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周戎
編輯|蔡真
7月29日,每日優鮮的股價開盤下跌14.29%,股價0.12美元/股,總市值2825萬美元。
、
上周還在高調宣布拿到2億元股權投資,這周就要“原地解散”,除了曾作為第一批崛起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別無二家。
每日優鮮內部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公司7月27日假借空氣治理為由,讓大家居家辦公,到了7月28日下午16時半左右,突然直接線上通知解散,然后刪賬號,還有員工表示,稱公司“原地解散,內部溝通賬號已停用”,讓供應商等直接跟“徐正徐斌等老板級人物”溝通。
對此,每日優鮮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每日優鮮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公司創始人徐正對《中國企業家》回應“跑路”傳言稱:“我一直在國內,這種謠言太惡毒了吧。”徐正自創業之初就隨父母申請移居香港,在公司風雨飄搖之際,這一事實讓外界產生諸多猜測。徐正強調自己和所有高管現在都在北京。
驗證碼已收不到
有報道稱,已有多位員工表示收到通知,每日優鮮全國門店均已閉店,系統層面的更新也已經完成,極速達業務正式關停。每日優鮮則表示,目前只暫停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極速達業務,何時恢復、是否在全國范圍內對前置倉業務進行調整暫未可知?!?/p>
前置倉模式是每日優鮮首創,極速達業務是其核心,“失去靈魂”的每日優鮮還能走多遠?破產是謠言還是預言?
根據每日優鮮APP首頁的服務變更通知,原本的30分送達的極速達改為次日達,不過開屏頁面仍顯示“最快30分鐘送達”。而用戶用手機號重新登錄時已收不到驗證碼導致無法登錄。
每日優鮮開屏頁面
7月29日,每日優鮮美股盤前大跌逾40%,股價0.14美元,較之上市跌去99%。作為“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每日優鮮已收到兩次退市警告函。市場傳言每日優鮮將要破產清算。但公司高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破產清算是謠言,公司沒有這個打算,“上市公司破產清算不是我們能發起的,這是法律常識,破產清算必須由債權人發起?!?/p>
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每日優鮮,在美團優選、樸樸、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擠進賽道前曾獨占鰲頭。表面上,每日優鮮因融資未能交割到位而導致破產,但本質原因或許是因其發展模式中“以錢換客”的老套路不再行得通。前置倉模式下,每個門店都是一個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總部大倉只需對門店供貨,這支撐了它在3公里范圍內可以做到30分鐘送達。但“高損耗”、“成本高”、“效率低”這些問題始終存在,對于生鮮品類來說尤勝。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年中,每日優鮮確立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其目標用戶從全量用戶轉變為新中產階層,目標城市也錨定為線上生鮮消費需求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出于盈利考慮,每日優鮮調整了低線城市的極速達業務,被行業認為是戰略收縮的舉動。
如今,京津滬三大城市的極速達業務關閉,每日優鮮的“高質量發展”目標究竟行往何處?
被套的投資方
作為曾經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每日優鮮發行價為13美元/股,成為“生鮮電商第一股”。從2014年至今,每日優鮮先后獲得12輪融資,先后獲得騰訊投資、浙商創投、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資管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支持,累計融資超140億元。
就在7月15日,每日優鮮宣布與山西東輝能源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公告顯示,通過此次戰略合作,每日優鮮和山西東輝將圍繞農業運營、銷售與營銷交換各自的資源和最佳業務實踐,并在品牌農業、訂單農業等全產業鏈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合作。
內部員工分享的錄音資料顯示,該筆融資還在談判中,每日優鮮已在SEC發布公告和備案,但由于目前并未完全交割,在投資款尚未到賬前,拖欠的員工工資與賠償金將暫緩發放。
山西煤老板的投資款能否到位還是未知數,此前一眾投資方已被每日優鮮套牢。
2019年底,每日優鮮總負債為27.42億元,而總資產僅有21.02億元。次年中金資本、江蘇地區部分國資、青島國資等相續對其輸血。其中青島方面聯合投資主體以5.27美元/股、30億美元估值對其戰略投資20億元。這讓每日優鮮在2021年一季度走出資不抵債的困局。
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Q3營收達21.219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4.412億元,同比增長47.2%,同期凈虧損達9.737億元,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凈虧損為7.2-7.5億元,2021年凈虧損預計為37.37 億-37.67億元。由此,每日優鮮最近四年累計虧損至少105億元。
每日優鮮的持續巨虧讓青島國資在內的投資主體蒙受損失,市場關于“國有資產流失”的討論不斷升溫。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刑事委員會副主任孫建章認為:“企業破產,是企業正常經營產生的一種后果。而國有資產流失是因為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由于過錯,違反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者致使國有資產處于流失狀態的行為?!?/p>
“首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當事人限定在掌握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或管理者。其次,這些當事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違法行為具有主觀故意或者過失。再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必須是直接違反了有關國有資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并產生了結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發生國有資產流失不良后果的。是否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要審查企業破產的具體原因,如果國有人員存在上述過錯,就可能涉及犯罪,否則并不涉及?!?/p>
一位用戶來到位于北京金臺路附近的一處每日優鮮前置倉門店,發現已經大門緊鎖,除了卷紙等商品擺放在墻邊,不見人影。
幾個月前,這里一度熱鬧非凡。疫情管控下飛速增長的訂單讓這里聚滿了等待出單的快遞員。晚上這里燈火通明,裝卸貨物的卡車堵住了居民進出通道。
你認為每日優鮮還有翻盤的可能嗎?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