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冰封已久的環京樓市日前迎來一項重大利好。8月5日,廊坊市政府公布的《關于支持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六條政策措施明白卡》顯示,取消戶籍、社保(個稅)等不適應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限制性購房條件,同時取消對“北三縣”和環雄安新區周邊縣(市)的住房限售年限要求。
政策一出,立刻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分析人士指出,一來政策寬松力度較大,二來廊坊屬于環京地區,凡涉及北京都市圈的政策往往關注度更高。
“現在環京地區市場出現放松跡象,充分體現了下半年政策繼續放松的導向。”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界面新聞表示。
數據顯示,廊坊樓市面臨較大壓力。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2022年1-6月,廊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9628元/平方米,是2018年以來首次跌破萬元。
廣東省城市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階段性地退出限購限售政策,對于滿足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特別是部分臨近的北京新市民購房需求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前,北京房價依舊非常高,在京常住人口特別是近年來涌入的新市民收入比較低,買房門檻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環京地區是他們實現安居、降低購房門檻的一個重要選擇。”李宇嘉說。
2016年,隨著北京房價大漲,購房需求外溢至環京區域,不到一年時間,包括廊坊在內的環京區域房價基本翻倍,燕郊新房每平方米單價一度超過4萬元。2017年,廊坊開始實施限購,非本地戶籍購房需要3年連續社保或個稅。這一政策給廊坊特別是燕郊不斷高漲的房價潑下一盆“冷水”,市場成交規模急速回落。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受制于地區自身發展有限以及近年來疫情防控需要等影響,廊坊放開限購的效果或有限。
她指出,一方面,前幾年環京市場的快速升溫主要依靠北京外溢自住及投資需求帶動,而近幾年北京住房供應逐漸增加,同時疫情防控措施嚴格,環京跨城通勤受到一定影響,北京外溢需求基本“消失”。
另一方面,陳文靜認為,環京區域近幾年產業發展不及預期,人口導入有限,在市場下行階段,本地剛需入市節奏也在放緩,因此,即便廊坊取消限購限售等政策,對市場交易市的提振效果或有限,短期廊坊地區樓市調整態勢或難改。
分析師還指出,如果從都市圈角度來看,廊坊并非首個放松限購政策的熱門都市圈城市。6月2日,毗鄰廣州的佛山發布《關于因城施策進一步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通知》,提出住房限購區域調整為禪城區祖廟街道,南海區桂城街道,順德區大良街道。這意味著之前被納入限購的大瀝、里水、陳村、北滘、樂從、南莊、石灣、張槎等八個地區不再實施限購,而這些區域均緊鄰廣州。
分析師認為,相比環京地區,環滬和環深地區或更具有承接核心城市需求外溢的潛力。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環滬和環深地區都形成了以加工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驅動力,并且以上海、深圳為核心城市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因此這兩個區域有很強的人口吸引力,本地化需求對樓市的支撐力度很強。相比之下,環京地區的產業發展從目前來看要弱于環滬和環深,大量居住在環京地區的人群依然是城市的“搖擺族”,每天來回北京各CBD(中央商務區)和環京之間。
不過,張波表示,從長遠來看,廊坊取消限購政策對都市圈發展來說是釋放了一個良好的信號。
“回歸房地產的居住屬性,保障樓市合理的購房需求,這將是未來調控的重要方向。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大量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之上的行政性限制將弱化,并由限制轉向鼓勵或保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