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六戰港股IPO,中國口腔“徒有其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六戰港股IPO,中國口腔“徒有其名”?

在這份經過六次“磨礪”出的最新招股書中,也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中國口腔在經營發展中的困境與隱憂。

文|金融觀察團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升,口腔衛生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由于口腔醫療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特需醫療而不是基本醫療,很難享受醫保報銷優惠,資本市場也因此關注到這一賽道蘊含的潛在豐厚利潤與龐大的就診群體需求。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62億美元左右,預計2020-203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1.1%,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超過千億。

資本的不斷涌入,也令口腔醫療行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通策醫療、時代天使、瑞爾集團等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登陸A股和港交所,開啟一輪又一輪的上市熱潮。在眾多企業紛紛蠶食資本市場的同時,中國口腔醫療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口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中國口腔曾連續五次沖擊港交所未果,今年5月8日再次遞表,開啟六戰港交所之征。

雖然名字哄人,但是中國口腔實際上只有五家醫院,均在溫州。財務方面,累計虧損額不斷擴大、同業競爭愈演愈烈……在這份經過六次“磨礪”出的最新招股書中,也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中國口腔在經營發展中的困境與隱憂。

1、左手借錢右手分紅,拖累業績由盈轉虧

中國口腔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起源于溫州的民營牙科服務提供商,旗下共有五家醫院,都在溫州。業務也很簡單,就是向個人提供口腔綜合治療、口腔修復、種植牙、牙齒正畸等綜合牙科服務。根據招股書,2019-2021年,中國口腔實現營收8315.9萬元、8455.6萬元、1.05億元。

報告期內,中國口腔實現凈利潤1546.3萬元、1498萬元、3217.7萬元。盡管2021年經營業績有大幅增長,但情況并不穩定,2020年甚至出現下滑。中國口腔對此表示,2021年的突然增長主要由于疫情影響后牙科醫院暫停營運,導致此前積累的被壓抑需求延遲釋放。

但實際上,盡管財務狀況出現波動,中國口腔仍舊多次大手筆分紅。2019年,中國口腔宣派特別股息3200萬元,覆蓋了當年凈利潤的106.95%。招股書顯示,此次派息分成兩次進行,其中1260萬元在2019年派付,另有1940萬元在2020年派付。

中國口腔表示,沒有預計到2020年1月前后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因此股息已經悉數宣派。也就是說,2020年不到一個月時,中國口腔已經匆忙將這1940萬元完全結清。

更詭異的是,大筆分紅同時,中國口腔又向股東等人大筆舉債。

2020年3月,中國口腔從名為“中國個人(獨立第三方)”處取得2500萬元個人貸款,年利率4.25%。這筆高昂舉債,直接將中國口腔2020年資產負債率拉升至140.8%。同年8月,又從股東王曉敏處獲取了845萬元的墊付免息貸款。兩筆累計3345萬元的貸款,“恰好”覆蓋中國口腔為股東派付的3200萬元分紅金額。

如果沒有這次股東分紅,中國口腔本可以較為輕松度過疫情侵襲下的第一年。

另一方面,這次股息宣派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中國口腔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剔除2021年的特殊變化,2018-2020年,中國口腔凈利潤由2256.1萬元降至1498萬元,盡管每年下降幅度在18.52%,但從整體來看,公司仍然處在盈利狀態。

然而加入3200萬的股東派息后,中國口腔的財務表現直接由盈轉虧。2019年累計虧損額622.6萬元,2020年,擴大至811.4萬元。

巧合的是,中國口腔首次遞交赴港申請正是在2020年2月,而派息結束時間剛好發生在赴港申請之前。遞交IPO申請的前一年大手筆分紅,不惜貸款增加公司償債壓力、甚至拖累業績,中國口腔的操作實在令人費解。

實際情況是,中國口腔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夫妻店”。創始人王曉敏、鄭蠻夫婦全權把控中國口腔,除了公開的鄭穎以及僅持有龍港醫院5%股權的黃文筆,中國口腔沒有引入任何其他外部股東或是投資機構。大手筆的分紅最后飽了誰的錢包,顯而易見。

除了大手筆分紅,中國口腔還效仿不少同行,加大營銷和推廣力度,但卻帶累公司業績下滑。

中國口腔調用外部營銷人員專門推廣公司兩大重點營收板塊溫州醫院和鹿城醫院,增加其在國內知名搜索引擎(百度)及其他平臺(今日頭條、美團、抖音)等的線上投放。如今,在溫州市以模糊詞語搜索“牙科醫院”,顯示的首條搜索結果正是隸屬于中國口腔的溫州鹿城口腔醫院。

同期,2019-2021年,中國口腔營銷及推廣開支(包括線下營銷)及在線營銷(例如百度的搜索引擎優化)居高不下,在同期總銷售成本中的占比分別為35.7%、30.9%、37.8%。

2、毛利率羨煞同行,一家醫院撐起七成營收

盡管累計虧損額不斷擴大,但中國口腔的毛利表現卻始終不俗。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中國口腔整體毛利率分別為54.4%、59.9%、63.6%,居于中國牙科企業毛利率排行前茅。

先中國醫療一步上市的瑞爾集團,2019-2021財年毛利率水平僅為15.2%、10.1%、24.1%,僅為中國醫療的三分之一。而素有“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報告期內毛利率也只在45%左右徘徊。而毛利率稍高于中國口腔的時代天使,其主營業務為隱形矯治器的設計、生產與服務,并不直接與中國口腔產生競爭威脅。

但仔細來看,中國口腔高毛利率的“幕后推手”卻十分單一,即溫州醫院。報告期內,這家醫院毛利率分別達到62%、66.8%、69.1%,大幅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率增長。同期,溫州醫院期內對于收益的占比分別為72.6%、75.7%、70.2%。

但其他分支醫院就沒這么幸運了。瑞安分院和溫州口腔尚未實現收支平衡,同時,四家醫院也均未收回初始投資。根據中國口腔分析,一家新成立的牙科醫院,通常需要4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要想收回初始投資,更需要長達7年時間。中國口腔旗下的五家醫院,成立最晚的溫州口腔從2021年11月才開始運營。也就是說,要完全收回投資,至少還要等到2028年。

此外,從中國口腔的主營業務結構來看,四大科目分別是口腔綜合治療科、口腔修復科、種植牙科以及牙齒正畸科。報告期內,口腔綜合治療科是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占比總營收的36.2%、38.9%、34.8%。

但對比四大科目的單次就診平均支出可以發現,種植牙科和牙齒正畸科的平均支出要遠高于口腔修復科和口腔綜合治療科。以2021年最新數據為例,前兩者平均支出高達8181.3元、4417.6元,后兩者的平均支出則為3697.1元和543.8元。

與此同時,根據溫州市人力資源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溫州地區人均月薪水平僅為4820元,這意味著進行一次種植牙或是牙齒正畸,大概要花掉當地居民1-2個月的全部工資支出。因此盡管中國口腔由溫州發源,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地的消費水平決定了公司所面臨的的增量市場仍然非常有限。

當然,在溫州以外的地區,牙科服務市場仍然十分廣闊。隨著消費者對于口腔衛生和美容層面的認知提升,更高端的牙齒種植和正畸服務成為助力營收增長的重要推動板塊,然而與普通的口腔綜合治療相比,前兩者更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撐和人才需求。這也是在中國口腔的銷售開支中,員工成本一舉超越營銷及推廣開支的重要原因。報告期內,員工成本在銷售開支占比分別達到59%、61%、57.7%。

3、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前輩股價跌跌不休

除了自身業務的停滯,中國口腔還面臨著外部激烈的競爭壓力。單純從業務布局和企業營收來看,瑞爾集團走的是全國擴張路線,集團年度營收已經連續三年穩穩突破10億元關口;通策醫療作為“A股口腔醫療第一股”,業務著眼江浙一帶,2021年營收已經逼近30億元關口;至于牙博士和時代天使,則分別瞄準華東地區和海外市場,營收也常年在8-12億元徘徊。反觀中國口腔,除了困于溫州一地,年度營收也僅為各家競爭對手的一個零頭,體量毫無可比性。

另外,在已上市的各家口腔醫療服務企業,股價表現也不盡人意。通策醫療受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影響,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公司股價一路下跌超過60%,相較此前的巔峰位置,公司市值已縮水超過800億元;時代天使與瑞爾集團緊隨其后,前者股價相較一年前跌幅達到70%,后者上市時間較短,但相較歷史高點,股價下挫幅度也近30%。面對“跌跌不休”的同行友商們,“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國口腔想要逆轉格局,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當然,中國口腔也意識到了偏安一隅帶來的業績增長困境。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將在兩年內以新的商標名稱在溫州以外地區建立一個由七家牙科診所組成的連鎖機構,每年將有三至四家新的牙科診所投入運營,預計每家牙科診所的資本支出投資額約為190萬元。按此推算,中國口腔需要超千萬元的資本注入,才有可能完成暢想中的擴張之路。

除此以外,中國口腔還計劃通過策略收購的方式收購溫州以外的兩家民營牙科醫院。收購現成的實體醫院,能夠減免前期的建設及維護成本,但據公司表示,收購投資所需費用約4000萬元,且目前仍無具體的收購目標。

諷刺的是,截至2021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4128.3萬元。如果再無資本注入,顯然中國口腔的擴張之路將很快成為空談。

可以說,面臨行業困境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夾擊,中國口腔正在蓬勃發展的行業中艱難求生。這個從溫州成長起來的醫療集團能否真正沖出溫州,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六戰港股IPO,中國口腔“徒有其名”?

在這份經過六次“磨礪”出的最新招股書中,也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中國口腔在經營發展中的困境與隱憂。

文|金融觀察團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升,口腔衛生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由于口腔醫療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特需醫療而不是基本醫療,很難享受醫保報銷優惠,資本市場也因此關注到這一賽道蘊含的潛在豐厚利潤與龐大的就診群體需求。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62億美元左右,預計2020-203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1.1%,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超過千億。

資本的不斷涌入,也令口腔醫療行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通策醫療、時代天使、瑞爾集團等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登陸A股和港交所,開啟一輪又一輪的上市熱潮。在眾多企業紛紛蠶食資本市場的同時,中國口腔醫療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口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中國口腔曾連續五次沖擊港交所未果,今年5月8日再次遞表,開啟六戰港交所之征。

雖然名字哄人,但是中國口腔實際上只有五家醫院,均在溫州。財務方面,累計虧損額不斷擴大、同業競爭愈演愈烈……在這份經過六次“磨礪”出的最新招股書中,也讓我們得以窺探到中國口腔在經營發展中的困境與隱憂。

1、左手借錢右手分紅,拖累業績由盈轉虧

中國口腔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起源于溫州的民營牙科服務提供商,旗下共有五家醫院,都在溫州。業務也很簡單,就是向個人提供口腔綜合治療、口腔修復、種植牙、牙齒正畸等綜合牙科服務。根據招股書,2019-2021年,中國口腔實現營收8315.9萬元、8455.6萬元、1.05億元。

報告期內,中國口腔實現凈利潤1546.3萬元、1498萬元、3217.7萬元。盡管2021年經營業績有大幅增長,但情況并不穩定,2020年甚至出現下滑。中國口腔對此表示,2021年的突然增長主要由于疫情影響后牙科醫院暫停營運,導致此前積累的被壓抑需求延遲釋放。

但實際上,盡管財務狀況出現波動,中國口腔仍舊多次大手筆分紅。2019年,中國口腔宣派特別股息3200萬元,覆蓋了當年凈利潤的106.95%。招股書顯示,此次派息分成兩次進行,其中1260萬元在2019年派付,另有1940萬元在2020年派付。

中國口腔表示,沒有預計到2020年1月前后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因此股息已經悉數宣派。也就是說,2020年不到一個月時,中國口腔已經匆忙將這1940萬元完全結清。

更詭異的是,大筆分紅同時,中國口腔又向股東等人大筆舉債。

2020年3月,中國口腔從名為“中國個人(獨立第三方)”處取得2500萬元個人貸款,年利率4.25%。這筆高昂舉債,直接將中國口腔2020年資產負債率拉升至140.8%。同年8月,又從股東王曉敏處獲取了845萬元的墊付免息貸款。兩筆累計3345萬元的貸款,“恰好”覆蓋中國口腔為股東派付的3200萬元分紅金額。

如果沒有這次股東分紅,中國口腔本可以較為輕松度過疫情侵襲下的第一年。

另一方面,這次股息宣派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中國口腔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剔除2021年的特殊變化,2018-2020年,中國口腔凈利潤由2256.1萬元降至1498萬元,盡管每年下降幅度在18.52%,但從整體來看,公司仍然處在盈利狀態。

然而加入3200萬的股東派息后,中國口腔的財務表現直接由盈轉虧。2019年累計虧損額622.6萬元,2020年,擴大至811.4萬元。

巧合的是,中國口腔首次遞交赴港申請正是在2020年2月,而派息結束時間剛好發生在赴港申請之前。遞交IPO申請的前一年大手筆分紅,不惜貸款增加公司償債壓力、甚至拖累業績,中國口腔的操作實在令人費解。

實際情況是,中國口腔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夫妻店”。創始人王曉敏、鄭蠻夫婦全權把控中國口腔,除了公開的鄭穎以及僅持有龍港醫院5%股權的黃文筆,中國口腔沒有引入任何其他外部股東或是投資機構。大手筆的分紅最后飽了誰的錢包,顯而易見。

除了大手筆分紅,中國口腔還效仿不少同行,加大營銷和推廣力度,但卻帶累公司業績下滑。

中國口腔調用外部營銷人員專門推廣公司兩大重點營收板塊溫州醫院和鹿城醫院,增加其在國內知名搜索引擎(百度)及其他平臺(今日頭條、美團、抖音)等的線上投放。如今,在溫州市以模糊詞語搜索“牙科醫院”,顯示的首條搜索結果正是隸屬于中國口腔的溫州鹿城口腔醫院。

同期,2019-2021年,中國口腔營銷及推廣開支(包括線下營銷)及在線營銷(例如百度的搜索引擎優化)居高不下,在同期總銷售成本中的占比分別為35.7%、30.9%、37.8%。

2、毛利率羨煞同行,一家醫院撐起七成營收

盡管累計虧損額不斷擴大,但中國口腔的毛利表現卻始終不俗。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中國口腔整體毛利率分別為54.4%、59.9%、63.6%,居于中國牙科企業毛利率排行前茅。

先中國醫療一步上市的瑞爾集團,2019-2021財年毛利率水平僅為15.2%、10.1%、24.1%,僅為中國醫療的三分之一。而素有“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報告期內毛利率也只在45%左右徘徊。而毛利率稍高于中國口腔的時代天使,其主營業務為隱形矯治器的設計、生產與服務,并不直接與中國口腔產生競爭威脅。

但仔細來看,中國口腔高毛利率的“幕后推手”卻十分單一,即溫州醫院。報告期內,這家醫院毛利率分別達到62%、66.8%、69.1%,大幅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率增長。同期,溫州醫院期內對于收益的占比分別為72.6%、75.7%、70.2%。

但其他分支醫院就沒這么幸運了。瑞安分院和溫州口腔尚未實現收支平衡,同時,四家醫院也均未收回初始投資。根據中國口腔分析,一家新成立的牙科醫院,通常需要4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要想收回初始投資,更需要長達7年時間。中國口腔旗下的五家醫院,成立最晚的溫州口腔從2021年11月才開始運營。也就是說,要完全收回投資,至少還要等到2028年。

此外,從中國口腔的主營業務結構來看,四大科目分別是口腔綜合治療科、口腔修復科、種植牙科以及牙齒正畸科。報告期內,口腔綜合治療科是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占比總營收的36.2%、38.9%、34.8%。

但對比四大科目的單次就診平均支出可以發現,種植牙科和牙齒正畸科的平均支出要遠高于口腔修復科和口腔綜合治療科。以2021年最新數據為例,前兩者平均支出高達8181.3元、4417.6元,后兩者的平均支出則為3697.1元和543.8元。

與此同時,根據溫州市人力資源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溫州地區人均月薪水平僅為4820元,這意味著進行一次種植牙或是牙齒正畸,大概要花掉當地居民1-2個月的全部工資支出。因此盡管中國口腔由溫州發源,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地的消費水平決定了公司所面臨的的增量市場仍然非常有限。

當然,在溫州以外的地區,牙科服務市場仍然十分廣闊。隨著消費者對于口腔衛生和美容層面的認知提升,更高端的牙齒種植和正畸服務成為助力營收增長的重要推動板塊,然而與普通的口腔綜合治療相比,前兩者更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撐和人才需求。這也是在中國口腔的銷售開支中,員工成本一舉超越營銷及推廣開支的重要原因。報告期內,員工成本在銷售開支占比分別達到59%、61%、57.7%。

3、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前輩股價跌跌不休

除了自身業務的停滯,中國口腔還面臨著外部激烈的競爭壓力。單純從業務布局和企業營收來看,瑞爾集團走的是全國擴張路線,集團年度營收已經連續三年穩穩突破10億元關口;通策醫療作為“A股口腔醫療第一股”,業務著眼江浙一帶,2021年營收已經逼近30億元關口;至于牙博士和時代天使,則分別瞄準華東地區和海外市場,營收也常年在8-12億元徘徊。反觀中國口腔,除了困于溫州一地,年度營收也僅為各家競爭對手的一個零頭,體量毫無可比性。

另外,在已上市的各家口腔醫療服務企業,股價表現也不盡人意。通策醫療受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影響,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公司股價一路下跌超過60%,相較此前的巔峰位置,公司市值已縮水超過800億元;時代天使與瑞爾集團緊隨其后,前者股價相較一年前跌幅達到70%,后者上市時間較短,但相較歷史高點,股價下挫幅度也近30%。面對“跌跌不休”的同行友商們,“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國口腔想要逆轉格局,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當然,中國口腔也意識到了偏安一隅帶來的業績增長困境。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將在兩年內以新的商標名稱在溫州以外地區建立一個由七家牙科診所組成的連鎖機構,每年將有三至四家新的牙科診所投入運營,預計每家牙科診所的資本支出投資額約為190萬元。按此推算,中國口腔需要超千萬元的資本注入,才有可能完成暢想中的擴張之路。

除此以外,中國口腔還計劃通過策略收購的方式收購溫州以外的兩家民營牙科醫院。收購現成的實體醫院,能夠減免前期的建設及維護成本,但據公司表示,收購投資所需費用約4000萬元,且目前仍無具體的收購目標。

諷刺的是,截至2021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4128.3萬元。如果再無資本注入,顯然中國口腔的擴張之路將很快成為空談。

可以說,面臨行業困境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夾擊,中國口腔正在蓬勃發展的行業中艱難求生。這個從溫州成長起來的醫療集團能否真正沖出溫州,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金沙县| 高陵县| 德惠市| 务川| 黄平县| 安溪县| 合川市| 临潭县| 三穗县| 德格县| 永胜县| 措美县| 治多县| 灵石县| 顺平县| 棋牌| 满城县| 崇明县| 建阳市| 青州市| 蒙山县| 汉中市| 尼玛县| 荥经县| 怀集县| 玉林市| 奉贤区| 会宁县| 佳木斯市| 乃东县| 仙居县| 大丰市| 中宁县| 城市| 伊吾县| 莱阳市| 云安县| 苍山县| 灵宝市|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