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冰柯
鄭州正著力解決爛尾樓、停工樓盤問題。
7月26日,一張文件名為《關于我市頭部房企自愿退出項目情況的匯報》流出,文件下發單位為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局,下發日期為2022年7月20日。
根據上述文件,鄭州市政府最近組織市房管局、各區政府召開幾家重點企業(融創、建業、鑫苑、世茂、康橋、綠地、正商)在鄭項目情況匯報會,主要匯報內容是這幾家房企的紓困項目開發模式。
鄭州市房管局就這幾家重點企業的項目紓困選擇模式(棚改統貸統還、收并購、破產重組、保障性租賃住房模式),在會上向市政府、各區政府進行相關匯報。
一家參會房企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主要是上述房企在鄭州項目較多,并都有項目開發進展不順、停工,面臨資金壓力,相關政府部門想幫助這些房企所面臨的交付問題,提出了上述4種紓困模式,房企可自由選擇,統稱為申請退出,但跟傳統理解的公司退出項目不是一個概念。
據了解,融創已向鄭州市相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其在鄭州的6個項目以“棚改統籌統還”模式開發。
另一家參會的全國型房企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棚改統貸統還模式”,是指后期還有地塊待開發的項目,將由政府平臺公司接收,后期政府主導,指定由一家融資平臺統一向國開行申請棚改貸款額度,然后投入到各個項目,再由這一平臺統籌安排償還資金。
至于“收并購模式”是指資產大于負債的項目,由政府組織國央企、金融機構對接,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
“破產重組模式”是指資不抵債、信訪不斷的項目,將由政府組織破產重組,保交樓。
而“保障性租賃住房模式”是針對銷售疲憊,建設資金困難的項目,由政府組織專項建設貸款。
目前鄭州相關部門所提出的上述四種方案還均未落地。
上述開發商人士表示,當前政府只是摸底,具體的方案還在商議中,“但我們認為鄭州的這一模式非常有積極意義,正視市場正在發生的問題,探討可操作方案,是落實保交付的必要路徑,公司也在積極參與,希望其他城市也能跟進。”
另一家參會的房企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這個會議只是提出了幾種模式,但沒有任何的實際決策。主要的宗旨不是讓企業退出項目,而是在保交付的前提下去一起化解風險。
“這些方式目前還是初步,沒到決策階段,實際操作中還會有調整。至于后續還有哪些步驟,該怎樣推進,房企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都還沒有具體的細則。”
鄭州一家本土開發商也表示,房管局目前是先摸底,給了企業四個模式,有可能爛尾的項目,可針對性選合適的模式來運作。
但這家開發商也認為,目前政府僅摸底是不夠的,因為不少項目已經沒有剩余資產,前期賣得不錯的項目監管資金已被轉走,接下來如政府全部兜底,可操作難度太大,也考驗當地政府部門的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涉及大量資金,需要協調多家金融機構參與。
雖然要解決這些開發商面臨的保交付壓力,難度不小,但鄭州政府層面確實是在行動,也拿出了一些實際舉措。
近期河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與鄭州地產集團接洽,計劃聯合設立鄭州市地產紓困基金,通過資產處置、資源整合、重組顧問等方式,參與問題樓盤盤活、困難房企救助等解圍紓困工作。
從各地近期的政策看,解決現有停工樓盤爭端,防止風險增加,已成為多地政府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議題。
在加強監管與助企紓困的組合拳下,希望一些問題樓盤的化解能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