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下稱大宇造船)有可能被分拆出售。
據《韓國商報》(Business Korea)7月25日消息,未來大宇造船或將被拆分成多個業務后再出售。
多位業內專家分析稱,整體出售大宇造船是阻止該公司進一步虧損的最佳選擇,但目前來看,整體出售這一方法并不可行。
據國際船舶網7月25日報道,一位韓國政界高層近期表示,政府已經提出了將大宇造船拆分為軍船、商船以及液化天然氣(LNG)船業務后出售的方案。
韓國產業銀行(KDB)是大宇造船的最大股東,持有其55.7%的股份,自1998年以來一直管理著該船廠。韓國產業銀行成立于1954年,是韓國唯一的政策性國有金融機構。
2008年,韓國產業銀行曾試圖出售大宇造船,但當時由于全球金融危機而未能成行。直到最近,該行再度將出售船廠提上議事日程。
韓國政府致力于出售大宇造船,主要是由于該船廠虧損愈發嚴重。
去年,大宇造船營業虧損額高達1.7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1.24億元)。今年一季度,該船廠再度虧損470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45億元)。截至該季度末,負債率高達523.16%。
《韓國商報》報道稱,今年,大宇造船的虧損額預計在9000億韓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6.8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該船廠的現金等價物為1.4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然而它必須在一年內償還2.7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2億元)的債務。簡而言之,該船廠已無法獨立運行。
目前,韓國造船業呈現三大船廠三足鼎立的局面。除大宇造船外,另兩家船廠是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
2019年1月,現代重工曾宣布通過有償增資的方式,籌集約2.0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6億元),以收購韓國產業銀行持有的大宇造船的全部股份,并新設立造船綜合法人。
但按照規定,現代重工與大宇造船的合并必須通過韓國、歐盟、日本、中國、哈薩克斯坦和新加坡六個國家的反壟斷審查。其中任何一方反對,該合并案就會流產。
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和中國已分別于2019年10月、2020年8月、2020年12月同意批準該合并事項。歐盟原計劃應在2021年上半年對該合并案作出審查決定,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該審核決定曾被四次推遲。
今年1月,歐盟執行委員會官網公告稱,拒絕批準大宇造船和現代重工的合并重組申請。主要原因是擔心兩大船企合并重組后將在全球LNG船領域形成壟斷。
據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 Research)數據顯示,去年,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共獲得了全球45艘大型LNG船新船訂單,約占全球LNG船新船總數量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