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劉一
重慶出手了。
投資界-解碼LP從重慶方面獲悉,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重慶發展或公司)發布關于投資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的公告:經重慶發展及其股東審議通過,重慶發展擬出資124億元參與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
透過這一份公告,外界看到了一個重慶超級母基金——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目標規模400億。
重慶400億母基金,首批出資開始到位,投什么?
根據公告,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目標規模400億元,首批認繳出資額為280億元,其中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GP)認繳出資比例5.71%(16億元),重慶發展作為有限合伙人(LP)認繳出資比例44.29%(124億元),剩余出資額由其他有限合伙人(LP)認繳。
資料顯示,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是由市政府主導設立、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投資基金。其宗旨是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圍繞我市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重大科技創新和重要產業轉型升級,統籌整合各方資金資源,助推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全市重大戰略類、重點行業類和科創培育類項目。重大戰略類項目,指具備重大基礎性、戰略性、帶動性作用的項目。重點行業類項目,指我市發展前景好、成長能力強的項目,以及重要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和“專精特新”項目。科創培育類項目,指處于“最初一公里”,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期孵化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在運營上,重慶市財政局出資設立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制定基金投資計劃,建立規范的基金“募投管退”運營管理機制;負責組建跟投基金;向專項子基金派駐代表,監督其投資及運作,組織其年度績效評價;負責建立重點行業類、科創培育類項目儲備庫,為參投基金提供項目對接服務。基金管理公司可選擇專業投資管理機構,委托其履行部分投資管理職能。
根據此前通知,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出資的專項子基金,募集、設立和運作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原則上注冊在重慶市,設立規模不低于1億元,存續期限原則上不超過7年,最長不超過12年。
(二)除基金管理公司、專項子基金管理機構及從業人員、普通合伙人外,其他單個出資人出資額不低于1000萬元。
(三)專項子基金對單個項目的累計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被投資企業在投資完成時總股權的30%,對單個項目股權投資的資金總額原則上不超過專項子基金規模的20%。
那么,資金從何而來?作為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出資方之一,重慶發展成立于2018年8月,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由市財政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聚焦“重大基礎設施”、“重要產業布局” 和“重點項目落地”等三方面工作。
清科創業(01945.HK)旗下PEDATA MAX 統計,重慶發展自成立以來出資活躍,至今已累計出資12次,總規模超150億,出現在中新基金、昆域投資、中金資本、國投聚力投資、招銀國際資本、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機構的背后。
可以看見的是,重慶發展正通過投資基金的形式,助力本土創投崛起。
VC/PE開始去重慶
這兩年,重慶在創投圈尤其活躍。
為打造本土創投生態,吸引VC/PE扎根落地,重慶出臺了《金融支持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實施方案》《發展股權投資促進創新創業實施意見》《重慶高新區促進科技金融發展辦法》《重慶高新區鼓勵企業上市掛牌扶持辦法》等政策。
與此同時,一只只創投基金誕生。今年5月底,江北嘴投資集團旗下江北嘴基金公司聯合天府資本、成都天創投公司共同發起的重慶天府兩江協同創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正式注冊成立。該基金落戶于重慶兩江新區,采用“母基金加S份額加直投”的混合策略,重點圍繞兩個國家級新區的產業布局,聚焦科技創新、醫療健康、消費升級等領域。
3月,渝富控股牽手深創投成立了一支私募股權基金,深創投和渝富控股各出資3900萬元,持股比例均為39%,并列第一大股東。而幾乎同一時間,藍馳創投決定將新一期人民幣基金落在重慶,主要投向硬科技、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的中小企業。
今年1月,投資界了解到,重慶市財政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出臺《重慶市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據悉,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是在原重慶產業引導基金、重慶天使引導基金等基金資源基礎上整合而成。
該基金已累計參與出資70余支子基金、總規模超過600億元。此外,基金主要投資重慶扶持和鼓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
早在2020年,重慶產業引導基金、重慶天使引導基金、重慶渝富控股集團、重慶高新區分別與IDG資本、松禾資本、領航新界、招商國際、京東方集團等機構和企業簽署15份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到675.55億元,一度轟動創投圈。
實際上,重慶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近日,國內主要城市2022年上半年GDP陸續揭曉。重慶實現GDP約1.35萬億,具體數據13511.64億元,實際增長4.0%,增速較全國平均高出1.5個百分點,名義GDP增量接近6400億元,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僅次于北上廣深,排名第五。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目前,重慶形成了由汽摩、電子、裝備、醫藥、材料、消費品和能源組成的“6+1”支柱產業體系,工業已形成汽車和電子雙輪驅動,其他產業多點支撐的格局。
其中,汽車產業是重慶的支柱產業之一。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制造業基地之一,重慶汽車產業目前形成了以“長安系”為龍頭,10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干,近千家零部件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汽車產業集群,“重慶造”汽車產量常年保持在200萬輛以上,本地配套率超過70%,吉利、長城、比亞迪、理想、北汽、上汽通用等車企均在重慶設立工廠或公司。
此外,重慶還加大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出臺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推動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了兩江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和巴南重慶國際生物城等幾個主要的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眼下,“基金招商”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發展,實力雄厚的重慶不逞多讓。可以看到,從重慶到四川,來自中國西部的一支川渝創投軍團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