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oNews 李里里
編輯 | 李信馬
疫情下,露營正成為當代人說走就走的“小旅行”,閑暇時光,美食佳肴,三兩好友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把酒言歡,遠勝宅家的無聊。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市場規模達299億元,增速為78%,預計在2022-2025年期間,仍將保持15-20%的增速,并最終達到562.1億元規模。
而露營的“爆火”,也催生了相關設備的需求,在露營時,除了帳篷、睡袋等產品外,還有一樣產品正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那就是“戶外電源”。
01.技術突破帶來的新產品
戶外電源是什么?是一種便攜的、能夠在戶外提供220v交流電及相關直流電的電力設備,一般配備多種數據接口,能給手機、筆記本電腦充電、或供冰箱、電磁爐等大功率電器使用。如果匹配了光伏發電板,還可以在光照下實現自主發電。
“戶外電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是以“柴油發電機”的形式存在的。人們通過柴油燃燒產生熱能來實現發動機運轉,再把這種機械能轉化成電能輸出。不過這樣的發電轉化效率不高,僅為40%左右,同時也存在多種弊端,例如發電噪音大,燃燒不充分、排放氣體CO2濃度高,以及設備太笨重等。
隨著電池產業發展,“電池型”的戶外電源應運而生。最初是以鉛蓄電池為主,同樣存在能量密度低,體積大,壽命短,續航差,使用不方便等缺點,而且價格也較昂貴,在3000至5000美元之間,是柴油發電機的5-6倍。
本世紀初,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和普及,整體上提升了電池的容量、使用壽命、安全性,但成本卻遲遲沒有降下來。好在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助推了鋰電池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鋰電池組平均成本也因此呈現下降趨勢。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鋰電池組平均成本由2013年的684美元/kWh,下降至2021年的132美元/kWh。
除成本外,電池循環次數,散熱性也都得到了大幅改善,鋰電池開始應用于儲能領域,2021年的采購量同比增長了294.12%,其中“戶外電源”產品采用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優勢。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使得發電成本得以大幅下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全國電池片產量從2011年11GW增長到2021年的198GW,產量增長18倍,2022年的產量將超過261GW。
截至7月20日,太陽能電池的現貨價格下探到0.11美元/ W,轉化率也在不斷提升,2022年晶科能源的182 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最高效率達到了 25.7%,“戶外電源”搭配的光伏電池板功率一般在為200W左右,如果給1.5kwh-2kwh的電源設備充電,能實現在1.5-2小時內充滿。
此外,電子元器件、集成芯片的技術也跟隨國內電腦、手機等產品的發展而不斷進步迭代,形成了更完整的產業鏈條,戶外電源設備也得以配備快充技術,像正浩EcoFlow的產品已經能通過X-Stream閃電快充技術,實現一個小時能充滿80%的功能。
正浩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雷表示,這類“戶外電源”產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電方式,比原來傳統的燃油發電機更加清潔友好,性價比也更高,以前可能需要10-20個小時才充滿電的產品,現在只需要1-2個小時即可。
可以說,當下“戶外電源”的性能優勢,是由“供給側”三大產業的技術變革帶來的。
02.不止露營,也不止在國內
“戶外電源”的需求正在“不斷蔓延”。就拿露營來說,目前國內露營的滲透率也僅為3.1%左右,未來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經常出游的肖雨表示:“就算在路上遇到再美的風景,要是手機突然沒電,整個人也會感覺‘不好了’,而且像我的手機,電腦、還有電飯煲、燒烤架、照明等設備都得一直用電。”
餐飲從業人員也需要“戶外電源”。戶外餐飲最大的不便是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常常會遇到攤點位置不穩定、環境昏黑,缺乏電力保障和照明設備用電難的問題。北京一家燒烤店老板葛文向DoNews表示:“平時做燒烤,就得在外面,客人比較喜歡有氣氛的感覺,之前都是從屋里拉線,但遇到客人喝酒啥的也不安全,不美觀,客人也容易絆到,所以就買了這個‘戶外電源’,2000塊多點,但現在方便多了,晚上想把燈安在哪里都行,電池容量,好像也能用個幾天不用充。”
“戶外電源”也開始走進許多家庭。去年9月以來,因為煤炭、天然氣價格走高,導致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限電,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不少居民紛紛表示不滿,在工地上班的張大爺說道:“家里至少得買個電源應急,不然沒電的時候太難熬了,要是平時出去干啥了其實也方便。”Technavio機構也預測,未來全球僅住宅備用電源市場規模有望增長19.2億美元。
此外,戶外消防工作、建筑工程作業,甚至在抗洪搶險、應急救援、移動醫療、自駕旅行、航拍攝影、測繪勘探等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戶外電源“身影”。
從各大電商平臺的數據來看,“戶外電源”也確實賣爆了。
京東向DoNews表示:“今年618活動開啟的前10分鐘內,京東戶外電源成交額同比增長了57倍,引入的品牌商家數量也從20家提升到了40家,翻了一倍。”官方數據顯示,6月戶外電源的出貨量達到600萬,其中4000元到8000元的中高檔戶外電源銷量最好。
天貓戶外電源負責人美璟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我見過增長最快的新興行業。3年前,戶外電源品牌只有一兩家,成交量較小,今年天貓618期間戶外電源頭部品牌成交額已經沖到3C數碼配件行業前10,最近3年的增長率也均在300%以上。”
不僅僅在國內,國外的“戶外電源”也開始爆火。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發布的跨境指數顯示,近五年來,全球戶外充電設備年復合增長率達148%,預計2022年出貨量同比2021年將增長7-8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也表示,全球便攜式儲能市場將隨戶外用電需求的增加而增長,在2021年,全球便攜式儲能產品出貨量達到483.8萬臺,預計 2026 年將達到 3110 萬臺,年增長率為60%左右。
目前,中國的便攜式儲能在全球市場中占比較高,是全球便攜式儲能的主要產地,擁有全球90%的產量。在2020年時,出口比例曾達到91.9%,其中海外出口市占率最高的華寶新能公司,旗下的產品Jackey(電小二)也曾由星爵演員克里斯·帕拉特代言過。
03.多方入局中,只怪門檻“太低”
目前,各大電商平臺上在售的“戶外電源”品牌已達近百種。
據筆者統計,其中價格區間在1000-5000元之間并配備交流電的品牌有正浩、電小二、京東京造、鉑陸帝、公牛、品勝、羽博、紐曼、小能人、安克、卡旺達、飛利浦、倍思、征拓、特銳鍶、小米等近40種品牌。其中最為暢銷的是EcoFlow正浩、電小二、GoalZero、羽博、安克、紐曼等產品。
這些公司中有許多之前是做“充電寶”的,因為“戶外電源”與充電寶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逆變器上,但其他的電池、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結構器材等組件的重合度較高。也有做3C數碼配件的,如電小二、Anker、小米、華為、Baseus、羽博、迪比科、ORICO、品勝等,在近幾年內,通過積極擴充戶外電源產品線,已經實現了產品的批量出貨,也在新興市場里占據了一定份額。
廣州疆海科技有限公司以前也是主要經營充電寶和充電器等產品的。在2019年年底,其董事長劉兵斌發現戶外移動電源開始進入爆發期,于是便依托原有的供應鏈和渠道,快速進軍到了戶外移動電源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主做“戶外電源”的公司像正浩Ecoflow等,其成立于2017年,通過四次融資和兩條產品線路(睿RIVER、德DELTA),也成為了便攜儲能電源領域的“獨角獸”。
此外還有有做新能源儲能業務的公司如寧德時代、欣旺達、派能科技、鵬輝電源等。不過儲能業務主要分為三大塊:電網側儲能,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便攜式儲能是最后衍生出來的業務,“電網側儲能”屬于To B,“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是To C,目前,這些公司的To B業務相對占比更高,便攜式儲能正在發展初期。
“戶外電源”行業雖然已經有些擁擠,但還有許多新玩家正不斷“入局”。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便攜式儲能電源”業務相關的公司達1776家。其中在2022年1月1日至7月25日期間注冊成立的,就足足有1644家。
如此多新企業的入局,與行業入門門檻不高有關。戶外電源內部由“電芯+保護電路、輸出電路板、AC充電電路板、逆變器、光伏充電板”等器材構成,企業需要向上游采購這些組件的原材料,如電芯、太陽能電板、逆變器、電子元器件、結構件等,然后進行相應的生產加工。
目前行業上游的發展已經成熟,如果采購便攜儲能電池,相關供應商已經有比克電池、橫店東磁、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億緯鋰電等公司;給戶外電源配備太陽能板,光瑞實業、天合光能等公司能提供產品;逆變器產品則有固德威、陽光電源等公司;電子元器件提供商有亞德諾、愛普科斯等,結構件則有科達利、東菀藍谷等公司提供。
“戶外電源”的企業定位更多是品牌商,相關產品主要交付代工廠進行加工,相關工廠如海陸通、智賦新能源、羽博、德力時代、金威澎等企業主要分布于港澳灣區,成立時間相對較長,業務較為成熟,能同時開展多條產品加工生產線。
“戶外電源”產品的營銷渠道也十分多樣。行業下游就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一些營銷平臺,自疫情以來,“戶外電源”產品就不斷從線下實體店轉到線上,線上的銷售主要有直銷和非直銷兩種模式。
直銷渠道方面,像華寶新能目前外鏈域名數達2600,外鏈數39400,月均流量已達到37萬左右。此外還有安克創新等品牌,在官網以及旗下各品牌網站都有購買鏈接。非直銷分為電商和直播。國內主流企業“華寶新能、正浩創新、安克創新”等都入駐了各電商平臺,像京東、日本樂天、亞馬遜、天貓、日本雅虎等。
此外,直播也是近兩年較火的營銷方式,品牌商通過聘請國內外戶外旅行達人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臺推薦產品,如Jackery等,正浩科技也通過在天貓和抖音進行直播,并收獲了百萬銷量。
04.小企業“內卷”,大企業想“降維打擊”
目前,行業正處于發展初期,市場集中度不高,2021年華寶新能、正浩創新、Goal Zero、德蘭明海、安克創新的出貨量加起來僅為 35.90%。隨著各類新玩家的不斷入局,行業競爭也在加劇。
競爭的關鍵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成本方面。戶外電源主要包括電池系統、逆變器系統,其材料成本占比為50%以上,其中電芯、逆變器和電子元器件的成本加起來超過75%。華寶新能2021年的便攜式儲能業務收入為18.35億元,其原材料成本高達9.26億元。
鋰電池及芯片的技術不斷在進步,但受需求大增和原材料短缺的影響,相關衍生品“電芯和逆變器”也同樣存在漲價甚至缺貨的風險,其成本的占比越高,受到的價格波動影響也就會越大,所以企業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將成為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在技術方面,戶外電源最重要的性能是電池容量、最大功率、充電及續航時間、體積大小、充放電次數、安全性等,不過許多公司的研發卻主要集中在“外形和結構”上,關于電芯、逆變器等技術的研發卻幾乎沒有。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華寶新能公司的專利數量共計258個,其中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為191個;正浩創新公司專利數量為295個,關于外形和實用的專利高達262個。華寶新能2021年的總營收為23.15億,相關的研發費用僅為0.64億,銷售費用高達5.65億元,占據“戶外電源”收入的30.79%。
這是由于產品配件主要來自采購,而相關的研發卻與底層技術密切結合有關,例如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逆變器轉化效率”、“芯片的穩定性”等,這些技術研發難度大,周期長,且成本高,一旦突破也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影響,但對于依靠采購,主做戶外電源業務的公司來說,顯得太過“大動干戈”了。
隨著“戶外電源”電池容量的提升,系統方面的集成難度會不斷加大,當帶電量超過2kwh時,產品在PCS、電芯、電源模塊等生產方面也將出現一定的技術門檻,產品的安全性也會出現更高要求,這將給沒有相關技術積累的企業帶來不小壓力。
大廠在核心技術上有一定積累,技術突破上也更具實力,受規模效應影響,其綜合成本、服務能力都將大幅提升,不少電源公司也有扎實的電力電子設計、智能制造及供應鏈管理能力。隨著市場的不斷增長,戶外電源行業未來或許將迎來新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