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葉青
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西蒙與舒斯特收購案、帝國理工學院雕像爭議、《睡魔》劇集版等話題。
史蒂芬·金作為證人出席反壟斷訴訟
反壟斷是美國總統喬·拜登競爭政策的核心之一,在此背景下,美國司法部阻止企鵝蘭登書屋收購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一案近日在美正式開庭。企鵝蘭登書屋是美國最大的出版公司,西蒙與舒斯特也是美國五大出版公司之一,在2020年,企鵝蘭登書屋母公司貝塔斯曼集團與ViacomCBS(現改名為派拉蒙全球)達成協議,以22億美元(約148.6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后者旗下的西蒙與舒斯特。
美國司法部認為此次收購有壟斷嫌疑,一旦完成,五大只剩四大(其余三家公司分別為阿歇特出版集團、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以及麥克米倫出版公司,五大出版公司共占據了美國圖書市場90%份額),企鵝蘭登書屋將占據出版市場主導地位,控制50%的圖書市場,不利于出版行業競爭,也會導致作家的預付金減少,令新人作家更難有出頭的機會。而出版公司方的觀點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收購完成后作家的收入并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兩家出版社的資源能夠互通,作家反而會因此受益。

據《出版者周刊》消息,知名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是美國司法部的證人之一,盡管他的作品自1998年以來一直由西蒙與舒斯特出版。金的觀點與美國司法部一致,他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是自愿作證,“以我50年來在圖書行業的經歷來看,我認為這場收購會對競爭不利。在我剛起步時,出版公司有好幾百家……漸漸地,它們要么被同行吞并,要么倒閉,我認為對作家而言,賺生活費越來越難了……競爭者越多,競爭環境才會更好。”
但出版公司方律師顯然認為金的證詞對裁決的影響微乎其微,充其量只是給這件案子增加了一些公眾曝光度。在金代表司法部結束了近一個小時的證詞闡述、來到交叉詢問環節后,反方律師對他說道,“我很樂意以后找一天跟你坐下來喝杯咖啡,但今天我沒有任何問題要詢問你。”
“陽具狀”雕像引發帝國理工學院學生抗議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是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他的作品核心是探討人體與空間的關系,曾在1994年獲得特納獎,1999年獲得南岸獎,并在2017年于上海龍美術館舉辦了國內首展。最近葛姆雷受私募股權公司Creador總裁布拉馬爾·瓦蘇德萬(Brahmal Vasudevan)與妻子尚蒂·坎迪亞(Shanthi Kandiah)所托,為其母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新建的Dangoor廣場打造一座雕像,但雕像的外形設計引起了該校學生的不滿。
不少學生認為這座雕像突出的部分酷似“男性生殖器”,反對校方在廣場安置雕像。一位名叫亞歷克斯·歐陽(Alex Auyang)的學生在給學生會的反對提議中寫道,“(雕像的外形)可能會傷害到學院的聲譽和形象……雕像的名稱《Alert》(警惕)也可以被理解為erect(豎起)。”他還提到,盡管在藝術中使用“陽具形狀的圖像”并沒有任何問題,但Dangoor廣場是學生與教職工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間,公開展示一座這樣的雕像并不“合適”,且“男性性特征”有性別排斥的意味。該校官方數據顯示,在2020-2021學年,該校學生中只有41.8%是女性。

如圖所示,葛姆雷的作品是一座6米高的懸臂式金屬立體塊,據他介紹,雕像的姿勢是一位“踮腳蹲著的人”,突出的部分并不是男性生殖器,而是并攏的膝蓋及雙腿。在帝國理工學院的官網上,葛姆雷提到了他的設計理念:“通過將人體轉變成建筑構造,我想重新思量人體與空間的關系。踮著腳尖,蹲著觀察周圍的世界,這座雕像的姿態是鮮活的、警惕的以及覺醒的。”
尼爾·蓋曼漫畫改編劇《睡魔》播出,媒體評價褒貶不一
《睡魔》是英國奇幻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成名之作,首次發表至今已經有30余年,近日改編自《睡魔》的同名劇集在Netflix播出。
《睡魔》一共連載了75期,主要講述“夢境”世界里的“夢之王”(湯姆·斯圖里奇 飾)為了恢復世界秩序,游走在真實與夢境中發生的故事。要將這么宏大的一個世界塞進10集的體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為與將于近日播出的同類型劇集《指環王》以及《權力的游戲》前傳《龍之家族》對打,Netflix下足了血本,據美國娛樂網站Deadline報道,《睡魔》的單集預算達到了1500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

錢可能沒有白砸。《衛報》的評論指出,《睡魔》“十分精彩”,展露出了同類劇集中“從未有過的情感深度”,精準地再現了原著中的黑暗場面:爆炸的身體、四濺的碎肢、從人口中爬出的惡魔……NPR的評論認為《睡魔》的改編十分到位,對原著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動,讓整個故事更加流暢。同時主角湯姆·斯圖里奇對“夢之王”一角的詮釋也頗為精妙,展現出了他面無表情的臉孔下隱藏著的傲慢、脆弱、憤怒以及對親密的渴望。
在一片好評之外,《金融時報》也發文指出《睡魔》了的不足之處。作者認為,經過漫長的等待后,《睡魔》的呈現令人乏味。蓋曼的原作模糊了圖像小說和高深文學的邊界,而劇集版顯得呆板無趣,除了主角外的次要情節明顯拖了后腿,角色間的對話永遠只是為了推動劇情往下發展而存在。在文章最后,作者毒舌地總結道:“總的來說,一部關于‘夢之主’的劇集能讓觀眾輕易入睡,還是挺契合主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