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南紫晗
受浮法玻璃市場低迷影響,信義玻璃(00868.HK)上半年利潤大幅下降。
8月1日,信義玻璃披露中期業績,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36億港元(約合1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0.54%,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公司同期凈利潤為33億港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38.54%。
信義玻璃稱,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部分需求延遲,同時浮法玻璃價格從去年歷史高位回落,公司上半年凈利出現回調。
浮法玻璃是指采用浮法工藝制作的玻璃,為生產汽車玻璃和建筑玻璃的原材料。信義玻璃最初以汽車玻璃業務起家,此后進入建筑玻璃領域,并于2006年建立起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實現玻璃深加工的原片自給。
浮法玻璃業務營收約占信義玻璃總收入的七成,其余兩成來自汽車玻璃,剩余部分則來自建筑玻璃。
信義玻璃董事局主席李賢義稱,對于玻璃行業而言,今年是具有挑戰性的一段時期,需求滯后和成本壓力,為行業帶來了短期困難。
玻璃市場在去年呈現供需兩旺,浮法玻璃價格節節攀升。受益于此,信義玻璃去年經營業績首度超越福耀玻璃(600660.SH,03606.HK)。
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的研報分析稱,自去年三季度末開始,浮法玻璃需求持續疲弱,疊加企業對今年下半年房地產竣工修復存在強預期,集中冷修并未如期而至。冷修指的是熔制玻璃的熔窯停止生產,將爐溫降至冷態進行檢修。
至今年6月,浮法玻璃含稅價格為1806元/噸,較一年前下滑約四成。今年上半年,信義玻璃的毛利率為38.4%,去年同期則為53%。
但信義玻璃并未停止擴張步伐。該公司稱,將繼續關注收購機會,以策略性地擴張產能,維持市場占有率,強化發展多元化市場的策略。“我們將專注自身的擴張計劃,短期的挑戰并不會使我們放慢發展步伐。”李賢義稱。
信義玻璃官微披露,公司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四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目前正處于籌備階段。當地需求旺盛、資源豐富,且具有明顯成本優勢,將成為其海外拓展的重要據點之一。
據界面新聞記者此前統計,信義玻璃在國內共有十大生產基地,合計33條產線,分別位于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經濟區等地,玻璃產能總計24430日熔量(t/d)。
信義玻璃股價于去年9月初達到32.94港元/股的歷史高點,此后持續震蕩下跌,目前跌幅已超過50%。截至8月2日收盤,信義玻璃報14.54港元/股,下跌6.79%,市值586億港元(約合504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