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社交媒體上有一群“追圍擋的人”。
第一類是“圍擋博主”或“城市商業博主”。他們發布的內容通常形式統一、簡約直白:三四張圍擋或新店開業圖,再配上一兩段文字來描述品牌的商業計劃和店鋪分布。
另一種是博主所發布內容的消費者。他們中有人亦做博主,也有單純的關注者。他們會圍繞著圍擋博主發布的內容展開豐富的討論,或分析商業邏輯,或閑聊八卦。
劉胡楊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微博和小紅書上運營名為“北京商業更新”的賬號,是城市商業動向的分享者,也是這類內容的消費者。
他盡量做到每天至少更新一篇內容。信息密集的時候,個別周末偶爾也會更新三四篇。因為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溜達。盡管常常有網友向他投稿,但信息最主要還是由他自己出門去尋找獲得。
三里屯太古里、北京SKP等購物中心和王府井、西單等商圈,以及關注度較高的待開業新商業體,都是劉胡楊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些地方往往會有指標性的商業品牌進場。
幾個月前的某個晚上,劉胡楊在小紅書上看到消息稱,三里屯太古里的業主方太古地產已把代表鋪位空置的自家圍擋撤下,取而代之的品牌圍擋將在次日凌晨被裝上。
出于好奇,他第二天起個大早,在北京早高峰時段就到達三里屯,結果發現圍擋品牌是CELINE。這與他的預判一致。他早前已留意到這個LVMH集團旗下的法國品牌在三里屯開設了快閃店。據他的經驗,品牌在某個商業地產項目內開設快閃店,很有可能就是在為進駐商鋪試水。
最終,圍繞著CELINE三里屯太古里店鋪圍擋,他在小紅書連發兩篇筆記。第一篇是在圍擋前一晚,預告新品牌即將到來;第二篇則在次日早上9時25分發布。
讓很多人或感意外的是,劉胡楊還有一份不便透露的本職工作。他一年前開始更新這個賬號時,只是隨意將商場的新圍擋或新店拍下來,分享到社交媒體,卻沒想到關注這個領域的人不少,便開始有了繼續分享的動力,持續更新到現在。
目前,“北京商業更新”微博賬號有粉絲1.4萬余人,收獲點贊7.5萬余次。同名小紅書賬號關注者近4000人,收獲點贊1.2萬余次。
這個圈子里也有專職博主的存在。李大寶就在最近兩年轉型成了全職博主。
他從2014年左右開始運營賬號“Let'sCHUNGKING叻是重慶”,最初發布內容的平臺是微博和微信公眾號,2022年新開設了小紅書賬號。李大寶因為曾在地產行業工作過,所以更容易獲取信息并對消息進行求證。
“和本地生活的探店博主相比,我更想去強調品牌圍擋或店鋪開業背后的商業邏輯,而不只是說這個東西好吃好玩。”李大寶說道。
不過,做了全職博主需要面對一些問題,比如沒有沒有新鮮事的時候,他會選擇停更幾天。“真的沒有東西可以發,我也不會去為發而發,還是想保持賬號的專注度。”他說。
而且李大寶表示自己也不想去用地域之爭一類的流量密碼。他理解關注重慶商業發展的網友會喜歡拿成都來與重慶做對比,但不喜歡網友們因此爭吵。
“對比的內容很容易引發大家的討論,是流量密碼,但我不喜歡去用它。”李大寶說道,“碰見這樣吵架的網友,我會去提醒他們,讓他們不要這樣做,要保持友好交流。”
好在重慶的同類博主不算太多,即使類型相同的博主,至少到目前,內容同質化競爭的情況也不嚴重。這給了李大寶在流量和專業度之間尋求平衡的空間。
當然,李大寶也需要考慮“營業”的問題,即和品牌或商業地產等客戶展開商務合作。基礎一點的營業,就是李大寶在重慶或去成都參加品牌活動,隨后在各個平臺發布對應的內容。
更深度的合作是為客戶定制內容,操作周期通常在兩到三周。而為客戶做類似廣告策劃的創意輸出所耗費的時間更長,可能會在1到2個月左右。目前李大寶有自己的團隊,創意合作的范圍不局限在重慶,上海也有他的客戶。
從上述運營模式看,李大寶一定程度上已將自己的賬號品牌化。這也是為什么他不排斥別人用圍擋愛好者來稱呼自己,但認為這個稱呼更多只是打趣,和他所做的內容相比,不免顯得有些簡易扁平。
新消費升級、首店經濟和奢侈品牌擴張等消費趨勢,為社交媒體上的商業觀察者和圍擋愛好者們提供了談資。而在城市排名層出不窮的背景下,對商業更新的期待和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讓更多非專業人士關注城市商業發展。
其中奢侈品牌新店圍擋或開業是最受網友關注的內容,他們的關注點包括城市內的門店數量和店鋪規模。而海外消費回流導致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火熱,則路易威登和愛馬仕等品牌加速向一線市場之外擴張,許多網友得以加入到討論之中。
“大家都會認為城市商業豐富度以及亮點,是靠這些中高端品牌來撐起來的。” 老白說道。“老白”在小紅書上運營著賬號“星城商業動態”,聚焦長沙的商業動態。
對老白而言,圍擋是品牌文化的外化體現,圍擋制作水平體現了品牌的創意水平,許多品牌會用圍擋來進行前期營銷。他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將近8年前他就已經在論壇上活躍,至今運營賬號仍是出于“公益”性質。
老白沒有接廣告意愿,他要保持中立。“為內容選擇品牌時,我會衡量它在行業上的權重性和歷史悠久性。但如果我認為這個品牌有可以挖掘的內容,哪怕只開了一兩家店,我也會去探究。”
按照這個標準,奢侈品牌自然也是“星城商業動態”關注的內容,這是最受讀者歡迎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在長沙IFS進入調整期之際。長沙IFS是香港九龍倉集團投資物業項目中金額最大、商業面積最大的項目,也是長沙的奢侈品牌最為聚集的購物中心,輻射整個中部市場。
“一個城市中高端品牌的數量,能說明這個城市的富裕階層存量以及商業影響力。”老白解釋道。盡管他并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但也承認奢侈品業態對城市的意義。
現實中,地方政府對高端購物中心和高端品牌的渴望也顯而易見。奢侈品在特定領域有著號召力和影響力,背靠全球資源意能顯著提升對外接軌水平。如果城市能夠獲取這類資源,對城市的定位有著標桿效應。
值得提到的是,對于一座品牌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關注者還會將目光投注于品牌的鋪位位置變化。
生活在廣州的小陳運營著一個關注城市商業動態的賬號。5月31日,小陳發了一篇同樣是CELINE圍擋的筆記。這家CELINE開在廣州太古匯3樓,從里到外他配了3張圖,并在筆記中寫道,“CELINE在經過兩年多打游擊式的地攤等位后,迎來了一個有屋頂的品牌空間”。
這件事很快激起網友討論的興趣,開始在評論區回憶以前艱難尋找CELINE店鋪的體驗,并稱在3樓圍擋是“前所未聞”的事件。
“其實這就說明,一是太古匯的鋪位很緊張,二是商場生意也不錯,所以才能讓CELINE在3樓開店。”小陳分析道,圍擋背后的商業門道不少,“品牌落位在哪里,周圍是什么品牌,都會有各自的考量標準。”
廣州的高端購物中心不多,這決定了大部分奢侈品牌都只能擠在太古匯。因此有網友會將鋪位調整看作宮斗。這背后的邏輯是能在什么位置開店,是品牌和商場關系的體現。商場里的鋪位有限,總會有一個品牌勝出拿到鋪位,輸了的品牌就只能另想辦法。
但伴隨著廣州商業業態的調整,天匯廣場以及K11等購物中心也在積極引入高端品牌。小陳因此也有了更多素材可以尋找。他通常在中午或晚上商場即將歇業前出現,只為了拍出一張好看的配圖。具體的要求有,遵循橫平豎直的構圖,店鋪要突出,盡量避免把人拍進去。
小陳至今尚無對賬號進行商業運作的打算,而本職工作也和商業地產無關。有空就去溜達,有新店圍擋或開業就更新是他的日常。
和社交媒體上的彩妝博主、時尚博主們相比,城市商業博主雖然輸出專業內容,整體上仍然是“野生”狀態。他們中的許多人仍是因為興趣關注這個領域,尚未有規模化的MCN機構對其進行批量生產。
但這可能也是這個群體活力的來源,他們似乎永遠精力充沛地對城市商業動態進行更新和討論。近期疫情緩和后,許多品牌開始推進被延遲的擴張計劃。而到正式開店時,這些追圍擋對人又有的忙碌了。
(應采訪對象要求,劉胡楊、李大寶、老白、小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