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孟帥
編輯|深海
財務造假風波之后,瑞幸咖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雷達財經注意到,伴隨著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和解,瑞幸咖啡正逐步走出財務造假事件的陰霾。靠著打造爆款產品生椰拿鐵、押寶谷愛玲、聯名椰樹等一系列營銷策略,瑞幸咖啡進一步奠定自己的市場地位。
截至第二季度末,瑞幸咖啡國內的門店數達到7195家,是國內目前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比星巴克中國多出1434家。
財報顯示,瑞幸咖啡第二季度凈虧損為1.15億元,若剝離股權激勵費用、準備金等因素后,Non-GAAP(非美國會計準則)口徑下,瑞幸咖啡第二季度實現凈盈利。不過,面對越來越多入局咖啡賽道的競爭者,瑞幸咖啡的壓力并不小。
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量超星巴克
瑞幸咖啡已經火到了泰國?近日,網傳瑞幸咖啡泰國一門店的照片,讓不少網友以為瑞幸咖啡已走出國門、打入泰國市場。
8月9日,瑞幸咖啡通過官微配圖,否認了目前在泰國開有門店的消息。瑞幸咖啡還表示,該店鋪使用的“向左看小鹿”logo和直接使用luckincoffee名稱的行為已造成對瑞幸品牌嚴重傷害,瑞幸相關部門已采用法律手段維權。
雖然瑞幸咖啡目前還未打開泰國市場,但此次品牌遭山寨的烏龍背后,瑞幸咖啡已成為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即便國內疫情時常反復,但瑞幸咖啡卻沒有停下擴張規模的腳步。第二季度,瑞幸咖啡新開門店615家,借此瑞幸咖啡的門店數在第二季度末達到7195家,這其中有4968家自營店、2227家聯營門店。
7195家門店是什么概念?數據顯示,星巴克截至2022財年第三季度末在國內的門店總數為5761家,被瑞幸咖啡甩出1434家的差距,星巴克在華門店的數量約為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的80%。
事實上,早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瑞幸咖啡在華的門店數量就已實現了對星巴克中國的超越,彼時#瑞幸門店數量超越星巴克中國#的話題一度沖上熱搜。據了解,星巴克1999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自此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星巴克花費20多年時間在中國市場的門店布局,被2017年成立的瑞幸咖啡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超越。
然而,全球范圍內星巴克在門店數量上仍占有明顯的霸主地位。截至2022財年第三季度末,星巴克在全球的門店數量約為3.5萬家,其中美國和中國的門店數占全球門店的六成以上。
雷達財經注意到,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猛增的背后,聯營門店助力不少。據悉,2021年1月,瑞幸咖啡重新放開了加盟政策。靠著“0元加盟”的模式,瑞幸咖啡攬來了大批加盟商,并快速占領下沉市場。
在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看來,當前咖啡行業的市場空間遠沒有飽和,隨著咖啡消費的普及,開店數量的天花板依然在升高。
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門店,但作為實體企業的瑞幸咖啡,疫情對其的影響仍不容忽視。財報顯示,今年4月瑞幸咖啡平均每天關店約900家;隨著5月疫情有所好轉,公司6月平均每天關閉的門店數降至約96家;7月疫情對門店運營的影響有所緩解,但郭謹一也毫不避諱地談到疫情在短期內對公司業務產生的不利影響。
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事實上,瑞幸咖啡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一度星光熠熠。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瑞幸咖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后完成A輪、B輪、B+輪融資,這三筆融資合計為瑞幸咖啡拿下5.5億美元的融資金額。彼時,完成B+輪融資的瑞幸咖啡估值一度達到29億美元。
一個月后,瑞幸咖啡又順利于2019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當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并創下全球最快IPO公司的紀錄。
然而好景不長,資本助推下的瑞幸咖啡此后迎來品牌發展過程中的逆風。2020年年初,以做空中概股聞名的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憑借一篇長達89頁的匿名做空報告,將瑞幸咖啡從閃光燈下拽走,瑞幸咖啡也向外界承認數據造假,一時間瑞幸咖啡的命運岌岌可危。2020年6月,上市剛滿一年的瑞幸咖啡便在納斯達克停牌,并進行退市備案。
就在外界以為瑞幸咖啡難以翻身的時候,瑞幸咖啡卻在悄然間“起死回生”。2020年12月,瑞幸咖啡表示已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而達成和解的條件是瑞幸咖啡需支付1.875億美元的罰款。
今年4月,瑞幸咖啡宣布公司已經完成債務重組,在債權人的支持下,公司正式結束作為債務人的破產保護程序。同時,瑞幸咖啡已經全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回歸正常狀態。
同月,瑞幸咖啡宣布獲得由大鉦資本領投、愉悅資本跟投價值2.5億美元的融資。彼時,瑞幸咖啡表示,計劃用這筆融資完成最近公司和可轉債持有人達成的重組計劃,以及履行美國證監會達成的和解協議。
隨著瑞幸咖啡的元氣逐漸恢復,資本市場上有關瑞幸咖啡重新上市的消息陸續傳來。年初,瑞幸咖啡將在納斯達克重新上市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但后續遭到瑞幸咖啡的否認。
5月,市場上又有消息稱,瑞幸咖啡的管理層有讓瑞幸咖啡回港上市的計劃。對此,瑞幸咖啡再度予以否認,表示目前暫無赴港上市的計劃,公司將繼續觀察資本市場的發展,并評估所有為各利益相關方帶來價值的途徑。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將財務造假的“爛攤子”收拾完后,瑞幸咖啡公司的治理逐步回歸正軌,公司絕大部分的財務風險也相應減少,未來管理層可以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公司的運營和規劃中去。
咖啡賽道競爭激烈
據瑞幸咖啡日前發布的財報顯示,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營收達到32.99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的19.14億元相比,漲幅高達72.4%。
對于營收增長,瑞幸咖啡解釋稱,主要歸功于銷售產品數量的增加、門店面積的增加、月度交易客戶數量的增加以及公司產品平均售價的上漲。其中,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的月均交易客戶數量達到2070萬,一年的時間增長了68.6%。
與之對應的是,星巴克截至7月3日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賬期內星巴克在中國的凈收入為5.445億美元。就中國市場而言,瑞幸咖啡與星巴克營收的差距已縮小至0.513億美元。
利潤方面,瑞幸咖啡第二季度的凈虧損為1.15億元,其中包括2.77億元的股權訴訟支出,以及應稅收入的所得稅費用1.02億元。雖然瑞幸咖啡本季度內仍在虧損,但是若剝離股權激勵費用、準備金等因素后,瑞幸咖啡第二季度在Non-GAAP(非美國會計準則)下實現凈盈利,凈利潤為2.68億元,同比增長了約190%。
雷達財經注意到,瑞幸咖啡第二季度自營門店、聯營門店的收入同比都實現了增長。具體來看,自營門店的收入同比增長52%至23.31億元,不過該季度內瑞幸咖啡自營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增長41.2%,不及去年同期71.8%的增速;聯營門店的收入達7.775億元,同比暴漲178.4%,其中約5億元的收入來自原材料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發布財報的同時,公司一名高管的變動也隨之浮出水面。瑞幸CFO(首席財務官)兼CSO(首席戰略官)Reinout Hendrik Schakel將不再擔任CFO,交由58到家(天鵝到家)的原CFO安靜接任,Reinout則將專注于瑞幸咖啡的長期戰略規劃和資本市場戰略的執行。
據了解,早在2019年1月,Reinout便已肩挑瑞幸咖啡的CFO、CSO職務。換言之,Reinout見證了瑞幸咖啡從上市到財務造假、再到境外債務重組的全部過程。目前,瑞幸咖啡的管理層陣容由董事長兼CEO郭謹一、CFO安靜、CSO Reinout、董事兼高級副總裁曹文寶、高級副總裁吳剛、CGO(首席增長官)楊飛等人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幸咖啡竭力自救的這段時期,咖啡賽道上涌現出許多新的入局者,NOWWA 、Manner、Seesaw等咖啡品牌紛紛加入戰斗,就連中國郵政、華為、李寧都相繼傳出有意在咖啡賽道跨界的消息。據艾媒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817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4856億元,2025年達到一萬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咖啡行業的市場規模有廣闊的上升空間,這對于各個咖啡品牌來說并非壞事,瑞幸咖啡可以在后續的運營和規劃中不斷上探自己的營收情況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源源不斷的后來者都想瓜分咖啡行業的市場份額,瑞幸咖啡需要面對的競爭勢必會越來越激烈。對于口味日漸挑剔、需求不斷追求創新的消費者而言,瑞幸咖啡能否持續推出爆款產品,將成為消費者是否會繼續選擇瑞幸考量的因素之一。
此外,看似已經翻身的瑞幸咖啡,產品及服務質量仍存在不足。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瑞幸咖啡有關的投訴多達3954條,其中投訴的內容不局限于飲品分量不足、喝到異物、消費券使用、點錯訂單無法退款、營銷短信騷擾等方面。
逐步走出財務造假事件陰霾的瑞幸咖啡,接下來能否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盈利,將這場翻身仗打好、打漂亮?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