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雷軍:大哥難當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雷軍:大哥難當

低谷的遺產和挫折的饋贈。

文|眾面 張堯

編輯|胡展嘉

8月11日晚上 7 點,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做了主題“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演講。演講前兩天,雷軍表示,這是他第三次舉辦年度演講,想講點不一樣的內容,“每個人成長歷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我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并收獲了哪些人生感悟。”

演講 + 新品發布, 3 小時左右,發布會上,小米 MIX FOLD 2 折疊屏新品、Redmi K50 至尊版等亮相發布。擠不上這次發布會的新品,雷軍稱會另外擇機發布。

圖:雷軍2022年度演講

發布會上,雷軍站在舞臺中央,享受著光環。一直以來,雷軍都想成為大哥。如果說小米是一艘正在行駛的巨輪,雷軍當之無愧是船長,他想要完成一趟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偉大航程”,他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小米這艘巨輪“名留青史”,然而一旦航行過程中,船長發現二副、水手、機工、大廚等工作并不如預期般出色,甚至拖慢進程時,這時船長會毫不猶豫放下該放下的人。

為此,他打造了內、外兩個江湖,從內到外全方位覆蓋,以此確保大哥地位。但“大哥”人設易立,要坐穩卻很難,尤其是當雷軍的投資從個人轉向企業化運作之后,當“利”與“義”無法平衡時,雷軍怎么選顯而易見。

01 成為大哥

大哥之所以成為大哥,關鍵要素在于“得人心”。

不管是從外聘任的楊柘、常程,還是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創始團隊成員李偉星、孫鵬等人,一個個陸續離開小米。曾經創造了不少“奇跡”的小米和雷軍,如何坐擁江湖地位又不斷分崩瓦解的?一切的一切,還要從雷軍身上找答案。

時間拉回到2004年,從恒基偉業出走的孫陶然準備進軍新型金融服務,急需一筆融資,彼時的他希望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可以給予支持,但朱立南猶豫了。于是孫陶然找到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雷軍,兩人此前在一次關于微軟在中國“霸權”問題研討會上相識并成為朋友。雷軍爽快答應了孫,并向聯想投資力推,拿著雷軍的50萬美元,和聯想的100萬美元,孫陶然成立了拉卡拉。

在拉卡拉蒸蒸日上發展時,2005年的李學凌剛離開網易房產,決定“單飛”。他找到了經常被自己“罵”的雷軍。

圖:雷軍講述創業故事

從人大畢業的李學凌曾在《中國青年報》實習,擔任IT記者。雖是初出茅廬,但李學凌“行事怪異”,不收車馬費,撰文也“異常大膽”,不僅寫出了著名的“凌三篇”《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搜狐》《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網易》《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新浪》,還寫了一篇關于金山的負面報道,讓雷軍頭疼不已。

采訪IT大佬時,他甚至喜歡說一些讓人“難堪”的話。他曾經直接當著雷軍的面說“金山毒霸沒有賽門鐵克好”。

雖然經常被李學凌寫文章罵,但雷軍猶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一般,反倒和李學凌成了好朋友,認為他“有理想、有原則”。因此當李學凌找他“要錢”的時候,雷軍二話不說就掏了錢,“2005年,生平投的第二個公司,就稀里糊涂地給了李學凌415萬人民幣,再借了他410萬。”

時隔一年后的2006年,UC創始人何小鵬尋找投資接連被拒門外,就在他感到沮喪時,看好項目的聯想投資副總裁俞永福找到了雷軍,雷軍愿意出資400萬元,但條件是俞永福得去UC,因為他和何小鵬不熟。了解雷軍的人都知道,雷軍早期投資只投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他就是通過打造“熟人社會”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全新的江湖。

此時的雷軍,已經完成了大哥身份的鋪墊。

02 大哥的不同面孔

“大哥”招牌易立,卻難維系。

在經過前期的一次次投資后,雷軍從個人投資者搖身一變成為VC,還在2011年和曾經代表GIC投資金山軟件的許達來一起創建了順為資本。大概是受到了VC啟發,2013年開始,雷軍開始有意識地打造小米生態鏈。根據科創板日報報道,雷軍所投資的企業已經超過900家。

雷軍曾經說過,任何一個大公司的成功一定滿足三點:

1、一定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2、要找到一群超級靠譜的人;

3、相比同行,要有一筆永遠都花不完的錢。

這三點套用到初創公司,一樣適用。相比于其他初創企業,這些被雷軍看中的“天選之子”,已暫時擁有了“花不完的錢”和可預測的市場需求,看起來光明的前景已經在等待著他們。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要殘酷。

2014年,從百度辭職的昌敬拿著自己對掃地機器人的“概念”尋求VC支持,碰了一鼻子灰,后來托關系搭上了雷軍的“線”,雖然昌敬當時連Demo都沒有,但雷軍并沒有拒絕這個年輕人。42天以后,昌敬帶著Demo再來時,雷軍拍板投錢了。

僅憑Demo就投資一家公司,這和雷軍謹慎、保守的性格并不相符,只能說為了當“大哥”雷軍孤注一擲了。不過,雷軍在這場“豪賭”中既收獲了金錢,也收獲了一定的地位。

2020年2月21日,這家名為石頭科技的公司登錄科創板,發行價271.12元/股,發行后股價一度沖高至538元/股。截至當天午間,石頭科技市值為330億元。按照招股書披露,雷軍系的天津金米和順為資本合計持有石頭科技18.53%的股份,持股市值超60億元。

圖:雷軍講述創業苦旅

在敲鐘儀式現場,昌敬感謝了十幾個人,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雷軍。然而雙方的這種“相親相愛”是建立在昌敬對雷軍沒有威脅的基礎之上,一旦這一前提被打破,雙方的“蜜月期”也就宣告結束。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隨后昌敬也宣布要加碼電動汽車賽道。雖然小米和石頭科技正式對外宣告造車都在2021年,但其實2020年就有消息稱小米要造車,而石頭科技的造車項目在2020年也已啟動了。

商界從來沒有密不透風的墻,再加上雷軍系是石頭科技的股東,雷軍必然早已知曉石頭科技的“大動作”。因此,2021年2月22日,當石頭科技解禁期剛過,雷軍系的順為資本、天津金米就開始減持,合計減持183.33萬股,減持股份市值達17.71億元。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6月10日, 天津金米再減持石頭科技133.33萬股,占總股本的2.00%。

面對“親手養大”的石頭科技來“搶飯碗”,雷軍絲毫“不留情面”。

像石頭科技這樣的企業,說得好聽是小米生態鏈公司,說難聽點就是小米的“代工廠”,和普通代工廠不同的是,他們收獲了雷軍系企業的資金以及資源上的支持。

對于雷軍來說,投資這些企業既是擴大自己江湖地界的一種手段,也是為了尋求長期穩健的回報。當市場風向有變,雷軍就會毫不猶豫地“抽身”,畢竟沒有了石頭科技,還會有“鐵頭科技”,更不用說石頭科技還“作死”和雷軍“搶生意”,為了自己和相關投資人的利益,雷軍自然會毫不猶豫拋棄這些“小弟”。

可是當被“背叛”的“小弟”越來越多,大哥的信譽也一點點被“敗光”,大哥還是大哥嗎?

03 大哥難當,江湖瓦解

雷軍在外部江湖的這種“唯利是圖”,反映在內部江湖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

2020年11月,小米宣布楊柘因身體原因辭任中國 CMO 職務,此時距離楊柘進入小米僅5個月;2022年1月29日,小米原集團副總裁、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常程發微博官宣離職,“感謝我米,兩年時間親身體驗到了小米模式的威力,還結識了一幫喜歡產品,熱愛產品的年輕朋友。衷心祝福我米一往無前,星辰大海。”小米方面通報,常程是因個人原因離職。

這兩位都是被外界戲稱為“小米復仇者聯盟”的成員。

在加入小米前,楊柘曾就職于摩托羅拉、蘋果、三星、黑莓、華為、魅族等手機企業。其職業高光時刻都留在了華為,“君子如蘭”“爵士人生”“似水流年”等廣告詞不僅讓消費者記住了滿屏“高級感”的華為手機,也讓市場記住了這位營銷人才。彼時正在往手機高端化方向進擊的雷軍,急需楊柘這樣的“人才”。2020年6月,雷軍如愿把楊柘收入麾下,還為楊柘首設中國區首席營銷官(CMO)。

然而楊柘并沒有如雷軍預測般,在小米重現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的“神話”。走馬上任不到半年,楊柘匆匆“下臺”,轉為顧問。

最初雙方宣告的理由皆是楊柘因身體原因離職,可是去年11月3日,楊柘已經加入北京中田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擔任首席戰略官,繼續“操刀”品牌營銷。

一個人在A、B兩個公司做同樣的工作,在A公司出現身體不適,在B公司卻沒有,排除疾病治好這種情況,只能說明要么這個人無法適用A公司的氛圍和企業文化,要么這個人的工作能力達不到A公司的要求。由此可見,坊間傳言“楊柘離職是雷軍不滿意”未必為假,當初轉為楊柘由CMO轉為“顧問”,或許只是為了給雙方一個臺階下。

在雷軍的世界里,沒有誰是不能離開的,包括聯合創始人和創始員工。

2019年11月,被譽為“小米營銷之父”的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正式離開小米。一定程度上來說,楊柘加入小米,就是因為黎萬強的離開。

2009年底,在金山奮戰了10年的黎萬強辭職準備做商業攝影,了解事情原委后雷軍邀請黎萬強跟著自己“創業”。2010年,雷軍、黎萬強等人喝完慶祝開業的小米粥后,就開啟了創業的“辛酸路”。

在小米系統里,黎萬強做過 MIUI 整體研發、設計、運營,負責組建小米網,還負責過小米手機的營銷、服務、電商、物流等業務,曾經被無數同行模仿的小米營銷模式,正是出自黎萬強之手。爆火的小米也讓黎萬強開始被關注,其2014年出版書籍《參與感》中的三三法則廣為流傳,甚至還代替了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風頭過盛的黎萬強和雷軍的關系變得有點微妙。

同年雙十一前后,黎萬強宣布去硅谷閉關,此時已有傳言黎萬強要離開。在黎萬強“閉關”這段時間里,雷軍沒能完成小米8000 萬部智能手機的銷售目標,他開始強調“回歸初心”,強調“重新做極致發燒的產品”。于是,在2016年1月4日,黎萬強宣布“回歸小米”。他在微博中寫道,“雷軍最近反復講回歸初心,永遠別忘了為什么出發,在我心中,重新出發,還是為了那些熱淚盈眶!”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暗含著在此之前,雷軍已經忘記初心,所以他“出走”了。

2017年11月,黎萬強出任小米品牌戰略官,主要負責小米的品牌建設。自此黎萬強也從臺前轉向“幕后”直至離職。黎萬強的離開只是雷軍內部江湖瓦解的開始。

凡此種種,對于雷軍而言,不可謂不是人生低谷,但“人生低谷靠什么挺過來?”,8月11日發布會前,雷軍在微博發出豪言,他認為不靠天,不靠命,最后還得靠自己。“靠自己,才能收獲到那些寶貴的低谷的遺產和挫折的饋贈。這是我職業生涯以來最重要的感悟。”雷軍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雷軍

  • 小米辟謠網傳雷軍致用戶和公眾的一封信:假的
  • 再跌超4%!小米集團股價全天震蕩,兩天市值縮水超1200億港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雷軍:大哥難當

低谷的遺產和挫折的饋贈。

文|眾面 張堯

編輯|胡展嘉

8月11日晚上 7 點,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做了主題“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演講。演講前兩天,雷軍表示,這是他第三次舉辦年度演講,想講點不一樣的內容,“每個人成長歷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我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并收獲了哪些人生感悟。”

演講 + 新品發布, 3 小時左右,發布會上,小米 MIX FOLD 2 折疊屏新品、Redmi K50 至尊版等亮相發布。擠不上這次發布會的新品,雷軍稱會另外擇機發布。

圖:雷軍2022年度演講

發布會上,雷軍站在舞臺中央,享受著光環。一直以來,雷軍都想成為大哥。如果說小米是一艘正在行駛的巨輪,雷軍當之無愧是船長,他想要完成一趟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偉大航程”,他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小米這艘巨輪“名留青史”,然而一旦航行過程中,船長發現二副、水手、機工、大廚等工作并不如預期般出色,甚至拖慢進程時,這時船長會毫不猶豫放下該放下的人。

為此,他打造了內、外兩個江湖,從內到外全方位覆蓋,以此確保大哥地位。但“大哥”人設易立,要坐穩卻很難,尤其是當雷軍的投資從個人轉向企業化運作之后,當“利”與“義”無法平衡時,雷軍怎么選顯而易見。

01 成為大哥

大哥之所以成為大哥,關鍵要素在于“得人心”。

不管是從外聘任的楊柘、常程,還是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創始團隊成員李偉星、孫鵬等人,一個個陸續離開小米。曾經創造了不少“奇跡”的小米和雷軍,如何坐擁江湖地位又不斷分崩瓦解的?一切的一切,還要從雷軍身上找答案。

時間拉回到2004年,從恒基偉業出走的孫陶然準備進軍新型金融服務,急需一筆融資,彼時的他希望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可以給予支持,但朱立南猶豫了。于是孫陶然找到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雷軍,兩人此前在一次關于微軟在中國“霸權”問題研討會上相識并成為朋友。雷軍爽快答應了孫,并向聯想投資力推,拿著雷軍的50萬美元,和聯想的100萬美元,孫陶然成立了拉卡拉。

在拉卡拉蒸蒸日上發展時,2005年的李學凌剛離開網易房產,決定“單飛”。他找到了經常被自己“罵”的雷軍。

圖:雷軍講述創業故事

從人大畢業的李學凌曾在《中國青年報》實習,擔任IT記者。雖是初出茅廬,但李學凌“行事怪異”,不收車馬費,撰文也“異常大膽”,不僅寫出了著名的“凌三篇”《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搜狐》《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網易》《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新浪》,還寫了一篇關于金山的負面報道,讓雷軍頭疼不已。

采訪IT大佬時,他甚至喜歡說一些讓人“難堪”的話。他曾經直接當著雷軍的面說“金山毒霸沒有賽門鐵克好”。

雖然經常被李學凌寫文章罵,但雷軍猶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一般,反倒和李學凌成了好朋友,認為他“有理想、有原則”。因此當李學凌找他“要錢”的時候,雷軍二話不說就掏了錢,“2005年,生平投的第二個公司,就稀里糊涂地給了李學凌415萬人民幣,再借了他410萬。”

時隔一年后的2006年,UC創始人何小鵬尋找投資接連被拒門外,就在他感到沮喪時,看好項目的聯想投資副總裁俞永福找到了雷軍,雷軍愿意出資400萬元,但條件是俞永福得去UC,因為他和何小鵬不熟。了解雷軍的人都知道,雷軍早期投資只投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他就是通過打造“熟人社會”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全新的江湖。

此時的雷軍,已經完成了大哥身份的鋪墊。

02 大哥的不同面孔

“大哥”招牌易立,卻難維系。

在經過前期的一次次投資后,雷軍從個人投資者搖身一變成為VC,還在2011年和曾經代表GIC投資金山軟件的許達來一起創建了順為資本。大概是受到了VC啟發,2013年開始,雷軍開始有意識地打造小米生態鏈。根據科創板日報報道,雷軍所投資的企業已經超過900家。

雷軍曾經說過,任何一個大公司的成功一定滿足三點:

1、一定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2、要找到一群超級靠譜的人;

3、相比同行,要有一筆永遠都花不完的錢。

這三點套用到初創公司,一樣適用。相比于其他初創企業,這些被雷軍看中的“天選之子”,已暫時擁有了“花不完的錢”和可預測的市場需求,看起來光明的前景已經在等待著他們。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要殘酷。

2014年,從百度辭職的昌敬拿著自己對掃地機器人的“概念”尋求VC支持,碰了一鼻子灰,后來托關系搭上了雷軍的“線”,雖然昌敬當時連Demo都沒有,但雷軍并沒有拒絕這個年輕人。42天以后,昌敬帶著Demo再來時,雷軍拍板投錢了。

僅憑Demo就投資一家公司,這和雷軍謹慎、保守的性格并不相符,只能說為了當“大哥”雷軍孤注一擲了。不過,雷軍在這場“豪賭”中既收獲了金錢,也收獲了一定的地位。

2020年2月21日,這家名為石頭科技的公司登錄科創板,發行價271.12元/股,發行后股價一度沖高至538元/股。截至當天午間,石頭科技市值為330億元。按照招股書披露,雷軍系的天津金米和順為資本合計持有石頭科技18.53%的股份,持股市值超60億元。

圖:雷軍講述創業苦旅

在敲鐘儀式現場,昌敬感謝了十幾個人,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雷軍。然而雙方的這種“相親相愛”是建立在昌敬對雷軍沒有威脅的基礎之上,一旦這一前提被打破,雙方的“蜜月期”也就宣告結束。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隨后昌敬也宣布要加碼電動汽車賽道。雖然小米和石頭科技正式對外宣告造車都在2021年,但其實2020年就有消息稱小米要造車,而石頭科技的造車項目在2020年也已啟動了。

商界從來沒有密不透風的墻,再加上雷軍系是石頭科技的股東,雷軍必然早已知曉石頭科技的“大動作”。因此,2021年2月22日,當石頭科技解禁期剛過,雷軍系的順為資本、天津金米就開始減持,合計減持183.33萬股,減持股份市值達17.71億元。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6月10日, 天津金米再減持石頭科技133.33萬股,占總股本的2.00%。

面對“親手養大”的石頭科技來“搶飯碗”,雷軍絲毫“不留情面”。

像石頭科技這樣的企業,說得好聽是小米生態鏈公司,說難聽點就是小米的“代工廠”,和普通代工廠不同的是,他們收獲了雷軍系企業的資金以及資源上的支持。

對于雷軍來說,投資這些企業既是擴大自己江湖地界的一種手段,也是為了尋求長期穩健的回報。當市場風向有變,雷軍就會毫不猶豫地“抽身”,畢竟沒有了石頭科技,還會有“鐵頭科技”,更不用說石頭科技還“作死”和雷軍“搶生意”,為了自己和相關投資人的利益,雷軍自然會毫不猶豫拋棄這些“小弟”。

可是當被“背叛”的“小弟”越來越多,大哥的信譽也一點點被“敗光”,大哥還是大哥嗎?

03 大哥難當,江湖瓦解

雷軍在外部江湖的這種“唯利是圖”,反映在內部江湖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

2020年11月,小米宣布楊柘因身體原因辭任中國 CMO 職務,此時距離楊柘進入小米僅5個月;2022年1月29日,小米原集團副總裁、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常程發微博官宣離職,“感謝我米,兩年時間親身體驗到了小米模式的威力,還結識了一幫喜歡產品,熱愛產品的年輕朋友。衷心祝福我米一往無前,星辰大海。”小米方面通報,常程是因個人原因離職。

這兩位都是被外界戲稱為“小米復仇者聯盟”的成員。

在加入小米前,楊柘曾就職于摩托羅拉、蘋果、三星、黑莓、華為、魅族等手機企業。其職業高光時刻都留在了華為,“君子如蘭”“爵士人生”“似水流年”等廣告詞不僅讓消費者記住了滿屏“高級感”的華為手機,也讓市場記住了這位營銷人才。彼時正在往手機高端化方向進擊的雷軍,急需楊柘這樣的“人才”。2020年6月,雷軍如愿把楊柘收入麾下,還為楊柘首設中國區首席營銷官(CMO)。

然而楊柘并沒有如雷軍預測般,在小米重現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的“神話”。走馬上任不到半年,楊柘匆匆“下臺”,轉為顧問。

最初雙方宣告的理由皆是楊柘因身體原因離職,可是去年11月3日,楊柘已經加入北京中田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擔任首席戰略官,繼續“操刀”品牌營銷。

一個人在A、B兩個公司做同樣的工作,在A公司出現身體不適,在B公司卻沒有,排除疾病治好這種情況,只能說明要么這個人無法適用A公司的氛圍和企業文化,要么這個人的工作能力達不到A公司的要求。由此可見,坊間傳言“楊柘離職是雷軍不滿意”未必為假,當初轉為楊柘由CMO轉為“顧問”,或許只是為了給雙方一個臺階下。

在雷軍的世界里,沒有誰是不能離開的,包括聯合創始人和創始員工。

2019年11月,被譽為“小米營銷之父”的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正式離開小米。一定程度上來說,楊柘加入小米,就是因為黎萬強的離開。

2009年底,在金山奮戰了10年的黎萬強辭職準備做商業攝影,了解事情原委后雷軍邀請黎萬強跟著自己“創業”。2010年,雷軍、黎萬強等人喝完慶祝開業的小米粥后,就開啟了創業的“辛酸路”。

在小米系統里,黎萬強做過 MIUI 整體研發、設計、運營,負責組建小米網,還負責過小米手機的營銷、服務、電商、物流等業務,曾經被無數同行模仿的小米營銷模式,正是出自黎萬強之手。爆火的小米也讓黎萬強開始被關注,其2014年出版書籍《參與感》中的三三法則廣為流傳,甚至還代替了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風頭過盛的黎萬強和雷軍的關系變得有點微妙。

同年雙十一前后,黎萬強宣布去硅谷閉關,此時已有傳言黎萬強要離開。在黎萬強“閉關”這段時間里,雷軍沒能完成小米8000 萬部智能手機的銷售目標,他開始強調“回歸初心”,強調“重新做極致發燒的產品”。于是,在2016年1月4日,黎萬強宣布“回歸小米”。他在微博中寫道,“雷軍最近反復講回歸初心,永遠別忘了為什么出發,在我心中,重新出發,還是為了那些熱淚盈眶!”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暗含著在此之前,雷軍已經忘記初心,所以他“出走”了。

2017年11月,黎萬強出任小米品牌戰略官,主要負責小米的品牌建設。自此黎萬強也從臺前轉向“幕后”直至離職。黎萬強的離開只是雷軍內部江湖瓦解的開始。

凡此種種,對于雷軍而言,不可謂不是人生低谷,但“人生低谷靠什么挺過來?”,8月11日發布會前,雷軍在微博發出豪言,他認為不靠天,不靠命,最后還得靠自己。“靠自己,才能收獲到那些寶貴的低谷的遺產和挫折的饋贈。這是我職業生涯以來最重要的感悟。”雷軍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武城县| 益阳市| 兴安县| 宁河县| 辉南县| 仙游县| 安远县| 广东省| 鹤山市| 合江县| 高要市| 平远县| 周宁县| 合肥市| 濉溪县| 望奎县| 柳河县| 边坝县| 剑河县| 遵义县| 紫金县| 河曲县| 英吉沙县| 长阳| 从江县| 丹江口市| 三门峡市| 许昌县| 安吉县| 江城| 澄城县| 驻马店市| 邢台县| 荥经县| 建阳市| 宽甸| 松滋市| 广河县| 宝丰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