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據北京市紀委監委消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宿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宿遲,1957年1月出生,漢族,北京市人,1986年5月入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大學畢業,在職研究生(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法學博士。
據中國版權雜志介紹,宿遲曾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庭副庭長,1993年組建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并任庭長。1995年任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并主管知識產權審判。2010年1月任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副院長。2013年7月,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并主管知識產權審判。
宿遲履歷上有著“雙第一”,即中國第一位知識產權庭庭長、中國第一位知識產權法院院長,曾被英國《知識產權管理》雜志評為2015年全球知識產權界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2014年11月6日,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審判專業機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運行。宿遲被任命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首任院長。
宿遲在擔任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院長期間,曾多次接受媒體采訪。2017年3月,宿遲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要抓住當前司法改革契機,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司法要挺得起脊梁,就要有剛性、有牙齒,彰顯出司法權威。司法也要有“舌頭”,能夠體察事實講出道理來。
他表示,我國刑法中規定,假冒注冊商標、專利,侵犯著作權等行為,情節嚴重的,可追究刑事責任。對于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更是要敢于以法律規定的上限作出裁判,既要讓權利人真切感受到侵權得到了遏制,更要讓侵權人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以便對潛在侵權形成有效威懾。我們寧愿看到“侵權人鬼哭狼嚎,不愿看到權利人怨聲載道”。
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通過,免去宿遲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