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炎炎夏日,沒什么能比一瓶冰涼清甜的飲料更讓人心情舒暢的。
特別是這幾年,“無糖”飲料風靡,讓“赤蘚糖醇”成為繼益生元、木糖醇之后爆火的另一種功能糖。
有著“中國功能糖城”之稱的山東禹城市,再次成了無糖飲料行業追逐的焦點。
禹城這個小小的縣級市,每年的功能糖產量占了全國的80%,全球市場的35%,國內首家赤蘚糖醇工業化生產的企業誕生在這里。
在全球范圍內,95%的赤蘚糖醇由5家企業供應,其中3家都在禹城和與之相鄰的縣市,它們的產量占了全球近6成的份額。
為何山東,特別是禹城周邊聚集了這么多的功能糖生產企業?
最近幾年,元氣森林作為“網紅”飲料,催熱了“無糖”飲料賽道,也讓上游原材料——功能糖的隱形冠軍企業浮出水面。
元氣森林的創始人唐彬森曾公開表示,“希望大家一提到氣泡水就想到元氣森林,而且是元氣森林將赤蘚糖醇等概念帶入國內飲品行業。”
什么是赤蘚糖醇?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功能糖,是更為優質的天然甜味劑,主要以玉米等淀粉質原料,通過發酵生產出來。
相比于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之類的代糖,它的口感更好,也更健康一些。
國內赤蘚糖醇的消費量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赤蘚糖醇在國內只是被當作糖尿病人食品的添加劑,更多的是供應給日本、美國的一些健康食品公司。
如今借助“無糖”飲料的火爆,消費量才開始猛增。
其實國內功能糖行業起步挺早的。
禹城市前市委書記曾經說過:“禹城的功能糖,是與世界上兩個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和日本,同時發明提取出來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科院“八五”科研成果“低聚糖”剛剛問世,當時禹城的一家企業就瞄上了這個還在中試階段的新鮮玩意。
1997年,國內第一條低聚糖生產線在禹城市建成投產。
而在1995年,格倫·吉布索才剛在國際上提出“益生元”(低聚糖是“益生元”最常見的一種)這個概念。
1997年10月,保齡寶公司成立。
這家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和廣東的樂百氏推出了添加低聚糖的飲料——“健康快車”,一下成了當年的“網紅”飲料。
除了起步早,禹城的企業還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2004年,保齡寶成了可口可樂中國唯一的果葡糖漿供應商;2009年,保齡寶成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這讓它成了功能糖行業的龍頭地位企業、國家制造業的單項冠軍。
在和中科院合作完成低聚異麥芽糖的產業化生產后,保齡寶的功能糖生產占比排進了全球前三,這個產品排名全球第一。
隨著赤蘚糖醇、低聚果糖等功能糖的研發成功,禹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功能糖之城”。
禹城產業年綜合產能占國內市場的80%,國際市場35%的份額,全球現有的60多種功能糖,這里都能生產,總產能150萬噸。
一家企業帶動了禹城功能糖行業的興起。
如今,這個縣級市,聚集了49家功能糖企業,其中上市公司2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國際市場占有率達35%。
讓我們再把目光拉回到赤蘚糖醇上。
在赤蘚糖醇的產量上,中國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整個國際市場上,95%的赤蘚糖醇被5家公司控制,其中三家都在山東。
全球赤蘚糖醇產量最多的5家企業,國內企業占了其中3個
根據2019年的數據,三元生物、保齡寶、諸城東曉三家公司的產量,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分別達到33%、18%和6%。
在保齡寶和樂百氏推出“健康快車”的時候,離禹城200多公里的山東濱州,一家印染廠剛開業。
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在10年后,為了逃離已經飽和的家紡行業,也選擇了做“糖”。
這就是后來三元生物的聶在建,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商掌門。
他在日本考察,接觸到了赤蘚糖醇后,就把目光瞄準到了這種價格高昂的功能糖上。
2009年,他收購了濱州的一家生物工程公司,開始建生產線,專門生產赤蘚糖醇。
生產赤蘚糖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麥和水果,以玉米的成本最為低廉。
作為玉米的主產地,山東無疑有著天然的原材料優勢,而國內最大的玉米淀粉糖加工企業西王集團就在濱州。
最近幾年,無糖飲料的概念開始流行,赤蘚糖醇更是成了最受追捧的明星產品,這讓多年來專注赤蘚糖醇的三元生物憑借技術和產能優勢,一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商。
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商——三元生物,在國產無糖飲料興起之后營收大漲
2019年,三元生物赤蘚糖醇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54.90%,占全球總產量的32.94%,一舉成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產量最大的企業。
2021年,三元生物赤蘚糖醇產量達8.5萬噸,營收從2020年的6.17億元上升至15.67億元,同比增長約154%。
和三元生物9成營收靠赤蘚糖醇不同,保齡寶的營收中,赤蘚糖醇只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不過,趁著這個風口,保齡寶在去年擴建了1.3萬噸赤蘚糖醇生產線,在年產能3萬噸的前提下,今年還要再建年產3萬噸赤蘚糖醇的項目。
排名全球第5的另一家赤蘚糖醇的生產大戶,是山東諸城的東曉生物,公司網站上顯示,2020年新建的年產2萬噸的赤蘚糖醇生產線已經投料試產,產能共計3萬噸。
除了這三家排名全球前5的,在山東日照的福洋生物,也有2萬噸的年產量,而更多山東的中小企業,也在生產赤蘚糖醇。
也就是說,全球的赤蘚糖醇產能,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山東。
那山東稱雄全世界功能糖行業的底氣來自哪里?
山東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工廠,底氣就來自于它糧食大省的地位。
我們前面說過,赤蘚糖醇還有許多功能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淀粉,而山東作為中國的玉米主產地之一,2020年玉米產量達到2595萬噸,占了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2014-2021年國內玉米產量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這是其一。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山東的玉米深加工產能,在全國是第一位的。
據統計,國內玉米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黃淮地區,其中山東的深加工產能占了全國的46.2%,幾乎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而且,主要集中在德州、濱州、臨沂等城市。
我們看這三家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企業就能發現其中的關聯:
諸城是全國最大的玉米淀粉深加工基地;
濱州有國內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企業西王集團,每年加工300萬噸玉米,西王集團還建有全球最大的注射用葡萄糖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淀粉糖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玉米油生產基地;
禹城則是功能糖行業發展最早的地方,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培育功能糖產業,幾乎與功能糖全球領先的國家同步。
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山東的產能排名全國第一
既有本地充沛的原材料資源,又有完備的最大規模的深加工行業規模,同時還有一直走在前列的研發生產技術,山東的“糖分”想不高都難。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和消費升級,無糖飲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上面這是最簡單的經濟賬。產品的市場空間和行業前景,同樣是可以預期的。
預計5年內,中國無糖飲料將從2021年度的137.9億元營收,到2025年增至227.4億元規模。
我們看一下鄰居日本的無糖飲料產業發展歷史:在過去的30年間,日本無糖飲料的市場占有率,從8%增長到49%。
赤蘚糖醇在國內和歐美的消費量對比
這反映出日本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消費升級,那就是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含糖量低的飲品。
無論是農夫山泉、康師傅,還是國際飲料巨頭,都紛紛推出無糖飲料。
曾經有消息稱,全球最大的兩家飲料巨頭意欲聯手,壓制無糖飲料行業的中國品牌崛起。
2021年年初,有傳聞說山東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商,曾經接到國際飲料巨頭的要求,讓他們對國產品牌斷供。
一場不見硝煙的飲料暗戰,打響了。
國內市場各品牌軟飲料的市場占比
在國產無糖飲料品牌崛起之前,山東的這幾家赤蘚糖醇廠商,最大的客戶都是美國、日本的食品、飲料公司。
國際飲料品牌希望借助自己的主導地位,斷了中國飲料品牌的“后路”。
山東的赤蘚糖醇廠商,當然不會答應。一方面,他們是中國企業,不會任由外企擺布。
另一方面,他們深知,當中國無糖飲料市場只剩下外資品牌,國內的赤蘚糖醇廠商反而會丟掉話語權,最終只能充當廉價的原料供應商。
中國國產飲料品牌,加把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