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氣泡美式之后,飲品又卷出新創意:氣泡純茶。
最近,茶顏悅色用高山烏龍、高山茉莉綠茶、巖韻烏龍作為茶底做出了3款“玻璃氣泡茶”,點燃了消費者好奇心。
更早做氣泡純茶的重慶本土品牌碼頭茶肆,也有6款氣泡純茶產品,是店內“銷量擔當”,占總盈利額的50%。
在全國持續高溫的今夏,氣泡純茶是不是一個做爆款的好思路?
氣泡美式火爆之后,茶顏悅色上新3款“氣泡純茶”
茶在口腔里“爆炸”是種什么感覺?
最近,茶顏悅色上新了玻璃氣泡茶系列,分別是高山烏龍茶底的箏箏氣,高山茉莉綠茶茶底+微量酒精的少年氣,巖韻烏龍茶底氣泡茶煙火氣。
每款都是8.9元/瓶,是茶顏悅色有史以來價錢最低的一款飲品,消費者直呼“劃算”。
與以往氣泡產品包裝不同,這次氣泡茶裝在瓶頸細長、瓶口窄小的啤酒瓶中,易拉罐拉環扣封口,用來減少顛簸過程中帶來的風味損失。
同時,在拉開瓶蓋的一瞬間,還能聽到一聲“呲——啵er”,喝啤酒的氛圍感拉滿。
翻了翻市面上的氣泡茶產品,發現氣泡純茶,更早是重慶本土茶飲品牌“碼頭茶肆”在做,原本叫“棒棒茶”,現在更名為“降燥氣泡茶”。
碼頭茶肆有包括觀音瞧瞧、窨川茉莉氣泡茶、雪見梔子氣泡茶、落日云陽氣泡茶等6款氣泡純茶,不含酒精,都是用調配好的茶底現“打氣”,再用啤酒瓶灌裝,售價14元~18元不等。
其中,觀音瞧瞧是碼頭茶肆氣泡茶中的招牌款,選用福建安溪鐵觀音原葉茶作為茶底,呈現出鮮茶的清爽和濃郁的蘭花香氣。
打入氣泡后喝下去,茶香伴隨著氣泡在口腔中“炸開”,有淡淡啤酒味,柔和又刺激。
我注意到,碼頭茶肆的每款氣泡茶都標注“啤酒風味”,但是實際卻是不含酒精的產品。
碼頭茶肆品牌負責人樹貓告訴我,啤酒風味主要來源于,合適比例下原葉茶、CO2、糖之間的調配反應。
帶有啤酒風味的氣泡純茶,很受當地年輕人歡迎,小紅書上有人分享自己3天喝了11瓶氣泡茶的經歷,還有人感嘆,離開了重慶依然想念碼頭茶肆的那口氣泡茶。
氣泡純茶,到底有什么魅力?
有品牌一半盈利來自氣泡茶,今年為什么能翻紅?
目前,碼頭茶肆有一半的盈利都來自氣泡茶,其中招牌“觀音瞧瞧”一款就占25%。
把純茶做出“啤氣”,這兩者之間的沖突,也碰撞出了出圈新潛質:
1、“以茶代酒”,不喝酒人群的福音
小紅書上,不少網友都覺得碼頭茶肆的幾款氣泡純茶有一些“啤酒風味”,同時,不論在瓶身的設計還是開口方式也都和啤酒別無二致。
這個產品,滿足了酒精過敏、聚餐開車人群,想在燒烤攤、火鍋店里“吹瓶子”的愿望。
社交平臺上,有人分享在碼頭茶肆門店看到的一幕:一位爸爸帶著差不多只有5歲的小朋友,坐在吧臺上分享一大瓶氣泡茶,他感嘆“是男人之間的時光了。”
氣泡茶的出現,讓無法喝酒人群,可以坐在一起放肆喝一回。
啤酒風味的氣泡茶,既能避開酒精,又能讓人們享受一杯冰啤酒帶來的肆意與暢快。
2、都在關注佐餐場景,氣泡茶是個機會
今年以來,茶飲、咖啡品牌都在做一件事:開發飲品佐餐場景。
比如,喜茶與費大廚聯名推出的解辣楊梅;挪瓦咖啡與成都包子品牌李與白聯名,帶來咖啡+包子的中式新早餐CP;CoCo都可“嗨啤系列”特別適合聚餐、宵夜場景。
樹貓告訴我,重慶天氣燥熱、飲食辛辣,而氣泡茶的定位為“降燥”,是對佐餐場景的突破。
小紅書上也有很多消費者反饋,氣泡茶清爽刺激的口感、些許的啤酒風味,和火鍋、燒烤絕配,比其他飲品更有暢飲氛圍感。
消費者在就餐時,會習慣性備上一杯飲品,天然的契合度之下,如果有針對性地提取關鍵特色推出新品,能突破自身流量壁壘,解鎖茶飲新場景。
3、帶“啤氣”的茶,耿直人設吸引年輕人
“00后整頓職場”“耿直boy xx”等話題經常掛在微博熱搜,由此可見這屆年輕人對“耿直”性格的喜愛。
氣泡茶一改往日純茶的溫婉與“書生氣”,定位強烈、刺激的口感,形成了一定反差感,突破消費者的原有認知,很容易獲得關注,引發消費。
4、回歸純茶,符合茶飲走向清爽的大趨勢
回歸純粹,回歸消費者對飲品的基本需求,是今年品牌的共同選擇。
氣泡茶相當于在純茶的基礎上做創新,用清爽降燥的口感,激發一杯茶的香氣,順應了當下回歸“清爽”的大趨勢,也賦予了純茶一定價值感。
深入分析:哪些茶適合做氣泡純茶?
氣泡純茶之前,不少品牌都推了氣泡相關飲品,比如CoCo都可的“青梅泡泡”,和之前奈雪大火的“霸氣荔枝氣泡茶”。
但往年市面上的氣泡茶飲,大多是水果+氣泡,因為氣泡容易掩蓋茶香,所以大部分水果氣泡茶其實不含茶,而是用氣泡水直接代替了茶湯。
今年以來,“高香”風靡茶飲圈,消費者對茶的接受度更高了;氣泡純茶的輕負擔,在讓茶更好喝的同時,也符合人們對健康的追求。
但做氣泡純茶,在研發上有2個痛點:
一是氣泡的刺激口感會掩蓋茶香,因此更需要“高香”。
碼頭茶肆的做法是:嚴格控制原材料調配比例。
樹貓告訴我,每一款出品的氣泡茶在研發過程中,都會對茶湯、糖、氣泡各自的用量,以及茶湯的茶葉、用水、泡茶時間進行精細測試、品選,最終得出一個比例。
同時,氣泡純茶在茶底上也有講究,廣禧技術部荊樺認為,在茶底的選擇上,更傾向于“高香”,比如梔子、茉莉、白桃、烏龍等,清爽的茶底與氣泡也更加適配。
第二,還可以用“糖”作為茶與氣泡水之間的鏈接。
荊樺告訴我,本身帶有甜度或者風味的氣泡水,可以增加飲品的適口度。
此外,還要處理好氣泡“殺口率”(指的是氣泡對口腔的刺激強度,殺口率高,刺激感就強)。
茶葉萃取之后,會有1%~2%的蛋白溶解到水中,會使部分氣泡消散,降低氣泡的“殺口率”,使口感變得平庸。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在茶湯中同時加入氮氣,氮氣的綿密氣泡感+氣泡水的炸裂感,會讓刺激感更持久,口感層次豐富。
在包裝上也要盡量減少顛簸帶來的“風味流失”,可以采用酒瓶、飲品杯,分別分裝氣泡茶和冰塊,保證氣泡綿密的口感。
結語
一個“清新”,一個“熱烈”。
純茶和氣泡,兩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飲品,融合起來卻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新奇感受,彌補了“無法飲酒”人群的遺憾,也讓挖掘了純茶年輕、刺激的一面。
創新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但賦予足夠的價值感,就能沉淀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