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科文
編輯 | 謝欣
提及青少年近視防控,許多家長第一反應是OK鏡(即,角膜塑形鏡),但近年來,離焦鏡也拓展了國內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藍海市場。此外,在今年A股醫藥市場整體仍處低迷的情況下,以眼科中的近視防控概念板的消費醫療已率先觸底回調。其中,4月以來,愛博醫療、歐普康視、明月鏡片、歐康維視、興齊眼藥等多家近視防控概念上市公司已接近或超過翻倍的漲幅。
實際上,目前防控近視主要依靠兩種手段,一是光學手段,包括離焦鏡與角膜塑形鏡;二是藥劑手段,主要系低濃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鏡通過20年的推廣,在國內已被消費者熟知。而離焦鏡對于消費者則還是新鮮事物。
上市公司紛紛搶灘
離焦鏡指通過特殊的光學設計,利用周邊相對正光度,矯正近視眼的周邊視網膜遠視性離焦,從而抑制由周邊視網膜遠視性離焦所誘導的眼軸增長和近視進展。此外,離焦鏡還細分為離焦軟鏡與離焦框架鏡。
以上述提及的明月鏡片為例子,其是國產眼鏡主要企業之一,也是離焦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7月25日,明月鏡片披露了離焦鏡片的3個月臨床結果。臨床結果顯示,眼軸方面,離焦組比佩戴普通單光鏡眼軸長度增加少了0.03mm,具有較好的統計學意義;屈光度方面,受限于三個月的臨床實驗周期相對較短,尚未呈現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醫學院眼視光學系主任兼眼科副主任劉隴黔告訴界面新聞,從上述明月鏡片的臨床數據來看,在屈光度方面,由于三個月的臨床時間較短,還不能辨析顯現屈光度的差異。但在眼軸長度方面(即,控制眼軸前后長度增長),離焦組的數據為0.06毫米,對照組的數據為0.09毫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兩者能相差0.03毫米是具有可觀意義的。
不過,上述臨床數據也被質疑時間過短,與產品未經臨床而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