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預期下跌,是當前市場產生觀望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6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3%,下降城市個數擴大至48個,二手房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達到了57個。
隨著市場逐漸好轉,新房價格環比整體趨穩,有31個城市房價環比止跌。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房價跌回兩年前。
與2020年平均價格相比,有17個城市新房房價低于兩年前水平,而二手房房價跌回兩年前的城市達到了34個。
實際上,本輪房價調整至底部,部分二三線城市已是“降無可降”,而房價下降背后的經濟以及樓市弱復蘇不容忽視。
48城新房價格同比下跌
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在減少,下跌城市數量在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70城新房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已經逐月縮減至21個,下降的城市達到了48個。具體城市來看,杭州同比上漲6.3%領漲全國,下跌的城市中最大跌幅為北海,同比下降7.4%。
環比漲幅中,上漲城市數量也明顯少于下降城市數量。
具體數據來看,房價環比上漲城市連續增長3個月,上漲城市數量時隔9個月后首次突破30達到31個,新房市場出現轉向跡象。房價下降的城市有38個,下降的比例達到了54.3%。
一線城市韌性最強,新房價格指數仍保持環比上漲且漲幅擴大了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也扭轉跌勢,環比上漲0.1%。各能級城市中,只有三線城市仍在跌。
2022年前6個月,新房房價環比一直在漲的城市有7個,除了贛州以外,其余6個城市成都、杭州、北京、上海、長沙和西安全部為一二線城市。另有15個城市自年初以來房價逐月下跌,核心二線城市也不例外,如哈爾濱、鄭州、大連、蘭州。
二手房市場則呈現出環比漲幅收窄、同比降幅擴大的趨勢,這一點在房價上漲數量變化中也有所體現。
二手房環比上漲城市有所增加,較5月增加6城至21個,但環比漲幅有所收窄,21個環比上漲的城市中有19城漲幅不足1個百分點,一線城市中僅深圳環比下跌1個百分點。
同比數據來看,只有12個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漲幅最高的成都僅上漲5.4%,二手房價格下降的城市達到了57家,牡丹江以10.4%降幅領跌全國。
34城房價跌回兩年前
對比2020年平均價格,仍有17個城市新房成交價格呈現下降趨勢,這意味著這些城市新房房價已跌回兩年前,甚至更低。
下跌城市中包括鄭州、太原、石家莊等中心城市,跌幅前五的城市分別為北海、大理、岳陽、哈爾濱、常德。其中北海下降了9.6%,二線城市哈爾濱也下跌了6.6%。
由于新房價格受限價、結構性等因素影響,相較而言,二手房市場能更好的體現各地房價變化的實際情況。
二手房價格比新房價格跌得更慘烈一些。
與2020年平均價格相比,有34個城市房價跌回兩年前。其中不乏濟南、天津、鄭州、哈爾濱、長春、貴陽等中心城市。
34城中,跌幅前五名分別是牡丹江(下跌15.8%)、哈爾濱、安慶、太原、宜昌。
再來看房價漲幅居前的城市,新房價格漲幅TOP10城市與二手房價格漲幅TOP10城市重疊的就有6個,分別為西安、北京、杭州、成都、徐州、上海。除了徐州外,其余城市全部為一二線城市。
這些城市有個典型特征,人口流入較快,購房動力以及購買力強勁,再加上城市經濟基本面支撐,資金也進一步向這些區域集聚。
杭州和成都兩城房價領漲
無論是一二手房同環比漲幅情況,還是對比2020年平均房價,杭州和成都兩個城市表現都比較搶眼。
杭州是連續3個月房價同比漲幅領漲全國,6月杭州房價上漲6.3%排在全國首位,較第二名的北京高出5個百分點。今年1月,杭州房價同比漲幅排在全國第五位,隨后階梯式上漲,至4月超過重慶和銀川,成為全國房價同比上漲最高的城市。
從環比漲幅來看,6月杭州新房價格環比漲1%排在全國第二位,僅次于成都。
二手房同比漲幅來看,杭州已連續3個月位于全國TOP5。
再來看成都。
從房價環比漲幅情況,成都自4月一躍領漲全國后,已連續三個月環比漲幅位列全國第一位,至6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3%,再次領漲全國。同比漲幅也一躍至全國第四位,同比上漲4.5%。
從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來看,成都以5.4%漲幅領漲全國,改變了北京二手房價格連續9個月領漲的格局。
實際上,這與成都“531”出臺的縮短限售時長、調減二手房增值稅免征年限、縮短購房資格時限等政策刺激有關,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二手房市場,成都6月二手房掛牌量與成交量都出現了較大幅度提升。
杭州和成都樓市有著某種相似性。
兩座城市都擁有較大的市場規模,成交面積、金額常年穩居全國前十,尤其是2022年全國市場下行周期下,杭州、成都均顯現出韌性的一面,并且雙雙走出獨立行情。
以成都為例,6月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成交均價同比增長5.3%至19610元/平方米,均價已接近兩萬元。隨著利好政策的刺激,上半年成都新房累計成交同比跌幅收窄至15%,預計下半年仍有回升預期。
哈爾濱一二手房同環比齊跌
在房價下跌城市中,哈爾濱是少有的一二手房同環比齊跌的二線城市,其中二手房同比下降了8.4%,僅次于末位的牡丹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6月起,哈爾濱新房價格止漲,去年8月起新房、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環比價格連跌11個月。
今年上半年,哈爾濱樓市疲態盡顯。CRIC數據顯示,哈爾濱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僅為1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成交均價不足萬元,同比降幅達到7%左右。
月度數據來看,2022年前4個月,哈爾濱新建商品住宅月成交面積不足10萬平方米,4月僅成交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2%,6月,隨著政策發酵成交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創造近7個月高點,但同比仍然下跌66%。
從房價的角度來看,今年4月哈爾濱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下降了22.4%,僅為1.2萬元/平方米,上半年只有3個月房價微漲,但漲幅不足5%。
購買力是影響哈爾濱樓市最大的因素,人口持續外流以外,相當大一部分購房需求受疫情、收入以及房價預期影響選擇觀望,市場信心亟待提高。
哈爾濱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上半年哈爾濱生產總值為2316.6億元,同比增長1.6%,遠低于去年上半年10.7%的同比增幅。此外,2021年底哈爾濱常住人口已經跌破1000萬人,只有988.50萬人,較2017年高峰時人口減少了100萬人。
哈爾濱不是個例。
疫情之下,樓市下行加劇,還會有更多城市面臨“哈爾濱式”的情況。
行業復蘇進程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樓市疲軟,房價下跌,內因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和購買力的嚴重透支。房價下跌的城市,其城市發展基本面較難支撐,政策面仍然有放松空間,市場真正回穩仍需救市組合拳。
當前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還是信心的恢復,6月已有四成城市新房房價環比止跌,實際上,對于房價方面也需要給購房者信心,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如果看不到房價上漲趨勢,那么市場也將失去活力。
從目前房地產市場行情來看,穩房價主基調之下,防上漲很關鍵,但防下跌也尤為重要。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原標題:陣地丨34城房價至少跌回兩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