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針對近期房企經營困難下停工、爛尾情況增多的問題,鄭州政府正在為房企探索新的紓困模式。
據財聯社周三報道,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日前召開房企項目情況匯報會,建業、鑫苑、世茂、康橋、綠地、正商、融創、瀚海等8家企業參加會議。會上,鄭州提出四種項目紓困模式:
一是“棚改統貸統還”模式,由政府平臺公司接收,后期政府主導;二是資產大于負債的,可選擇“收并購”模式,由政府組織國央企、金融機構對接,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三是資不抵債的,可采用“破產重組”模式,由政府組織破產重組,以保證項目交付;四是銷售不暢、建設資金困難的,可選擇“保障性租賃住房”模式,由政府組織專項建設貸款。
一則網傳未經證實的來自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局的文件《關于我市頭部房企自愿退出項目情況的匯報》透露了部分房企的選擇模式。文件顯示,某集團在鄭州有7個項目申請退出,選擇棚改統貸統還模式6個,選擇項目并購模式1個。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界面新聞指出,統貸統還模式又稱統借統還模式,實際上是專項貸款“統一評級、統一授信、統借統還”的運作模式,是國家開發銀行為棚戶區改造提供的一種融資方式,可以追溯到2014年棚改貨幣化大潮下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創新。
在操作流程上,省政府設立或指定一個專門的融資平臺,通過這一專門融資平臺統一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投入到各市列入省棚戶區改造計劃范圍內項目。各市政府統籌安排償還資金,上述融資平臺歸集資金統一還款。
“2018年以來國家在金融財政方面進行了風險管控,尤其消除隱性債務方面的各類管控比較多,所以統貸統還模式降溫了,實際上就是指國開行的金融支持降溫。所以此次鄭州再次提及統貸統還的模式,其實是國開行在解決停工停貸潮中有了新動作,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和信號意義。”嚴躍進說。
值得注意的是,7月19日,鄭州地產集團與河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設立鄭州市地產紓困基金,通過資產處置、資源整合、重組顧問等方式,參與問題樓盤盤活、困難房企救助等解圍紓困工作。
嚴躍進認為,該地產紓困基金很可能會起到融資平臺的作用。他表示,“統貸統還”有助于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可借力國開行政策性金融資源,幫助解決房企資金瓶頸,快速重啟項目開工,加快推進保交付工作。
對于“保障性租賃住房”模式,廣東省城市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稱,如果企業已無能力開發儲備地塊,或者開發必虧損,可按市場實際成交價,由地方融資平臺或其他租賃公司收購后做保障性租賃住房。這樣,一方面,出售的資金可以確保企業交付其他項目,另一方面,還能完成保租房的任務,是一種可行的模式。
不僅是地方層面有所動作,國家層面似乎也有設立紓困基金的意向。
克而瑞周一援引境外市場資訊機構REDD消息,為避免房地產市場進步惡化,繼而引發系統性險,近日國務院正考慮設立房地產基金,規模最高可達2000億元至3000億元之間,用于支持12家出險房企和部分地方房企。
李宇嘉認為,設立紓困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交付,讓困難的項目能順暢地運轉起來,房地產行業還將繼續完成市場化出清。
“所謂的救市,也只是局限在保民生、保穩定方面。也就是,救業主不救項目,救項目不救公司,救公司不救老板。”他說,“因為民生和社會穩定是國家必須堅守的底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