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子怡
又有地方政府為了提振樓市推出新政策來促進銷售。
8月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近日發布《關于印發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通知》提出,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共有產權”方式銷售商品房,購房人可以先期購買不低于50%的產權,剩余產權繼續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持有,由購房人租賃使用,再按雙方合同約定購買剩余產權。
大理此次推出的“共有產權房”跟真正的共有產權房有所不同,傳統的共有產權是購房者和地方政府共有產權,而此次則是屬于購房者和開發商共有產權。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這類政策落地后涉及的問題比較多。首先,這類房屋最后辦產權證,購房者是不是屬于從開發商手里買回產權,那房屋的性質是不是屬于二手房?它涉及的稅費、價格要如何計算。以新房的價格定還是以未來的市場價格定呢?后續還要出相應的細則明確比較好。這類政策更多還是為了降低購房門檻,從開發商角度來講,主要是為了加速銷售。”
作為旅游城市的大理,整體房價水平較高。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當前大理二手房均價達到1.27萬元/平方米。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月最新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6月份大理新房價格環比下跌1%,同比下跌6.3%。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0.4%,同比下跌6%。
此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大理二手房價格較2020年下跌4.2%,是房價至少回到三四年前的33個城市之一,基本回到2018年的水平。二手房價格下跌,意味著大理的新房市場也面臨去化壓力。
李宇嘉表示:“大理出臺這類政策本質上是為了促進銷售,如果后續有細則規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先買50%,剩余50%的產權分幾年還完,這樣操作更可行。如果真的跟開發商共有產權,那么房屋的物業費、折舊費如何計算,都將有遺留問題。”
前不久,深圳也有民營協會同開發商聯合出臺“青年人才共有房”計劃,規定青年人才與企業共有產權,三年后可相互回購。但這一計劃后續被企業暫停。
共有產權房從2007年誕生至今,自“租購并舉”政策提出后,有多個城市進入共有產權房建設的“小高潮”。
2017年天津出臺共有產權房政策。2018年福州受理第一批共有產權房申請。2019年共有產權房在浙江破題,杭州、寧波在“一城一策”方針下探索共有產權房建設。
與此同時,廣東累計籌集共有產權住房3.27萬套。西安市計劃2019-2021年間供應15萬套共有產權房。煙臺繼續供應共有產權房。甚至部分縣城如四川米易縣也開始供應共有產權房。
在東莞,去年8月也曾發布“三限房”項目方案。規定承購人按房產總價的50%出資購買一半產權,另50%產權由代持機構持有。
三限房交付一定年限后,經東莞市政府同意,可獲得完全產權。承購人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5年,且入戶東莞滿3年的,可按屆時市場評估價八折購買代持機構份額;持有人才引進“莞香卡”的購房人,可按市場評估價七折購買,持有人才引進“玉蘭卡”的人才,可按市場評估價五折購買。
此前北京在土地拍賣環節就推出的共有產權房,是由建設單位開發建設,銷售價格低于同等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的價格水平,并明確限定了使用和處分權利,實行政府和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雖然各個地方政府對于共有產權房建設方式、具體實行規則有所不同,但這類共有產權房都具備共同的特點:政府都會參與其中。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共有產權房降低購房者門檻,支持商品房更好地滿足剛需及改善需求,對穩定房地產市場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剩余產權后續轉讓過程中,剩余產權如何購買、購買多少產權及購買剩余產權的具體價格等情況,仍需根據具體項目合同約定。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對界面新聞表示,在購房人沒有購買剩余產權之前,相應的產權依舊歸開發商所有。如果這期間開發商出現資金問題,或者對剩余產權進行抵押,可能會有影響。比如被法院強制執行,這部分產權有可能會被拍賣,進而會影響到未來購房人對房屋實際使用問題,更不用說能否再購買剩余產權了。
王玉臣還認為,同時因產權分散,類似的共同購房也會有后續糾紛可能,如在出售、占有、使用、抵押等方面,相比單一明晰的產權會有更多風險。
對于購房者而言,今年各地政府樓市紓困政策層出不窮,在考慮購買共有產權房的過程中,仍需辨別清楚共有產權的另一主體究竟是政府還是企業,主體的不同對后續產權明晰、退出機制都有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