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航天公司(下稱星河動力)再創紀錄。
8月9日12時11分,星河動力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將泰景一號01星、02星和東海一號衛星精確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此次發射實現了“谷神星一號”商業火箭的連續三次發射成功,星河動力也由此創造了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的新紀錄,該公司至今保持了100%的成功率。
星河動力稱,本次發射成功,標志著“谷神星一號”率先邁入民營火箭規模化商業發射交付的階段。
“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星河動力自主研制的四級輕型商業運載火箭,其一、二、三級采用固體動力,四級采用軌道控制和姿態控制一體化液體動力,可為國內外衛星客戶提供微小衛星的定制化發射服務。
該運載火箭直徑1.4米,全長約20米,起飛重量約33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最大運力300公斤,火箭四級采用了總體、結構、動力一體化設計。
為更好地滿足商業衛星客戶對運載能力和空間包絡的需求,“谷神星一號”火箭進行了整流罩和軌姿控動力系統的升級,升級后的整流罩直徑增大至1.6米,長度增加至5.2米,罩內總空間達到了8.1立方米,提高了綜合運載和發射服務能力。

此次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共發射三顆商業衛星。
其中,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泰景一號01星、02星”,用于對地球實施光學遙感和圖像數據回傳及地面圖像處理,面向林業、農業、海洋等用戶提供商用業務數據服務的業務運營。
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東海一號”微納偏振光遙感衛星,可用于驗證微小型偏振光相機多模式遙感探測技術,同時開展多項國產自主可控關鍵技術在軌驗證。
星河動力成立于2018年2月,是國內民營火箭頭部公司之一。星河動力CEO劉百奇稱,該公司聚焦低軌微小衛星發射市場,布局中大型重復使用液氧/煤油運載火箭和輕型固體運載火箭。
今年2月,劉百奇在接受界面新聞獨家專訪時曾表示,未來火箭的出行方式是航班化,而不是定制化。他還指出,當前市場最需要的是小型固體火箭以及中大型能夠重復使用的液體火箭。
去年12月7日,星河動力成功發射了谷神星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將五顆商業衛星送入了500km太陽同步軌道。星河動力由此實現了國內民營火箭企業首次連續發射成功,以及首次實現一箭多星的商業發射。
2020年,星河動力完成A輪2億元融資。今年初,該公司宣布已完成總額12.7億元B及B+輪融資。融資將用于加快中大型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運載火箭“智神星一號”的研發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