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黃月
華特·迪士尼有句名言:“我只希望人們不要忘記一件事,那就是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1928年,世界首部有聲動畫電影《威利號汽船》(Steamboat Willie)于紐約上映,一只隨音樂起舞的小老鼠“米奇”自此進入大眾視野。如今,“米奇”已從早期動畫短片的主角發展成為流行文化的代表符號,對影視、藝術、商業生產等各個領域產生了影響。
迪士尼與UCCA集團旗下UCCA Lab目前正在聯合呈現“好奇無界:米奇藝術展全球巡展北京站”。繼上海、成都、深圳之后,這是米奇藝術展在中國內地巡展的收官之站。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兼CEO田霏宇稱,每次在一個新的地點進行展覽,都會加入該地區的地方屬性,人們從中意識到,米奇其實是沒有國界的。而且,米奇展的很多觀眾其實對當代藝術并不了解,這樣貼近流行文化、親近觀眾的展覽可以給更多人一個進入當代藝術的機會。展覽呈現了60位(組)國內外藝術家以米奇為主題展開的全新創作,試圖通過繪畫、雕塑、書法、裝置、聲音、非遺、新媒體、文獻等多種媒介塑造米奇的新面貌。
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大內容板塊,分別是“你好,米奇”、“致敬經典”、“米奇的遨游”和“童真年代”。“你好,米奇”板塊回溯了米奇經典動畫作品和形象的演變,并將米奇置入與當下潮流符號和日常物件的對話中。比如韓國藝人權志龍的時尚品牌《米奇》把米奇形象和潮牌的小雛菊元素進行結合;中國藝人陳冠希則創作了《三人行》,靈感來源是《四眼天雞》里短暫出現過的三眼米奇;洛杉磯設計師、創意總監和策展人戴倫·羅曼內利創作的《3000%米奇積木熊》將不同年代的迪士尼紡織品進行重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讓米奇元素的衣服布料包裹著經典的熊造型。

作為流行文化的代表符號,有時候米奇不需要全身出現,哪怕只是一個剪影,我們也能辨別出它——三個圓環、黃色鞋子、紅色短褲、白色手套,“致敬經典”版塊中藝術家將米奇經典的形象解構再重構,用自身的藝術語言把代表米奇的視覺符號和特征通過新媒體、繪畫、裝置等形式呈現。這里有藝術家Noise Temple創作的《跳舞的米奇》,利用新媒體音畫裝置、視聽設備等讓米奇化身為電子世界的機器人,用數碼參數重構米奇的數字化形象,利用計算機系統錯誤產生的“故障”聲音和畫面激發米奇的“舞蹈”。墨西哥藝術家坦尼亞·阿吉尼加的《絲絨笑聲》將手工藝作為表演媒介,引發身份認同、文化和社區培養相關的對話。藝術家萬美的《禪·米奇》則是運用三個圓圈,即禪宗中的符號“禪圓”,將“米奇作為一個字母符號,跨越語言障礙,為每位觀眾帶去微笑”。


如今,米奇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明星,“米奇的遨游”版塊將米奇與各種文化語境進行巧妙融合,讓觀眾感受傳統與當代、手工和科技之間的碰撞和交融。藝術家李木子《彝紋米奇》參考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彝紋繡片里的“火焰紋”設計米奇的臉部紋樣,布藝部分也采用了彝族服飾制作技藝里的鎖邊繡制作完成。藝術裝置作品《星河圖》由國際跨媒體藝術團隊黑弓創作,創作靈感來源于中國人從古至今對時間、空間、宇宙的不斷探索,通過石與鏡的變換在“隕石米奇”腦海中呈現多維空間的雛形。王子耕的作品《米奇紀》則制造出了一個好像是在博物館里展出的“考古遺物”,展開對于平行宇宙的想象:如果人類考古發現了一個帶著耳朵的頭盔,是否會懷疑這種生物的存在?藝術家使用對頭盔的“虛擬考古”探究的是長久以來藝術形象和真實之間的模糊地帶。


“童真年代”版塊注重的是關于童年與未來的敘事,來自不同年代和地區的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回溯了自己和米奇同行的美好時光。約翰·奎因領銜合作的作品《重返威利號汽船》是將原始短片和重置短片并列播放的作品,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起,在現代語境下完成對1928年誕生的經典米老鼠短片的重新詮釋。概念藝術家阿曼達·羅斯·霍制作的《無題T恤》里,經典米奇滾邊撞色T恤的尺寸變化成為對個人和日常物品作為人工制品的沉思。在墨白的《米奇江南游》里,用組畫的形式描繪米奇乘船到中國開啟奇幻探索的故事,乘船靈感取自于《威利號汽船》,但船只造型則源于顧愷之《洛神賦圖》,藝術家運用想象呈現米奇在江南水鄉林澗嬉耍和依水而居的日常景象。


隨著展覽的深入,觀眾可以發現,展廳的布局和氛圍從原本的充滿城市感、潮流感,到變得更像中式園林和庭院,敘事感和懷舊感不斷加深。
參觀時間:2022.7.23至2022.11.6 每日10:00-19:00(18:30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798藝術區798中二街
除題圖外由作者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