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消費者熟知的“每日堅果”開創者沃隆食品,正在沖刺A股上市。
早在2015年,青島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沃隆食品”)在行業里率先推出混合類“每日堅果”這一新品類,該系列拓展了堅果消費場景,讓沃隆在3年時間里將銷售額從幾千萬突破至10億,做到混合類堅果第一。
然而,好景不長,隨后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零食品牌扎堆推出各自的“每日堅果”品類。行業混戰的結果是,沃隆食品每日堅果的銷量下滑明顯,營收規模和市場份額均出現萎縮之勢。
在此背景下,沃隆食品開始謀求上市。但在此背后,還有一些點值得關注。比如公司兩位前發起人在沃隆食品籌備上市前,出人意料的將股份轉讓給了另一位創始人楊國慶,讓沃隆食品變成了一個家族企業,而招股書并未提及原因。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沃隆食品存在未為部分員工承擔社會保障費用和住房公積金費用的情形。此外,公司產品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假冒產品橫行,也讓沃隆食品發展蒙上陰影。
籌備上市前兩股東退出
在自己創業前,楊國慶已經是一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
資料顯示,楊國慶是學食品專業出身,此后也一直在食品行業工作。據青島日報,他28歲就出任青島市奶業總公司(琴牌乳業前身)工廠廠長,在煙臺欣和當過職業經理人。
2007年,楊國慶進入堅果行業。2012年開始涉足外貿行業,成立以堅果與進口貿易為主的“沃隆”。
到了2015年,沃隆推出新品類“每日堅果”。據招股書,2016年5月,楊國慶、黃緒鋒、張立業三人分別認繳出資 325萬元、100萬元、75萬元,青島沃隆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沃隆有限”)成立。
據此計算,沃隆有限成立時,楊國慶、黃緒鋒、張立業持股比例依次為65%、20%、15%。
2017年5月份,沃隆有限注冊資本增加至1000萬,楊國慶、黃緒鋒、張立業按原持股比例分別認繳325萬元、100萬元、75萬元,增資后三人持股比例不變。
2018年5月份,沃隆有限引入員工持股平臺沃隆達資產,增資后沃隆有限的股權結構楊國慶持股61.08%、黃緒鋒持股18.80%、張立業持股14.10%、沃隆達資產持股6.02%。
緊接著,2019年2月份,沃隆有限第一次股權轉讓,黃緒鋒與楊國慶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及其補充協議,黃緒鋒將其所持沃隆有限的 18.80%股權轉讓給楊國慶。
2020年10月,沃隆有限第二次股權轉讓,張立業與楊國慶簽署《股權轉讓合同》,約定張立業將其所持沃隆有限的 14.10%股權轉讓給楊國慶。
至此,沃隆有限的股權結構變為楊國慶持股93.98%,沃隆達資產持股6.02%。隨著黃緒鋒、張立業先后出局,兩人在公司的職務也被免除,招股書并未給出上述股份轉讓的原因。
要知道此時沃隆離上市并不遠。2021年6月,沃隆有限完成第三次股權轉讓,并于同年10月完成股份制改制。2021年12月,沃隆食品官宣將由中信證券輔導為上市做準備。
而在上述第三次股權轉讓時,沃隆有限一次引入隆璟達投資、沃隆控股、楊丹、楊靖和楊國榮5個新股東,形成一個家族持股系統。在招股書中,并未披露楊丹、楊靖、楊國榮三人的受讓價格。
其中,隆璟達投資同樣為員工持股平臺,楊國慶在隆璟達中以有限合伙人(LP)身份持有50.78%的份額;沃隆控股則由楊國慶與其子楊仕語共同持有;楊靖、楊丹是楊國慶的姐姐,楊國榮是楊國慶的弟弟。
楊國慶作為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通過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沃隆食品89.10%的股份。招股后,楊國慶的持股比例下降到67.1%,依然一股獨大。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多家媒體曾報道,2018年8月,沃隆食品召開2018年戰略合作發布會,會上宣布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戰略合作,并獲得數億元的投資。
會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郭振煒表示,紅杉中國看好堅果行業向上的發展態勢,也對沃隆的企業實力和優質產品表示認可,決心投資數億元,與沃隆共同打造堅果領域領導品牌。
但在向上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紅杉投資卻不見蹤影,公司也未披露任何一起外部融資事件,這多少讓外界感到有些蹊蹺。
市場份額掉落至第3位
在“每日堅果”這類混裝小包裝出現之前,堅果還屬于季節性產品,在節假日這樣的旺季銷售較好,一旦賣不完進入淡季,有存貨的商家就會虧損。
一次和外國朋友聊天時,楊國慶得知國外消費者都是吃去殼的果仁,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2015年4月份,深受堅果禮盒滯銷之痛的楊國慶,通過改變包裝的形式推出了一個叫“每日堅果”的新品類,這種方便的小包裝加上健康的復合類堅果,深受一二線都市白領喜歡,迅速成為爆款。
憑借品類創新,沃隆食品跨入快速發展期。2016年4月 沃隆天貓旗艦店上線,開業僅6天銷售額突破85萬元,被稱為行業“黑馬”。
2016年,沃隆“每日堅果”同時入駐京東、1號店、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全年銷量累計超過2億袋。2017年,沃隆銷售額突破10億元,開始銷往海外市場。
混合堅果這一單品,也成為了沃隆食品的營收支柱。在公司目前五大類產品,即混合堅果、單品堅果、每日果干、烘焙食品和禮盒系列中,2019年-2021年,混合堅果的收入占比分別達到92.14%、85.73%、75.74%。
不過,混合堅果雖然很富創新性,但除了包裝不一樣,并沒有技術護城河。由于可復制性強,混合堅果類產品也被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競爭對手快速復制。有媒體報道稱,“每日堅果”相關品牌僅在京東平臺就有300余個。
眾多品牌出現,沃隆食品的先發優勢不在。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主力產品混合堅果,2020年銷售營收7.53億元,同比下滑29.5%;2021年營收為8.3億元,雖實現10.2%的增長,但仍未追上2019年的10.68億元。
隨著銷售下滑,沃隆食品在混合堅果行業的市場份額也被蠶食。前瞻產業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近年我國混合堅果行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2020年混合堅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99億元,同比增長21%;2021年混合堅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15億元,同比增長16%。
調研顯示,2019年,沃隆食品在混合堅果行業的市場份額達到13.0%,位居行業第一。但在2019年至2021年,沃隆食品在混合堅果行業市場的平均市場份額下滑至9.3%。2021年,沃隆在混合堅果市場的市占率僅為7.2%,位居第三位。
業內分析,除了競爭的因素,銷售渠道不及對手,成為沃隆食品后勁不足的的另一個原因,這也導致其規模遠落后于已上市的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
比如,電商渠道起家的三只松鼠線上優勢相當明顯,良品鋪子則在線下擁有超過3000家門店,而沃隆食品還是靠線下經銷商銷售為主。
反映在營收規模上,沃隆食品在2019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11.65億元、8.89億元、11.08億元,同期凈利潤為1.31億元、0.89億元、1.2億元。
以2021年營收為基準,當年沃隆食品總營收為11.08億元,洽洽食品總營收為59.85億元,三只松鼠總營收為97.7億元,良品鋪子為93.24億元。
此外,沃隆食品的研發投入也十分有限。2019年至2021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37.63萬元、157.61萬元和188.45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0.03%、0.18%和0.17%,遠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不過在生產模式上,沃隆食品也有自己的優勢。跟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廠商委托加工不同,沃隆食品采用自生產為主、委托加工為輔的生產模式。
自建加工廠讓沃隆在毛利率上保持了一定優勢,最近兩年公司整體毛利率保持在37%以上,約高出同期行業平均毛利率3個百分點。
存在未繳納社保的情形
梳理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沃隆食品存在未為少量員工繳納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的情況。
根據披露,截至報告期內各期末,沃隆食品的員工數量分別為981人、718人和735人,其中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325人、539人和653人,實繳人數占應繳人數的33.13%、75.07%和88.84%。
在住房公積金方面,沃隆食品的繳納比例更低,報告期內繳納人數分別為295人、528人和633人,實繳人數占應繳人數的30.07%、73.54%和86.12%。
沃隆食品將未繳納情形歸結未:退休返聘員工無需繳納;新員工入職尚未辦理完成繳納手續;已在其他單位繳納而無法重復繳納;個人已自行繳納而無法重復繳納;部分員工自愿放棄繳納。
據我國《勞動法》相關規定,社會保險屬于國家強制性保險險種,單位為員工繳納社保是法定的義務,無論勞動者是否聲明放棄繳納。
有媒體指出,沃隆給出的幾種情形中,除退休返聘人員無需繳納社保外,其他原因均不合理。
對于消費者而言,食品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不少投訴涉及沃隆食品的產品中有異物、變質有異味等情形,甚至有消費者表示在淘寶等平臺購買的沃隆堅果吃出蟲子等。
除了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消費者投訴,沃隆食品的每日堅果也深受假冒產品的困擾。2020年多家媒體曾報道,不少消費者買到假冒的沃隆堅果,最終警方查獲的貨值從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
假冒產品品質難有保障,如果大量銷售很容易傷害消費者對沃隆品牌的好感。
招股書也坦言,如果公司品牌和產品被大量仿冒,不僅會侵占公司的部分市場份額,影響公司業績,更可能會對部分消費者產生誤導,進而對公司的品牌形象、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作為最早開發出“每日堅果”的品牌,沃隆食品成功吃到混合堅果品類的紅利,但隨著競爭變得激烈,先發優勢逐漸喪失后至今尚未挖掘出新的增長點。
在此局面下,試圖走向資本市場的沃隆食品能否打動投資者?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