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7月25日晚間,藏格礦業(000408.SZ)拋出一份“喜人”半年報:上半年,藏格礦業營收35.1億元,同比增長218.53%,歸屬凈利潤23.97億元,同比大增438.01%。今年上半年盈利已超過去年全年。
同時,藏格礦業亮出30億大手筆分紅,值得注意的是,按持股比例計算,其涉案實控人肖永明將獲分紅達到12.58億元。
7月26日,截至記者發稿,藏格礦業股價盤中漲逾7%。
碳酸鋰價格暴漲
氯化鉀、碳酸鋰業務是藏格礦業重要的營收來源和利潤貢獻點。上半年,藏格礦業氯化鉀、碳酸鋰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8.01億元、16.94億元,占總收入比為51.3%、48.25%。
兩大主心骨業務毛利率都增長顯著,氯化鉀和碳酸鋰的毛利率分別為73.1%、90.52%,分別同比增長29.45%、60.55%,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氯化鉀和碳酸鋰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
據生意社數據,5月以來,農用氯化鉀價格直線上揚,漲幅一度超27%。
碳酸鋰業務上,2022年新能源汽產銷規模創歷史新高,帶來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鋰需求的空前爆發。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鋰鹽行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至6月,國內碳酸鋰產量達113,726噸,同比增長28.86%,但仍無法滿足市場對鋰原料的需求。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27.95萬元/噸一度上漲到50.4萬元/噸,到了6月,價格逐漸回穩至47萬元/噸上下。
產銷量上,作為國內第二大氯化鉀企業,藏格礦業上半年實現氯化鉀產量45.94萬噸,同比增長26.94%,銷量49.41萬噸,同比增長20.87%;碳酸鋰產量4770噸,同比大增55.17%,銷量4,807 噸,同比減少10.23%。
半年報顯示,藏格礦業擁有青海察爾汗鹽湖鐵路以東724.35平方公里的采礦權,青海茫崖大浪灘黑北鉀鹽礦、堿石山鉀鹽礦、小梁山-大風山地區深層鹵水鉀鹽礦東段詳查探礦權,礦權面積達 1400 平方公里;通過參與產業基金間接持有麻米措礦業公司 24%股權,麻米措礦業公司持有麻米錯鹽湖,礦權面積 115.43 平方公里,探明液體鹵水礦中氯化鋰儲量為 250.11 萬噸,折碳酸鋰 217.74萬噸;取得阿根廷 LAGUNA VERDE 鹽湖鋰項目的開發運營權。
藏格礦業稱,建立了完整的鉀肥生產系統和1萬噸碳酸鋰生產線。
涉案實控人將獲12.58億分紅
令投資者喜出望外的是,發布半年報當晚,藏格礦業同時公布大手筆分紅。
擬以總股本1,580,435,073股為基數,向全體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8.98元(含稅),以此計算合擬派發現金股利約30億元(含稅),占當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131.23%,占當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的62.12%。
公告中指出,本次分紅為藏格礦業控股股東及董事長肖寧提議。
資料顯示,90后肖寧為藏格礦業的實控人肖永明之子,由于肖永明涉案,今年7月2日肖寧剛成為藏格礦業董事長。
據藏格礦業半年報,7月1日,肖永明所涉案件已由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刑事判決。據此前藏格礦業6月30日披露的《刑事判決書》,肖永明等明知青海焦煤公司未取得采礦許可證開采煤炭,仍積極組織或參與,構成非法采礦罪,肖永明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二百萬元,全部違法所得共計2.93億元也已全部退繳。
目前,肖永明仍是限高人員。因借款糾紛,光大興隴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于2020年6月15日將肖永明、林吉芳夫婦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執行標的金額高達8.13億元。
不過,肖永明目前仍為藏格礦業的實控人。藏格礦業股權結構中,西藏藏格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鴻實業有限公司、肖永明持有藏格礦業股權比例分別為28.14%、11.02%、9.85%,三者為一致行動人。
天眼查顯示,肖永明個人對西藏藏格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鴻實業有限公司持股分別為90%、61.33%。若按照該比例,上述30億元分紅最終歸屬肖永明個人的部分將達到12.58億元(含稅)。
豪氣分紅的藏格礦業,賬上現金從8億元增加到39.45億元,占總資產的29.7%。半年報稱由于加大客戶回款力度和應收票據解付。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分紅前的1月6日,藏格礦業以1元總價定向回購注銷了藏格投資、永鴻實業、肖永明、林吉芳4名補償義務人因未完成業績承諾應補償股份數量390,494,540股,總股本由1,970,929,613 股變更為1,580,435,073股。
多家公司“有鋰”業績就大增
上半年,除了藏格礦業,多家“有鋰”的公司業績都呈向好之勢。
同樣以氯化鉀、碳酸鋰為主營業務的鹽湖股份(000792.SZ)半年報預告中,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0至94億元,同比大增326%至345%,凈利水平刷新歷史紀錄,且超過2021年全年凈利。
天齊鋰業(002466.SZ)上半年業績預告為96至116億元,同比增加111至134倍,稱主要因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高增長,鋰產品銷量和價格均明顯增長;融捷股份(002192.SZ)預計上半年實現盈利5.3至6.3億元,同比增加41至49倍,主要因鋰價上漲和聯營鋰鹽廠投產帶動鋰礦及鋰鹽利潤增加;贛鋒鋰業(002460.SZ)凈利潤為72億元至90億元,同比增幅為4.08倍至5.35倍。
值得一提的是,上游鋰鹽企業普遍大賺,但碳酸鋰的高價格似乎正在壓制不少下游市場的需求,其價格是否具有長期性,成為鋰產業鏈公司的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有行業人士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各種原料漲價,特別是碳酸鋰超過10倍的漲幅,已經讓電池端的制造成本翻倍,也直接影響了下游的需求。
近日寧德時代(300750.SZ)董事長曾毓群在公開場合稱,上游材料漲價導致電池廠商成本增長,但礦產資源并不是產業發展的瓶頸,電池原材料上漲的真正原因是資本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