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游戲外掛之戰30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游戲外掛之戰30年

游戲可以開金手指,但人生不能。

圖片來源:Unsplash-Sigmund

文|毒眸

有游戲的地方,就有外掛。

近期,三人因制作并售賣《原神》外掛獲刑,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至四年不等。

這是第一起被定性的《原神》外掛案,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三人共出售外掛卡44135張,涉案金額共199.488萬元。

不少玩家會疑惑“玩《原神》開掛有什么意義”,《原神》雖然也有聯機功能,但游戲本身并沒有競技性,而是注重探索與解謎。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這種名叫“KQ”的外掛能“讓使用者獲得吸怪、技能無冷卻、無敵秒殺、超級加速、自動拾取、飛天等正常游戲中不具備的功能”。而在一些電商平臺上,以“科技輔助”為名的各類《原神》外掛仍在進行售賣。

顯然,外掛并沒有隨著熱門游戲的操作載體、類型玩法的迭代而消失。盡管大多數玩家對網游“外掛”深惡痛絕,但作為游戲的“寄生產物”,外掛可能也永遠不會從電子游戲歷史中消失。

外掛,一種技術法律復合體

廣義上,在單機游戲中使用修改器也算一種“開掛”,但這種行為對其他玩家以及游戲廠商都沒有損害,除了可能會被技術更厲害的玩家“鄙視”,長期以來單機修改器都處在被默許的狀態。更何況修改器的雛形“作弊碼”,最早還是由游戲制作人設計的。

去年4月,科樂美專門發文紀念了“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這一指令誕生35周年,該指令也是最早和最知名的作弊代碼之一。它誕生的原因十分簡單:制作人橋本和久沒法通關自己的游戲《宇宙巡航艦》,為了方便測試便添加了這串后門代碼。后來,這項秘技被《魂斗羅》系列發揚光大,成了眾多文娛作品都會致敬的“梗”。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罪惡都市》《魔獸爭霸》等游戲里的作弊碼都曾是玩家的“必背功課”,如今內置修改器的傳統也還在一些游戲中保留著。時過境遷,“官方修改器”也可能會有完整界面和豐富功能,玩家可以一鍵上天入地,和“民間修改器”區別不大。

國內的“風靈月影宗”近年就常被調侃成“單機游戲第一大流派”。“風靈月影修改器”在盜版時代就存在,涉及游戲數量之多、更新之快、年限之久基本無人可出其右,不濫用不僅不會破壞、還會提升游戲體驗,因此反而成為了玩家們交流時心照不宣的一種“暗號”。

但如果是在網游,尤其是對抗類游戲里開掛,玩家們的態度往往會凝縮成一句國罵。

理論上,PC是最適合制作各類外掛程序的土壤,主機平臺較為封閉,運行非授權軟件得先破解機器,開掛成本一般人無法承受。而隨著移動游戲時代降臨,外掛也轉移了平臺。騰訊《2021游戲安全白皮書》顯示,移動游戲外掛樣本從2016年起便逐年快速增長,到2020年同比爆發增長118%,達10802款,這一數量已超過同年PC端游戲的外掛樣本數。

去年,江蘇昆山警方搗毀了一條以制作和販售《絕地求生》《PUBG Mobile》中“雞腿掛”為主的外掛產業鏈,該案被警方稱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外掛案”。

這樁案件的涉案成員遍及全球,涉案金額有數億之多,主體團伙“Cheat Ninja”搭建過覆蓋中、英、阿拉伯文的官網,有自己的論壇社區,還制作了啟動器“All Cheats One Loader”,玩家可以用它使用多款游戲的對應外掛。“相當于已經形成了外掛發展史上沒有見過的一種組織形態。”騰訊安全的有關負責人曾告訴媒體。

另一款“國民手游”《王者榮耀》也逃不開外掛的入侵,而早在2018年時,首例《王者榮耀》外掛入刑案就被宣判,該案中的外掛程序具有透視、視距增加等功能,兩名嫌疑人都被判服刑一年以上。

我國司法部門對游戲外掛的打擊,可以追溯到2003年發布的《關于開展對“私服”“外掛”專項治理的通知》,不過由于游戲行業本身發展迅速,“外掛”也是技術問題和法律問題的糾合體,關于制作和售賣外掛到底“該當何罪”,經歷過一個動態的過程。

到2020年,外掛案件被判數量最多的還是“非法經營罪”,即將“外掛”認定為一種非法出版物,但類似的判例已經從2014年起逐年遞減。如今此類案件大多會被定為“危害計算機系統安全罪”,更細分之下,最多的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程序、工具罪”。

在網絡游戲中,大致也存在兩種“外掛”,一種是可以提供透視、穿墻、無傷等功能的“數據修改類”外掛,另一種是模擬按鍵、減少機械操作的“輔助操作類”外掛,常見行為有“刷金幣”、“自動做任務”等,相當于“用程序代練”。后者是否應當入刑,目前在法學界還存在一定爭議。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刊載的《人工智能時代網絡游戲外掛的刑法規制》一文就提出,制作“輔助操作類”外掛沒有擾亂游戲正常運行,也沒有對游戲系統構成威脅,因而不構成犯罪,而此類外掛也應該“正常地被銷售和購買”。

就像單機游戲會內置修改器一樣,如今許多網絡游戲也會在匹配人數不足時給對局分配“機器人”,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外掛”功能被游戲所吸收的表現。

外掛戰爭:興起、變質與對抗

外掛變得“十惡不赦”,并非一夕之功。

網絡游戲從誕生起,外掛就如影隨形。鼻祖級的文字網游《MUD》在80年代讓當時的玩家第一次感受到了聯網游戲的樂趣,到90年代,有公司針對《MUD》做出了“Zmud”程序,它提供了快捷鍵、腳本、地圖等許多工具,而彼時能靠Zmud寫出程序的人非常少,用“外掛”還會受到其他玩家尊敬。

中國玩家首次大規模使用“外掛”,當屬上世紀末開始風靡全國的PC軟件“金山游俠”,按其宣傳語,那是一款“全功能的游戲伴侶”:“明明是你在玩游戲,有時卻分明感到游戲在玩你……那你其實可以嘗試一下我們提供的修改利器。”

金山游俠其實主要針對的是單機游戲,但它也有一項實用功能后來被廣泛用到了各類網游里:變速齒輪。顧名思義,變速齒輪可以調節游戲速度,對苦于跑圖、刷怪、攢經驗的玩家可謂福音,從《金庸群俠傳OL》到好幾年后的《魔獸世界》,變速齒輪都是常用外掛。

那幾年正值國內網絡游戲井噴,在對外掛的界定不明晰的情況下,人們很快就不再滿足于只能簡單加個速,而是嘗試將“金山游俠”的一些功能搬到線上。2001年《石器時代》從日本火到臺灣再傳進大陸,是第一款有大量外掛的網絡游戲。以如今的眼光看,《石器時代》本身也有些“反人類”的設計,比如過120級后要戰斗3000多場才能升1級,“外掛”一時之間成了提高游戲體驗的“標配”,甚至有了“外掛讓人從石器時代步入科技時代”的說法。

吸怪、穿墻、鎖血、秒殺……五花八門的功能漸漸都被設計了出來。最早的外掛制作者“CHS”還希望盡量不破壞游戲規則,連“瞬移”功能都沒有開放,但《石器時代》遠不止“孵化”出一種外掛,其中“阿貝外掛”還成為了第一個實現商業化的外掛。

《石器時代》后,外掛現象就開始進入失控狀態,《傳奇》《奇跡MU》《龍族》《冒險島》等熱門網游都沒有逃開被外掛侵襲的命運。這些游戲的玩法大多離不開打怪升級刷裝備,重復性較強,某種程度上正是“適合”外掛滋生的溫床,而代理自韓國的網游還有一項共性是普遍不注重數據封包傳輸的安全性,在技術層面上也比較容易進行數據修改。

游戲運營商不是沒采取過強硬措施。2002年網易代理的《精靈》一度“不惜血本刪除10萬作弊者”,《新聞晚報》當年的報道稱“網易上海、廣州分公司的投訴電話被打爆,兩地消協、工商有關部門都被驚動”。網易決定給愿意寫悔過書的玩家恢復帳號的機會,很快就收到了6萬份“悔過書”,但僅僅運營兩年后,這款游戲還是走到了停服,其公開信中稱“《精靈》被‘外掛’這個病魔折磨得快要失去了生命”。

作弊檢測技術和法律制裁不完善的時期,游戲開發商們還想出了一種折中方案:“內掛”。自動戰斗、自動喝藥、自動尋路、傳送點……這些如今玩家們司空見慣的網游設計,也正是脫胎于早期那些比較良性的輔助外掛。

若干年后,用戶基礎最大的網游類型從MMORPG變成了MOBA,外掛問題短暫遠離了玩家視野的中心。但再后來隨著“吃雞”類網游的流行,以及《守望先鋒》《Apex英雄》《堡壘之夜》等射擊游戲大熱,外掛現象又開始泛濫,這種起伏和游戲類型本身的特性有關。

射擊網游的操作必須得到即時反饋,毫秒之間決定輸贏,所以大量數據是在玩家的本地客戶端進行預算,再將運算結果同步給服務器,而外掛制作者可以直接接觸和篡改客戶端數據,作弊門檻很低。

此外,射擊游戲的核心規則很簡單,就是快速而準確地瞄準、開槍。不論靠天賦還是靠努力,玩家之間的差距可能有幾百倍,但一旦開掛就可以瞬間抹平差距,還能打出一殺多、極限翻盤等操作,這種心理誘惑也要比RPG游戲中的“秒怪”、“刷級”更大。而在檢測方面,RPG中一刀砍出正常傷害和“一刀999”的區別肉眼可辨,但使用自瞄、透視、無后坐力等射擊外掛,游玩邏輯和正常操作差別并不大,如果玩家再“表演”一下,很難被判別是否作弊。

游戲廠商和外掛間的戰斗,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于《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中外掛泛濫,騰訊在2005年就研發了TP安全系統,國內玩家都很熟悉運行騰訊游戲時屏幕右下角彈出的藍色進度條。海外比較知名的則有VAC系統、FairFight系統等,在原理上,這些反作弊系統都依托于“異常行為檢測分析”和“玩家舉報”,無法做到100%杜絕外掛。

因《絕地求生》而廣為人知的BattlEye系統是靠掃描內存和硬盤,看是否有傳給服務器的異常文件,這種機制雖然保險,但容易誤封,還處在侵犯用戶隱私的模糊地帶。

事實上,如果反外掛過分強硬也會引起正常玩家的反感。在國內火過一陣的《逃離塔科夫》,就因封號標準不透明、封禁措施與玩家缺乏溝通等原因漸漸導致用戶流失,而且由于其玩法頗為創新,并非圍繞“射擊”而是圍繞“物資”來實現核心體驗,外掛工作室還能轉而提供“陪玩”、“帶老板”等服務,該猖獗依舊猖獗。

在外掛、玩家、廠商的漫長三方角力中,其實并沒有真正的贏家。

開掛不難禁掛難

近年“最有名的開掛者”,當屬喊出“我沒有開掛”的游戲主播盧本偉。

他在一場《絕地求生》游戲中打出“29殺”,隨后受到一些B站UP主質疑,盡管直播當天使用的帳號被Steam的VAC系統封禁(當時《絕地求生》還未引入BattlEye),他本人卻表示“是朋友在我家演示外掛才被封”。事件終止于一場線下活動所觸發的“封殺”,有沒有開掛的真相似乎不再重要。

卷入過開掛風波的游戲主播不止盧本偉,同年就還有“魔音糯米”、“油條”等主播因開掛被封號,老牌主播“小智”甚至宣稱看過一份開掛主播的名單,“看得觸目驚心”。

主播們愿意花數千元買外掛自然有利益考量,盧本偉就曾曬過自己33萬元的月收賬單,還曾表示斗魚、YY給他開出過千萬年薪。而收益的基礎則來自人氣,隱蔽性開掛能打造自己技術高超、出類拔萃的形象。

這種“要維持在高位”的心理動機,也會發生在電競選手身上。早在2006年時,中國選手A1vo就在ESWC(電子競技世界杯)中國區的《CS》比賽中靠開掛殺遍全場,被組委會發現后這名年僅18歲的選手直接退役;2014年,法國選手KQLY在《CS:GO》比賽中作弊導致了他所在的戰隊解散;2018年印度選手Forsaken因開掛被禁賽五年……

某種程度上,主播、職業選手的開掛心理是普通玩家的“放大版”,內在動機則是統一的——靠捷徑取得成果。相較之下,普通玩家開掛的實際收益更低:可能只是屏幕對面陌生人的驚嘆和排行榜上的名字;但面臨風險也更低:大不了封號。只要是多人游戲,就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對抗、競爭或攀比,如果有“捷徑”存在,總有人會抵抗不住誘惑。這種人類共通的心理因素注定游戲外掛極難根絕。

而對制作和販賣外掛的個人、團體來說,灰色產業有利可圖。《DNF》官網報道過的“青藍”外掛案中,制作者10個月的收入達到378萬元。在“全球最大外掛案”中,一名主犯名下的豪車價值高達2000多萬元,其中最貴的勞斯萊斯庫里南才開了300多公里。“逐利”同樣是人類的天性,需求和供給就這樣形成了閉環。

“反外掛”的阻礙,除了游戲廠商需要頭疼的技術問題、打擊作弊者與留存正常玩家間的平衡問題,在司法層面也并不輕松。如今大型外掛團伙可能出現多級分銷的情況,從制作者到“總代”、“分代”層層下發,有賣給公會、網吧的“大單”,也有直面玩家的“發貨機器人”,“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的一次反外掛案就涉及到7個省份,打擊成本不低。

歸根結底,玩游戲的目的應該是享受樂趣,如果到了要靠外掛來獲取“優越感”的地步,終究是被游戲玩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游戲外掛之戰30年

游戲可以開金手指,但人生不能。

圖片來源:Unsplash-Sigmund

文|毒眸

有游戲的地方,就有外掛。

近期,三人因制作并售賣《原神》外掛獲刑,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至四年不等。

這是第一起被定性的《原神》外掛案,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三人共出售外掛卡44135張,涉案金額共199.488萬元。

不少玩家會疑惑“玩《原神》開掛有什么意義”,《原神》雖然也有聯機功能,但游戲本身并沒有競技性,而是注重探索與解謎。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這種名叫“KQ”的外掛能“讓使用者獲得吸怪、技能無冷卻、無敵秒殺、超級加速、自動拾取、飛天等正常游戲中不具備的功能”。而在一些電商平臺上,以“科技輔助”為名的各類《原神》外掛仍在進行售賣。

顯然,外掛并沒有隨著熱門游戲的操作載體、類型玩法的迭代而消失。盡管大多數玩家對網游“外掛”深惡痛絕,但作為游戲的“寄生產物”,外掛可能也永遠不會從電子游戲歷史中消失。

外掛,一種技術法律復合體

廣義上,在單機游戲中使用修改器也算一種“開掛”,但這種行為對其他玩家以及游戲廠商都沒有損害,除了可能會被技術更厲害的玩家“鄙視”,長期以來單機修改器都處在被默許的狀態。更何況修改器的雛形“作弊碼”,最早還是由游戲制作人設計的。

去年4月,科樂美專門發文紀念了“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這一指令誕生35周年,該指令也是最早和最知名的作弊代碼之一。它誕生的原因十分簡單:制作人橋本和久沒法通關自己的游戲《宇宙巡航艦》,為了方便測試便添加了這串后門代碼。后來,這項秘技被《魂斗羅》系列發揚光大,成了眾多文娛作品都會致敬的“梗”。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罪惡都市》《魔獸爭霸》等游戲里的作弊碼都曾是玩家的“必背功課”,如今內置修改器的傳統也還在一些游戲中保留著。時過境遷,“官方修改器”也可能會有完整界面和豐富功能,玩家可以一鍵上天入地,和“民間修改器”區別不大。

國內的“風靈月影宗”近年就常被調侃成“單機游戲第一大流派”。“風靈月影修改器”在盜版時代就存在,涉及游戲數量之多、更新之快、年限之久基本無人可出其右,不濫用不僅不會破壞、還會提升游戲體驗,因此反而成為了玩家們交流時心照不宣的一種“暗號”。

但如果是在網游,尤其是對抗類游戲里開掛,玩家們的態度往往會凝縮成一句國罵。

理論上,PC是最適合制作各類外掛程序的土壤,主機平臺較為封閉,運行非授權軟件得先破解機器,開掛成本一般人無法承受。而隨著移動游戲時代降臨,外掛也轉移了平臺。騰訊《2021游戲安全白皮書》顯示,移動游戲外掛樣本從2016年起便逐年快速增長,到2020年同比爆發增長118%,達10802款,這一數量已超過同年PC端游戲的外掛樣本數。

去年,江蘇昆山警方搗毀了一條以制作和販售《絕地求生》《PUBG Mobile》中“雞腿掛”為主的外掛產業鏈,該案被警方稱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外掛案”。

這樁案件的涉案成員遍及全球,涉案金額有數億之多,主體團伙“Cheat Ninja”搭建過覆蓋中、英、阿拉伯文的官網,有自己的論壇社區,還制作了啟動器“All Cheats One Loader”,玩家可以用它使用多款游戲的對應外掛。“相當于已經形成了外掛發展史上沒有見過的一種組織形態。”騰訊安全的有關負責人曾告訴媒體。

另一款“國民手游”《王者榮耀》也逃不開外掛的入侵,而早在2018年時,首例《王者榮耀》外掛入刑案就被宣判,該案中的外掛程序具有透視、視距增加等功能,兩名嫌疑人都被判服刑一年以上。

我國司法部門對游戲外掛的打擊,可以追溯到2003年發布的《關于開展對“私服”“外掛”專項治理的通知》,不過由于游戲行業本身發展迅速,“外掛”也是技術問題和法律問題的糾合體,關于制作和售賣外掛到底“該當何罪”,經歷過一個動態的過程。

到2020年,外掛案件被判數量最多的還是“非法經營罪”,即將“外掛”認定為一種非法出版物,但類似的判例已經從2014年起逐年遞減。如今此類案件大多會被定為“危害計算機系統安全罪”,更細分之下,最多的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程序、工具罪”。

在網絡游戲中,大致也存在兩種“外掛”,一種是可以提供透視、穿墻、無傷等功能的“數據修改類”外掛,另一種是模擬按鍵、減少機械操作的“輔助操作類”外掛,常見行為有“刷金幣”、“自動做任務”等,相當于“用程序代練”。后者是否應當入刑,目前在法學界還存在一定爭議。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刊載的《人工智能時代網絡游戲外掛的刑法規制》一文就提出,制作“輔助操作類”外掛沒有擾亂游戲正常運行,也沒有對游戲系統構成威脅,因而不構成犯罪,而此類外掛也應該“正常地被銷售和購買”。

就像單機游戲會內置修改器一樣,如今許多網絡游戲也會在匹配人數不足時給對局分配“機器人”,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外掛”功能被游戲所吸收的表現。

外掛戰爭:興起、變質與對抗

外掛變得“十惡不赦”,并非一夕之功。

網絡游戲從誕生起,外掛就如影隨形。鼻祖級的文字網游《MUD》在80年代讓當時的玩家第一次感受到了聯網游戲的樂趣,到90年代,有公司針對《MUD》做出了“Zmud”程序,它提供了快捷鍵、腳本、地圖等許多工具,而彼時能靠Zmud寫出程序的人非常少,用“外掛”還會受到其他玩家尊敬。

中國玩家首次大規模使用“外掛”,當屬上世紀末開始風靡全國的PC軟件“金山游俠”,按其宣傳語,那是一款“全功能的游戲伴侶”:“明明是你在玩游戲,有時卻分明感到游戲在玩你……那你其實可以嘗試一下我們提供的修改利器。”

金山游俠其實主要針對的是單機游戲,但它也有一項實用功能后來被廣泛用到了各類網游里:變速齒輪。顧名思義,變速齒輪可以調節游戲速度,對苦于跑圖、刷怪、攢經驗的玩家可謂福音,從《金庸群俠傳OL》到好幾年后的《魔獸世界》,變速齒輪都是常用外掛。

那幾年正值國內網絡游戲井噴,在對外掛的界定不明晰的情況下,人們很快就不再滿足于只能簡單加個速,而是嘗試將“金山游俠”的一些功能搬到線上。2001年《石器時代》從日本火到臺灣再傳進大陸,是第一款有大量外掛的網絡游戲。以如今的眼光看,《石器時代》本身也有些“反人類”的設計,比如過120級后要戰斗3000多場才能升1級,“外掛”一時之間成了提高游戲體驗的“標配”,甚至有了“外掛讓人從石器時代步入科技時代”的說法。

吸怪、穿墻、鎖血、秒殺……五花八門的功能漸漸都被設計了出來。最早的外掛制作者“CHS”還希望盡量不破壞游戲規則,連“瞬移”功能都沒有開放,但《石器時代》遠不止“孵化”出一種外掛,其中“阿貝外掛”還成為了第一個實現商業化的外掛。

《石器時代》后,外掛現象就開始進入失控狀態,《傳奇》《奇跡MU》《龍族》《冒險島》等熱門網游都沒有逃開被外掛侵襲的命運。這些游戲的玩法大多離不開打怪升級刷裝備,重復性較強,某種程度上正是“適合”外掛滋生的溫床,而代理自韓國的網游還有一項共性是普遍不注重數據封包傳輸的安全性,在技術層面上也比較容易進行數據修改。

游戲運營商不是沒采取過強硬措施。2002年網易代理的《精靈》一度“不惜血本刪除10萬作弊者”,《新聞晚報》當年的報道稱“網易上海、廣州分公司的投訴電話被打爆,兩地消協、工商有關部門都被驚動”。網易決定給愿意寫悔過書的玩家恢復帳號的機會,很快就收到了6萬份“悔過書”,但僅僅運營兩年后,這款游戲還是走到了停服,其公開信中稱“《精靈》被‘外掛’這個病魔折磨得快要失去了生命”。

作弊檢測技術和法律制裁不完善的時期,游戲開發商們還想出了一種折中方案:“內掛”。自動戰斗、自動喝藥、自動尋路、傳送點……這些如今玩家們司空見慣的網游設計,也正是脫胎于早期那些比較良性的輔助外掛。

若干年后,用戶基礎最大的網游類型從MMORPG變成了MOBA,外掛問題短暫遠離了玩家視野的中心。但再后來隨著“吃雞”類網游的流行,以及《守望先鋒》《Apex英雄》《堡壘之夜》等射擊游戲大熱,外掛現象又開始泛濫,這種起伏和游戲類型本身的特性有關。

射擊網游的操作必須得到即時反饋,毫秒之間決定輸贏,所以大量數據是在玩家的本地客戶端進行預算,再將運算結果同步給服務器,而外掛制作者可以直接接觸和篡改客戶端數據,作弊門檻很低。

此外,射擊游戲的核心規則很簡單,就是快速而準確地瞄準、開槍。不論靠天賦還是靠努力,玩家之間的差距可能有幾百倍,但一旦開掛就可以瞬間抹平差距,還能打出一殺多、極限翻盤等操作,這種心理誘惑也要比RPG游戲中的“秒怪”、“刷級”更大。而在檢測方面,RPG中一刀砍出正常傷害和“一刀999”的區別肉眼可辨,但使用自瞄、透視、無后坐力等射擊外掛,游玩邏輯和正常操作差別并不大,如果玩家再“表演”一下,很難被判別是否作弊。

游戲廠商和外掛間的戰斗,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于《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中外掛泛濫,騰訊在2005年就研發了TP安全系統,國內玩家都很熟悉運行騰訊游戲時屏幕右下角彈出的藍色進度條。海外比較知名的則有VAC系統、FairFight系統等,在原理上,這些反作弊系統都依托于“異常行為檢測分析”和“玩家舉報”,無法做到100%杜絕外掛。

因《絕地求生》而廣為人知的BattlEye系統是靠掃描內存和硬盤,看是否有傳給服務器的異常文件,這種機制雖然保險,但容易誤封,還處在侵犯用戶隱私的模糊地帶。

事實上,如果反外掛過分強硬也會引起正常玩家的反感。在國內火過一陣的《逃離塔科夫》,就因封號標準不透明、封禁措施與玩家缺乏溝通等原因漸漸導致用戶流失,而且由于其玩法頗為創新,并非圍繞“射擊”而是圍繞“物資”來實現核心體驗,外掛工作室還能轉而提供“陪玩”、“帶老板”等服務,該猖獗依舊猖獗。

在外掛、玩家、廠商的漫長三方角力中,其實并沒有真正的贏家。

開掛不難禁掛難

近年“最有名的開掛者”,當屬喊出“我沒有開掛”的游戲主播盧本偉。

他在一場《絕地求生》游戲中打出“29殺”,隨后受到一些B站UP主質疑,盡管直播當天使用的帳號被Steam的VAC系統封禁(當時《絕地求生》還未引入BattlEye),他本人卻表示“是朋友在我家演示外掛才被封”。事件終止于一場線下活動所觸發的“封殺”,有沒有開掛的真相似乎不再重要。

卷入過開掛風波的游戲主播不止盧本偉,同年就還有“魔音糯米”、“油條”等主播因開掛被封號,老牌主播“小智”甚至宣稱看過一份開掛主播的名單,“看得觸目驚心”。

主播們愿意花數千元買外掛自然有利益考量,盧本偉就曾曬過自己33萬元的月收賬單,還曾表示斗魚、YY給他開出過千萬年薪。而收益的基礎則來自人氣,隱蔽性開掛能打造自己技術高超、出類拔萃的形象。

這種“要維持在高位”的心理動機,也會發生在電競選手身上。早在2006年時,中國選手A1vo就在ESWC(電子競技世界杯)中國區的《CS》比賽中靠開掛殺遍全場,被組委會發現后這名年僅18歲的選手直接退役;2014年,法國選手KQLY在《CS:GO》比賽中作弊導致了他所在的戰隊解散;2018年印度選手Forsaken因開掛被禁賽五年……

某種程度上,主播、職業選手的開掛心理是普通玩家的“放大版”,內在動機則是統一的——靠捷徑取得成果。相較之下,普通玩家開掛的實際收益更低:可能只是屏幕對面陌生人的驚嘆和排行榜上的名字;但面臨風險也更低:大不了封號。只要是多人游戲,就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對抗、競爭或攀比,如果有“捷徑”存在,總有人會抵抗不住誘惑。這種人類共通的心理因素注定游戲外掛極難根絕。

而對制作和販賣外掛的個人、團體來說,灰色產業有利可圖。《DNF》官網報道過的“青藍”外掛案中,制作者10個月的收入達到378萬元。在“全球最大外掛案”中,一名主犯名下的豪車價值高達2000多萬元,其中最貴的勞斯萊斯庫里南才開了300多公里。“逐利”同樣是人類的天性,需求和供給就這樣形成了閉環。

“反外掛”的阻礙,除了游戲廠商需要頭疼的技術問題、打擊作弊者與留存正常玩家間的平衡問題,在司法層面也并不輕松。如今大型外掛團伙可能出現多級分銷的情況,從制作者到“總代”、“分代”層層下發,有賣給公會、網吧的“大單”,也有直面玩家的“發貨機器人”,“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的一次反外掛案就涉及到7個省份,打擊成本不低。

歸根結底,玩游戲的目的應該是享受樂趣,如果到了要靠外掛來獲取“優越感”的地步,終究是被游戲玩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天台县| 平昌县| 天津市| 富川| 五华县| 区。| 西安市| 乌海市| 陈巴尔虎旗| 古丈县| 台江县| 合江县| 康定县| 邹平县| 沂源县| 勃利县| 杭锦后旗| 崇礼县| 民和| 和林格尔县| 北安市| 咸阳市| 开化县| 安泽县| 噶尔县| 昆山市| 塔城市| 康定县| 抚顺县| 固原市| 来凤县| 高淳县| 白水县| 达州市| 海伦市| 龙里县| 鸡东县| 勐海县| 龙海市|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