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數DataVision
2021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來自河南的秦英林排名44位,是中國的第九大富豪,在他前面一位的是李嘉誠,身后一位的則是丁磊。
共計13位來自河南的富豪榜上有名,而“農業”成為了河南富豪的財富密碼——來自牧原的董事長秦英林和錢瑛兩口子的身家,比其他11位加起來還多。
河南的農業,對企業家可以是財富密碼,對廣大的農民而言,就是日常生活,而且往往與財富無關。
2019年,河南全省就業人數中,第一產業的從業者占比為34.7%,而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占比為8.5%。打個比方,按100人產出100元算,相當于35個農民產出了8.5元,而剩下行業的65人生產了91.5元。在收入與產出正相關的情況下,貧富差距由此誕生。
但要知道,和以往相比,河南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的從業比重從40%左右下降到了10%以下,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6.7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汽車保有量也是40年前的200多倍[11]。
當然,發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曾經人均GDP倒數第一的河南背后既有眾志成城的決心,又有根深蒂固的矛盾,既有高舉高打的果決,也有寸步難行的窘境。
01、農業硅谷處境微妙
2005年2月,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張新寶來到鄭州龍子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調查這里是否存在違法用地。
都不用調查,違法的證據就擺在眼前。
龍子湖是一個建在農田和魚塘之上的高校聚集區,共占用土地1.4萬余畝,其中有6400余畝屬于基本農田。按照規定,凡因建設動用基本農田——哪怕是一畝一分——也要報請國務院批準。
龍子湖事件,用地違法背后更深層次原因,關乎河南的“耕地紅線”。
河南是農業大省,2020年,河南產糧1365億斤,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3的小麥。而為了保證河南每年1300億斤的糧食產量、450萬噸的禽蛋、200萬噸的牛奶、500萬噸以上的豬牛羊禽肉,河南必須將周口、駐馬店、信陽、商丘這幾座適合農業發展的城市,鎖定為農業區域。
考慮到龍子湖項目更改農業用地的范圍之廣,鄭州和河南兩級政府很清楚,如果按照規定上報國務院,肯定不會批準,于是就“先斬后奏”。當張新寶到的時候,已經有五所院校招生辦都準備好了。
這成了國土資源部成立八年以來,就土地違法問題,處理官員級別最高的一起案件。但入駐院校木已成舟,這五所院校連招生獎金都發下去了,推倒也不現實。
當然,對農業的強調和固守,促成了河南的農業基礎。這里生產了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12],以及牧原、雙匯、三全這么三家創始人能登上福布斯榜單的強大農產品企業。
牧原建造的“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養豬場”,相當于美國典型養豬場的10倍
不過,在農業的基底下,河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農業天然產值就小,想想看農民需要種多少花生或小麥才能換來一輛小汽車?
更何況農產品的產業鏈通常較短,能帶動的相關產值和就業也明顯比不上同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
而每當嘗試改變的時候,“龍子湖事件”就仿佛是一個幽靈。
也是在2005年,時任加州州長的施瓦辛格為鄭州帶來了一份500億美元的大禮——“加州工業城”。工業城的建設涵蓋了環保、高科技和教育等多個領域。但龍子湖事件意外牽出了664宗違法用地案件,加州工業城也在其中,項目最終擱淺。
這多少有點遺憾,因為河南其實擁有不俗的工業底蘊。
02、工業長子發揮余熱
決定河南工業基礎的是那句一錘定音的助攻——“洛陽九個朝代的皇帝都住了,還放不下一個拖拉機廠[10]?”
所謂的河南工業底蘊,很大程度是由位于洛陽的第一拖拉機制造廠打下的。讓制造廠成名的“一拖項目”,則是蘇聯援助中國,然后上面指派給洛陽的項目。
論工業基礎,洛陽雖然是千年古都,可是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被破壞的相當嚴重。
它的優勢在于地理位置——洛陽四面環山,并且地處中原內地,自古以來就有“處天下之中”的美譽,國防地理優勢非常明顯。在非和平時期,汽車廠可能短時間之內就需要轉為生產坦克、裝甲車、牽引車的“兵工廠”[10]。
其次,洛陽也符合國家對于工業合理布局的方針。從工業基礎上看,哈爾濱其實是條件最好的,但正是由于其條件出色,“一拖”落成會進一步拉開它與其他城市的工業差距。
況且明面上稱兄道弟,可蘇聯多少還是有所戒備——哈爾濱太靠北了。
一拖的落成典禮上,國務院副總理宣布:“中國農民早已盼望的‘耕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的偉大時代開始到來了[14]。”如他所言,從這里開出了新中國的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
原先的第一拖拉機廠,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一拖股份”,據不完全統計,改開前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全國60%以上機耕地的作業。公司在農用拖拉機的市占率排名中位居首位。
進入1980年代,伴隨著人員流動帶來客車行業的火熱,河南也躋身了客車的熱潮。宇通客車接過了一拖的棒,成為河南又一個工業能力的體現。
客車的競爭相當殘酷,一個年銷量不過10萬上下的行業,聚集了200多家客車企業[13]。僅1985年一年,河南本省就先后關停了20家汽車廠。后來的“中巴王”少林客車,當年只賣出了3輛客車,靠著轉產冷門的細分領域,比如環境監測車、醫用救護車才緩過氣來。
而宇通突出重圍的方式則是創新,具體來說,是給大巴裝上臥鋪。
當時的長途客車市場,為了追求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采用的都是密集化的座椅布局,加上座椅比較簡陋,動輒十數個小時的駕乘體驗堪比坐牢。
臥鋪客車ZK6980W一炮而紅,這就好像是在大家還在擠早高峰的時候,宇通已經讓人坐上了寬敞的專車,還是帶床的那種,直到臥鋪客車退出歷史舞臺前,宇通的臥鋪客車市場占有率都始終保持在50%以上。
宇通客車在1997年上市融資后,投資4億元,建成了亞洲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條件最先進的客車生產基地。宇通憑借先進的生產基地,在2003年坐上了行業頭把交椅。
目前,一拖股份在拖拉機行業市占率接近20%,領先行業第二超5個百分點;宇通客車市占率約28%,是行業老二的三倍之多,妥妥的行業第一[3]。
但不論是拖拉機還是客車,都面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與乘用車不同,它不具備人手一輛的特點,因此市場規模有限,更提不上對上下游的拉動作用。
都是四個輪子一個發動機,在2012年,已是各自行業龍頭的一拖和宇通,營收只有112億和198億。同年,市占率只有2.41%的江淮汽車,營收規模已達到了291億。
既然市場有限,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嘗試潛力更大的乘用車呢?畢竟拖拉機和客車的制造經驗,轉移到乘用車也算順水推舟。
河南確實也是這么想的,只是有的時候,人算不如天算。
03、一張許可證難倒英雄好漢
距離擁有乘用車最近的時候,河南只差一張許可證。
河南的鄭州日產,是國內最早一批引進外資的車企。其1993年引進外資日本日產,成為了日產汽車在中國的第一個合作汽車制造廠。比江鈴引入福特作為股東早了兩年,比上汽引入通用早了四年。
鄭州日產的前身是鄭州汽車制造廠,在1949年由原國軍第十二汽修廠與開封汽車修理廠合并而來。能夠在引進外資上占得先機,得益于諸多的歷史積累。
它在1969年由汽車修理廠轉型為汽車生產廠,打下了汽車工業生產的基礎。而到了1979年,鄭汽廠已經是一個下轄九個分廠、容納4000員工的大廠。當年共生產130型2噸載重汽車1470輛,憑借一己之力,幾乎供應了全河南省的卡車。
雖無法與一汽集團的解放牌一較高下,但已然有了河南汽車制造業龍頭的氣勢。
因此,1993年鄭州日產也算是應運而生,外資進入首先找龍頭再正常不過,后來的劇本本該是像上海大眾、一汽豐田、廣汽本田這樣的合資企業一樣,快速開疆拓土,打下屬于自己的一片江山。
可惜,沒有牌照的鄭州日產只能是拿著日產尼桑的錢,去生產皮卡。
成立合資公司之后,日產借此機會想要將轎車引入中國市場。正常來說首選肯定是鄭州日產這個合作已久的“兄弟企業”,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中國的汽車生產牌照準入制度已逐步建立。想要獲取轎車的許可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有多難呢?就算是由軍轉民而來的長安,也需要一些技巧。
1991年,長安看上家用轎車市場,購買了500套鈴木奧拓汽車散件,準備在國內試生產,但沒有國家頒布的轎車生產許可證,車輛無法投產。為了獲取這張“準生證”,長安偷偷組裝起一臺車,并邀請了副總理來親自體驗[9]。
在領導親自體驗綜合性能后,“準生證”辦下來了。
但鄭州日產并沒能請到副總理來體驗。由于無法獲得轎車生產牌照,全面合作遲遲無法達成。擁有規模接近1億的常住人口的河南,有著全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之一,按理可以培育出本土實力雄厚的汽車企業。
如果當時能夠申請到牌照,也許后來河南的故事可能完全會是另一種走向。
如今依舊想要彎道超車的河南,終于在新能源這趟車上看到希望。
2022年2月16日,《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發布,直接點名了兩家造車“新勢力”:重點引進特斯拉汽車公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等。能在戰略規劃中“重點”指名道姓,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引入新勢力,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新能源車是產業升級的大方向,且有望帶動較長的產業鏈,而對河南人民來說,早已有一個鮮活的成功案例擺在眼前。
04、兩部iPhone,就有一部河南制造
河南的勞動人民可以說是盼富士康久矣。
到目前為止,爭取到富士康,還是對河南影響最深遠的一次努力。全球50%的手機來自富士康,放到地方經濟來說則更加明顯:
首先是就業,富士康直接帶動就業人數高達35萬,間接帶動就業約50萬人。
其次是產業,在富士康來之前,鄭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值也就100多億,到了2021年,鄭州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已經高達5300多億,一舉成為鄭州第一大產業。富士康所在地現已是聞名全球的“蘋果城”。
最后是出口。早在2015年,富士康所屬企業進出口,占到河南省進出口的67.5%,貢獻率為114.3%。2020年富士康鄭州公司實現出口總額316.4億美元,位列全國所有出口企業第一位。
鄭州在搶奪富士康時,面臨的最大對手是武漢。早在2007年,武漢就早早與富士康達成合作,富士康在武漢有40多棟廠房,是富士康全球最大的臺式電腦生產基地。
鄭州是如何截胡的?故事要從富士康內遷說起。
內遷是由于深圳對于富士康此類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已經沒有了初期的好感,再加上2010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富士康連續發生了14起員工跳樓事件,內遷迫在眉睫。
得知富士康的計劃后,各地方招商負責人開始頻繁拜訪富士康。在武漢建廠的同一年,鄭州市政府就建立了一個級別很高的領導小組,高到什么程度呢?里面有兩個人早就是郭臺銘的熟人了,由他們負責專門引進富士康自然是如虎添翼。
2010年,為了拿下富士康,鄭州為富士康開出了極其誘人的條件。
如稅收優惠方面:在富士康投產前5年,鄭州政府免去企業稅和增值稅;接下來5年,稅收減半。富士康員工可以少交社保及其它費用,每年累計減輕成本可達1億美元[4];再比如土地,鄭州為富士康規劃了近10平方公里,這相當于100個莫斯科紅場;再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其他補貼。
當然了,富士康選擇鄭州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河南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大了。
還有些物流優勢、航空港綜合保稅區優勢等等。總之,河南的條件讓郭臺銘很動心,面子里子也都給足了,富士康自然也就同意來了。
富士康落地河南,是河南經濟奮起直追的一個縮影,2010-2020年河南人均GDP排名穩步提高,并多次沖進了全國前15。
但富士康終究只是代工廠,自身的話語權并不強。
在2021年,路透社報道,由于蘋果公司要求將部分iPhone生產移出中國,富士康已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建廠,用于iPhone組裝。與此同時越南也在虎視眈眈,畢竟從全球范圍來看,總能找到一個比河南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對于現在河南來說,既需要下一個富士康,來推動就業,同時也更需要下一個“華為”,來改善自己的產業結構。
05、5年100家上市公司的夢想
發展經濟,無疑需要資本支持,推動區域內公司上市則可以獲取大量的資本。畢竟省政府自身資金有限,無法做到雨露均沾。
浙江在2017年推出鳳凰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爭取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700家。
河南也有自己版本:從2022年開始5年內,力爭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實現河南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家。
河南公司上市速度增長的情況肉眼可見。2010年以來,上市的速度是之前的兩倍。
按照規劃,上市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河南的政策,在任務和獎勵上雙管齊下。
首先是明確城市定位以及分解上市指標。
如鄭州,高科技產業較多并且在航空產業有優勢——其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國首個經濟發展先行區。因此,城市定位為發展高端制造以及航空產業,分配的上市指標也是最多的33家。
至于獎勵,只要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在河南的企業,申請在上海、深圳、北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河南省分階段給予200萬、150萬、50萬。
為了培育出自己的高科技產業,河南政府設立了總規模1500億元的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150億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就是為了引導資本進入能有高附加值、帶動更長產業鏈的高科技產業。
但事與愿違,資本還是去了離農業基因最近的餐飲:蜜雪冰城、衛龍、鍋圈食匯、巴奴火鍋……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龐大的市場規模下,消費升級潛力巨大,并且河南是農業大省,原材料供給很有保障。
但是,餐飲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是共識,更何況還有突如其來的疫情。餐飲的三高(人工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被疫情無限放大,連線下王者海底撈都在2021年巨虧40多億,其他餐飲的日子更不好過。
06、尾聲
河南面對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經濟上的貧窮、教育資源的不足以及人口的外流,甚至還有來自外界不公平的刻板印象。
想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擺脫“窮省”標簽。
當然,發展經濟還有萬能的房地產。
在河南改善的策略中,房地產也確實是一個核心。畢竟土地經濟除了自身的貢獻外,還能帶動包括建材、鋼鐵、裝飾等多個產業的發展。2014年到2019年,鄭州房地產開發企業施工面積連年上漲就是最好的佐證。
2019年,全國17個GDP萬億城市中,鄭州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為最高,達到了GDP總量的28.9%,也就是說,鄭州2019年三分之一的GDP總量,是由房地產和關聯行業創造的。
榜單上排名第二的杭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的比重為22.1%,而上海和北京的這個數據,只是剛超過10%。
在這一年,河南的人均GDP來到了歷史最高的第13位。兩年后,滑落到了19位。
一座城市、一個省份,可以上演多次逆流勇進,卻也終究會被時代巨輪的沉浮影響。
[1] 河南省統計局
[2] 河南洛陽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搜狐新聞
[3] 我國上半年共售出大客三萬余臺 宇通客車以28.02%市占率位列第一,運輸人網
[4] 為什么說富士康這樣的企業,落在鄭州就是香餑餑,搜狐新聞
[5] 富士康入鄭十年冷思考,鄭州航空港未來如何接棒?駝富邦
[6] 十一年前富士康為什么會選擇落戶鄭州,品閱網
[7] 即使富士康撤離鄭州也不必擔心,因為鄭州早已布局了兩大決策,百度新聞
[8] 2001年,騰訊資金鏈斷裂,瀕臨倒閉,財經新聞
[9] 中國汽車工業70年變革 ,個人圖書館
[10]中國一拖選擇廠址,為何選擇洛陽?搜狐新聞
[11] 河南經歷了什么?這12個關鍵數據告訴你,大河報
[12] 河南夏糧產量再創新高,全國一半火腿腸、三成方便面都產自這,澎湃新聞
[13] 少林客車走向破產重整,這個行業的日子怎么這樣難過?第一財經
[14] 第一拖拉機制造廠:開啟耕田不用牛的偉大時代,河南日報
編輯:周哲浩
視覺設計:遠川設計部
責任編輯:周哲浩
研究支持: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