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間,中偉股份公告與特斯拉續簽合同,合同約定,公司將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間向特斯拉供應電池材料三元前驅體產品。
這不是中偉股份第一次與特斯拉進行合作。
早于2020年3月,中偉股份便與特斯拉簽訂協議,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向特斯拉供應三元前驅體產品。
中偉股份作為前驅體專職企業,主要服務于下游電池行業,是 LG 化學、三星 SDI 的一級供應商,也是ATL、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二級供應商。
同一天,另一家上市公司華友鈷業也在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華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華友(香港)有限公司與特斯拉簽訂協議,擬于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向特斯拉供應電池材料三元前驅體產品。
作為上游公司,華友鈷業主要客戶包括大眾 MEB 平臺、雷諾日產聯盟、沃爾沃、福特等全球知名車企。2022年,其三元前驅體產能11.4萬噸,并計劃于2023年將產能提升至26.4萬噸 。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下,三元前驅體行業加速發展。2022年1至6月,中國三元前驅體總產量為35.9萬噸,同比增加97%。
三元前驅體是制備三元正極的關鍵原材料,其價值可占到三元正極材料的一半以上。而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材料成本中占比中高達40%左右。
三元前驅體是指鎳、鈷、鋁(錳)氫氧化物共沉淀化合物,是生產鎳鈷鋁酸鋰或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如果鎳、鈷、錳價大幅波動,將大程度影響三元前驅體的價格,因此布局上游資源是諸多產業鏈公司的當務之急。
三元前驅體與鋰鹽燒結后形成的正極材料,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是行業核心痛點,從而導致其行業對高能量密度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三元電池慘透率將快速提升,進而帶動三元前驅體需求的增長。
頭豹研究院報告指出,2026年中國、歐洲、美國的電動車銷量分別為1,228萬輛、899萬輛、470萬輛,動力電池產量將達2,087GWh。屆時,全球三元前驅體需求量將達270萬噸,市場規模達2,456億元。
除上述兩家企業,邦普、格林美、優美科長信等企業,也在三元前驅體市場占有一定份額。
2020年中偉股份、邦普、格林美、華友鈷業、優美科長信分別占中國三元前驅體市場22%、15%、14%、11%、10%。5家企業2020年出貨量均超過3萬噸。
據上海有色網數據預計,下半年中國三元前驅體產量44.6萬噸,同比上漲34%。頭部前驅體企業客戶綁定較深,上游鎳鈷資源鎖定量大,產能利用率高降低成本,預計頭部企業未來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