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為培育新的戰略增長點,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計劃發展新興業務以及新興產業。
7月27日,界面新聞在國家電投舉辦的新興產業推介會上獲悉,其確定的新興業務重點為推進綠能零碳交通、綠電轉化、大用戶合作、分布式智能電網、清潔供暖、能源生態融合發展。
國家電投創新部主任李建偉稱,交通工具的電動化將推動城市交通能源結構向綠能低碳轉型,完成中國道路交通80%的電能替代,將新增約2.5萬億度電,減少碳排放超6億噸。
綠能零碳交通主要采用兩個主戰略:“電代油”和“氫代油”。目前,國家電投已推出智能換電重卡、裝載機業務規模1.37萬臺,建設充換電站約100座,600余座換電站正在選址勘測。
綠電轉化,指的是將可再生能源所發電力轉化為其他產品,實現項目中電力就地消納。李建偉表示,綠電轉化技術趨于成熟,可以實現新能源制氫、氫能應用及產業融合一體化。
大用戶合作則聚焦鋼鐵、水泥、鋁業、煤炭、石化等高載能行業綠能供給、節能需求。分布式智能電網主要指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可解決大用戶、工業園區綠電就地消納及降碳問題。
發展清潔供暖(供熱)可因地制宜利用地熱、生物質、新能源、工業余熱、核能等清潔能源,進行熱能生產轉化,提供綠色經濟熱能的同時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儲能和氫能將成為支撐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聯盟預測,中國新型儲能規模于2026年達到79 GW,比2022年增長超800%。
國家電投戰略部主任何勇健在會上表示,國家電投正在進行新型儲能的應用場景及商業模式創新,推進戶用儲能與分布式光伏相結合,并在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四地開展了虛擬電廠建設,聚合儲能、充電樁、工業負荷、分布式新能源等,通過參與需求響應、電力輔助服務等交易獲得增量收益。
國家電投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濟師王勐稱,國家電投還在推動綠電制氫、加氫站項目落地。為實現氫能車輛大規模推廣,該公司正推進氫能交通運營平臺計劃,年內將開展運營,預計2022年推廣氫能車輛1000臺,2025年推廣氫能車輛3萬臺,消納綠氫超10萬噸。
國家電投正加速推動“新能源+”治沙項目。國家電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兵表示,國家電投在建及儲備的首批示范“新能源+”治沙項目,現已完成整體規劃和產業布局。
國家電投還計劃“十四五”期間開發“三網融合”縣域能源投資超3000億元,預計帶動能源生態投資超萬億元。
“三網融合”是以能源網為基礎,融合社群網、政務網,與頭部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構建“新能源+”與“互聯網+”縣域融合的產業生態。截至今年6月底,國家電投“三網融合”縣域開工數量230個。
國家電投目前是全球最大光伏發電企業,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量均居世界第一。2022年6月,該公司裝機總規模突破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62.39%,在五大發電集團中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