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dTrend醫趨勢
如果說2017年是CAR-T產品上市的元年,而2022年上半年則是這些CAR-T產品的適應癥豐收年。國際CAR-T三巨頭——吉利德、諾華、BMS均有適應癥斬獲。
而隨著各家CAR-T財報數據出爐,以及羅氏60億美元協議布局CAR-T管線,CAR-T的熱度瞬間又達到了一個高點。
CAR-T這個在2012年因治愈一名為Emily的小姑娘而聞名世界的創新療法,在2022年正式走入了“第十年”。
一個被證明有效的療法,在它的第10年,還能帶來多大的想象力?
01 誰是CAR-T之王?
一個產品賣得好不好,還得看營收數據。
企業榜:吉利德第一,BMS或將趕超諾華

企業CAR-T營收排行榜(復星凱特、藥明巨諾未公布2022H1營收,不做排名)
2022年上半年,CAR-T領域營收排名,吉利德第一。吉利德通過收購Kite獲得2款CAR-T產品營收6.42億美元,遠超其他企業,包括第一個上市了CAR-T產品的諾華。同比+57%。

吉利德CAR-T營收數據
諾華排名第二(2.63億美元)。作為第一個上市CAR-T產品的企業,諾華在CAR-T上坎坷頗多。由于生產周期太長,諾華Kymriah的營收在上市沒多久就遭遇吉利德反超。

諾華CAR-T營收數據
BMS排名第三(2.39億美元)。同吉利德一樣,BMS也通過收購布局的CAR-T療法,目前也擁有兩款已上市的CAR-T藥物。通過收購新基收獲的Breyanzi,在2022年上半年營收0.83億美元;通過收購BlueBird獲得的Abecma,營收1.56億美元。

BMS CAR-T營收數據
傳奇生物第四(0.24億美元)。雖然營收量級不高,但如果考慮到其產品在今年2月28日才獲批,這是一個不俗的成績。
與傳奇生物合作的強生,在其財報中并未披露Carvykti相關營收數據。但根據傳奇生物與楊森達成的協議:在大中華地區,楊森與傳奇生物將以30:70的比例共同承擔成本和分享收益;在全球的其他地區,這一比例為50:50。由于Carvykti尚未在大中華區上市銷售,強生在Carvykti這一CAR-T療法上獲得的營收也為0.24億美元。
復星凱特、藥明巨諾均未公布其2022H1營收。不過根據2021年年報數據,可以知道其CAR-T產品年度營收在千萬元級別。
復星醫藥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2021年營收未超過1億元。
藥明巨諾核心CAR-T產品倍諾達(瑞基奧倫賽注射液)2021年營收3080萬。
產品榜:吉利德Yescarta營收最高,BMS Breyanzi增速最高

CAR-T單品營收排行榜(復星凱特、藥明巨諾未公布2022H1營收,不做排名)
吉利德Yescarta營收5.06億美元,成為當之無愧的CAR-T之王。同比+50%。主要受美國和歐洲復發或難治(R/R)大b細胞淋巴瘤(LBCL)和美國R/R濾泡性淋巴瘤(FL)的需求推動。
諾華Kymriah以2.63億美元營收排名第二。CAR-T產品中罕見呈現下滑趨勢,同比-12%。也是所有上市的CAR-T產品中,唯一一個營收處于下滑的產品。
諾華表示,藥物營收在新興增長市場呈現增長;但在美國和歐洲地區因DLBCL(漫大B細胞淋巴瘤)需求下降而出現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DLBCL這一適應證上,吉利德的Yescarta、BMS的BlueBird不僅都有產品,而且營收增速相當不錯。
BMS的Abecma排名第三。營收1.56億美元。2021年同期,Abecma的營收為0.24美元。增速迅猛。
吉利德Tecartus排名第四。半年營收為1.36億美元,同比+89%。主要是受美國和歐洲R/R套細胞淋巴瘤(MCL)以及美國R/R b細胞前體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的需求推動。
在所有CAR-T產品中,除了諾華的Kymriah呈下滑趨勢外,其他的均呈上漲趨勢。
增速最高的單品是BMS的Breyanzi(+550%),但如果考慮到上市時間以及營收量級,BMS的Abecma、吉利德的Tecartus以及傳奇生物今年2月份才美國上市的的CARVYKTI均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產品。
區域榜:“得美國市場得增速”

綜合來看,除了諾華之外,其他在美國市場上市的CAR-T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至少超過60%。吉利德美國及歐洲的營收占比CAR-T總營收的96%,其中美國65%,歐洲31%。
Yescarta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63%。
Tecartus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74%。
BMS的CAR-T營收中,美國市場占比CAR-T總營收的85%。
Breyanzi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89%。
Abecma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82%。
傳奇生物Carvykti在2月底和先后在美國和歐盟獲批。3個月0.24億美元的營收100%來源美歐市場。
諾華Kymriah在美國市場的處境則比較微妙,美國市場僅貢獻了36%的營收,而對應的增速處于下滑。
02 新適應癥頻頻獲批,但重復度高

各產品獲批的適應癥(同一適應癥標記為同一底色)
2022年上半年則是這些CAR-T產品的適應癥豐收年。國際CAR-T三巨頭——吉利德、諾華、BMS均有適應癥斬獲。
2022年4月,吉利德Yescarta 獲美國FDA批準用于一線化療免疫療法難治或一線化療免疫療法后12個月內復發的大B 細胞淋巴瘤(LBCL)成年患者,成為全球首款獲得美國 FDA 批準作為 LBCL二線療法的 CAR-T 藥物。6月29日,歐洲委員會宣布批準Yescarta用于三線治療R/R FL(復發或難治濾泡性淋巴瘤)。
5月,EC和FDA批準諾華Kymriah用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系統性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r/r)濾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的治療。新適應癥的獲批或許能扭轉Kymriah營收頹勢。
6月,FDA批準BMS的Breyanzi用于治療一次既往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LBCL)的成人患者,包括未明確說明的彌漫性LBCL、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縱隔LBCL和3B級濾泡性淋巴瘤,這些患者在一線血液免疫治療后12個月內復發或不符合移植條件。
綜合過去5年里獲批的適應癥,各家適應癥獲批相對比較集中,重復度高,尤其在“經過兩次或以上系統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這一適應癥上,所以靶向CD19的6款產品均獲批。
中國各企業的CAR-T在最近半年也有突破性進展:
5月26日,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傳奇生物Carvykti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三種治療,包括免疫調節藥物、蛋白酶體抑制劑和抗CD38抗體,并且末次治療出現疾病進展的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2022年3月,復星凱特第二款 CAR-T 細胞治療產品 FKC889(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r/r MCL)成人患者)獲批于中國境內開展臨床試驗。
藥明巨諾第二款CAR-T則在2021年12月獲得IND申請,作為四線或者更高疾病 R/R MM 的療法。與此同時:
2022年2月,NMPA?受理藥明巨諾倍諾達用于三線治療FL的補充新藥申請。
2022年3月,NMPA批準了倍諾達作為R/R LBCL二線治療的Ⅲ起關鍵臨床試驗的IND申請。
2022年3月,NMPA批準了倍諾達作為R/R B-ALL 兒童及青少年患者三線治療的IND申請。
03 羅氏重押未來,目標“通用型CAR-T”
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上市的CAR-T產品均屬于自體療法,這種個性化治療已經改變癌癥治療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僅適用于患者本身,且部分T細胞功能受損的患者無法使用。
售價高,很多患者負擔不起。
CAR-T療法成本高,包括生產、時間、場地等各方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制藥企業將目標轉向下一代CAR-T療法——同種異體或“現貨(off-the-shelf)”、通用型CAR-T療法。這種療法可以從健康的供體細胞或其他現成的細胞來源大量生產,也可以同于多個患者。
新近(8月3日)剛剛宣布的羅氏與Poseida Therapeutics的策略性合作與許可協議,目標就是合作開發“現貨型”同種異體CAR-T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B細胞淋巴瘤與其他血液適應癥。
根據此項協議,Poseida會獲得1.1億美元的預付款以及最高達1.1億美元的近期里程碑與其他款項。加上未來開發與商業化里程碑,Poseida總計可獲得高達60億美元的付款。
Poseida的核心技術是一種叫做piggyBac的DNA修飾系統。不使用病毒,就能將表達CAR的轉基因運送到T細胞內,且運送的遺傳物質要更多。這有望帶來成本更低、生產時間更短的CAR-T療法,解決當下的瓶頸。而且,該技術側重T細胞中的記憶干細胞(stem memory T cells,TSCM)。臨床試驗表明,它們有可能在治療后存活數年,提供了長期療效的可能性。
除了羅氏以外,諾華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名為“T-Charge”的技術。該技術的研究對象是兩種二代CAR-T——YTB323、PHE885,這兩種二代CAR-T可以在兩天內被制造出來。諾華表示,T-Charge將作為各種新型Car-T療法的基礎。
多家企業入局通用型/現貨型CAR-T領域。包括中國企業科濟藥業、北恒生物、亙喜生物…美國企業Allogene、CRISPR等等。

來源:星耀研究院
04 CAR-T的下一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里,CAR-T療法從治愈Emily的經典案例,一步步發展到舉世矚目但價格高昂的創新療法。
下一個十年里,除了要開發通用型CAR-T,CAR-T領域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轉向實體瘤
CAR-T的研發正在朝著實體瘤轉向。因為實體瘤所覆蓋的患者群體龐大,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全球發病率前十占據新發癌癥總數的63%,均為實體瘤。
根據ClinicalTrials.gov公開數據查詢,現階段實體腫瘤CAR-T療法相關臨床試驗登記信息,已經約有111項。且大多聚焦在肝癌、胰腺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領域,其中肝癌在研項目最多,胰腺癌靶點最為豐富。
科濟藥業在實體瘤CAR-T領域的研發領先。2022年5月,科濟藥業Claudin 18.2 CAR-T療法CT041治療笑話村系統腫瘤的一期臨床數據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
新靶點
開發更具有特異性、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靶點,成為CAR-T下一個十年發展的主流趨勢。
目前在研的靶點非常豐富,粗略估計,包括實體瘤、血液腫瘤在內的靶點數量超過30個。但目前已經上市的CAR-T產品主要聚焦在2個靶點——CD19、BCMA。
工藝革命
工藝革命也是CAR-T研發的主流。畢竟目前CAR-T治療的一大難題就是耗費時間長,支付費用高。
“降成本,降價格”的根本就在于工藝的改進。
支付創新
在通過工藝改進將CAR-T產品的價格降到患者用得起的程度之前,支付創新則是目前CAR-T商業化的主流路徑。
經過去年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已上市的CAR-T產品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患者走的大多是自費渠道。為了解決患者的用藥顧慮,復星凱特在產品上市后推出了與保險公司合作項目——如果患者在用藥后生存不超過一年,保險公司立刻的退賠患者100萬。
而國際市場上,諾華在其CAR-T產品獲批后,也推出了“按療效付費”的創新舉措。
CAR-T療法的出現,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療法。
未來的趨勢,一定是CAR-T朝著“普適”方向發展。屆時,每年近2000萬個腫瘤患者家庭,或將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