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吳艷蕊
編輯|深海
近期,吉藥控股利空不斷。
今年6月底,公司的2021年年報姍姍來遲,公司2021年虧損4.51億元。至此,公司已連續三年虧損,合計虧損金額超26億。此外,吉藥控股2021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年度審計機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2021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因觸發相關規定,公司自2022年6月30日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吉藥控股”變更為“*ST吉藥”。
公司的麻煩不僅于此,截至2022年7月15日,吉藥控股及公司子公司部分債務逾期金額已達17.22億元。
7月27日,公司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披星戴帽、貸款逾期
據規定,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截至日期為第二年的4月30日,吉藥控股以吉林省疫情為由,稱無法按時披露年報。在4月30日的延期披露公告中稱,公司預計將在2022年6月30日前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一季度報告。
2022年6月29日,吉藥控股公布了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并于同時公布了關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吉藥控股2021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年度審計機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2021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均為負值,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上述三種情形,每條均可依據相關規則將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預警。
吉藥控股的股票簡稱由“吉藥控股”變更為“*ST吉藥”,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為20%。
次日,吉藥控股發布了年報的更正公告,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本年度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意見由“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更正為“無法表示意見”。
7月22日,深交所對吉藥控股下發了問詢函。要求吉藥控股對其相關訴訟進展、債務糾紛情況、經營現金流、對外擔保、持續經營能力等問題進行說明。另有公司的應收賬款與計提壞賬準備等問題、對存貨的會計處理和詳情、孫公司暫停營業形成閑置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相關問題、子公司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公司與合作商是否構成虛假銷售和利益輸送、研發費用異常、相關人員業績承諾等問題。
公司面臨的麻煩不僅于此。截至2022年7月15日,吉藥控股及公司子公司部分債務逾期金額已達17.22億元,涉及到了22家金融機構。
7月27日,吉藥控股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實控人股份接近100%質押
面對如此困境,有投資者在互動問答平臺中詢問,公司是否擁有重組計劃或破產重整。為此,吉藥控股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將和新一屆的管理層正在盡最大努力積極尋求、討論和研究解決公司困境的相關方案。后續如有進展,公司將會第一時間進行披露。
查詢吉藥控股此前的資產重組公告,公司近期曾終止了一次重大資產出售計劃。
2021年9月,吉藥控股與吉林省百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利醫藥”)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公司籌劃將持有的金寶藥業股份轉讓給百利醫藥。
截至2022年5月10日的進展公告,吉藥控股稱本次重大資產出售有關事項仍在推進中,相關中介機構仍在開展盡職調查、審計、文件編制等各項工作。同時,本次交易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交易方案尚需論證和溝通協商,且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必要的決策或審批程序。
公告最后提及,此次交易相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
2022年5月18日,吉藥控股稱,公司與百利醫藥簽署了《終止協議》,終止籌劃重大資產出售事宜。
回復中提及的公司實控人和新一屆的管理層則與終止重大資產出售發生在同期。
2021年3月,吉藥控股實際控制人盧忠奎及其一致行動人黃克鳳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委托”的方式將公司控制權轉讓于吉林省本草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本草匯醫藥”)。
2022年1月,公司曾披露盧忠奎、本草匯醫藥之間存在糾紛,盧忠奎向本草匯醫藥發出函件決定解除表決權委托及一致行動關系。
2022年5月16日,雙方簽署了《關于解除表決權委托及終止一致行動人關系的協議》,各方經友好協商決定終止執行《表決權委托協議》及《一致行動協議》,盧忠奎及黃克鳳恢復對上市公司表決權。本協議簽署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盧忠奎及黃克鳳,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盧忠奎及黃克鳳。
隨后,吉藥控股召開了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通過了新的領導層。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司今年2月披露,公司實控人盧忠奎及黃克鳳所持股份質押比例分別為99.83%和99.93%。
有行業人士認為,在實控人如此高比例質押的情況下,吉藥控股難獲得實控人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