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鰲頭財經 寧曉敏 高原
繼老鄉雞、鄉村基之后,扎根于江浙滬的中式快餐老娘舅近期遞交了招股書。
不過,老娘舅的市場過分依賴江浙地帶,在老鄉雞、鄉村基都開始走向全國市場的時候,老娘舅的業績能否持續增長?
市場過分依賴江浙地區
從老娘舅招股書來看,公司96%以上收入來自直營門店的餐飲,經營收入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個省份/直轄市。
2019年到2021年,其浙江區域收入占各期餐飲門店經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08%、56.88%和 57.13%,占比最高。
很明顯,老娘舅收入集中于長三角地區,存在銷售區域較為集中的風險。當下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依然存在。門店過分集中江浙,抗風險能力就較低。
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蘇等地都有疫情封控,對于過分依賴單一市場的餐飲門店來說,很可能面臨幾個月的大面積門店關門。
比如,網紅咖啡店Manner,就是因為門店過度集中在上海,所以今年上半年傳出縮減員工薪資的品牌危機。
2020年末上市的江浙餐飲奶吧一鳴食品,和老娘舅一樣,對江浙地區的依賴度非常高。其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一鳴食品來自浙江地區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0.84%、89.75%、87.97%和89.26%。
到了2021年,僅僅上市半年后,一鳴食品就受到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新冠疫情的影響,一鳴食品所在經營地區門店客流下降明顯,交通樞紐門店和學校類型門店客流嚴重下降。
今年7月13日,一鳴食品發布公告稱上半年業績預計虧損,預計歸母凈利潤-6500萬元。
同樣依賴江浙市場的老娘舅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一鳴食品?
正如老娘舅在招股書中所預測:“若新冠疫情在我國或公司主要銷售區域發生持續、大規模爆發,或者因此出現原材料大幅漲價、物流無法正常運轉等其他不利衍生狀況……極端情況下或將發生發行當年經營業績下降超過50%或虧損的風險。”
在美團的老娘舅的菜單中, “江南紅燒魚”“紹興梅干菜燒肉”“魚肉獅子頭”“魚香茄子”等江浙口味的菜品占據主流。
從公司招股書披露的代表菜來看, “江南紅燒魚” “香稻好米飯”“銀魚水蒸蛋”等都偏向于江浙菜系,適合江浙較為清淡的口味。
老娘舅想要走出江浙地區,不管是從產品還是本身的市場基礎,都需要做出較大的調整。這也意味著公司想要擴大營收和市場,會面臨區域性瓶頸,增長空間受阻。
面臨鄉村基、老鄉雞等競爭
即使在江浙滬地區,老娘舅也面臨著諸多競爭對手。該區域的快餐品牌眾多,除了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還有老鄉雞、鄉村基、真功夫、等中式快餐品牌。
根據招商證券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快餐行業的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到了 10.4%,預計到2025年,快餐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8萬億規模。巨大的市場空間也造成了多家競爭者。
今年2月和5月,鄉村基與老鄉雞分別遞交了招股書。與這兩家相比,老娘舅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都落后不少。
2021年,老鄉雞實現營收43.93億元,凈利潤為1.35億元;鄉村基的招股書只更新到2021年前三季度,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鄉村基實現營收34.24億元,凈利潤為1.63億元。
但是老娘舅2021年的營收只有15.25億元,連前兩者一半的業績規模都達不到。
2021年11月和12月,鄉村基將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張至蘇州市、杭州市以及深圳市;前三季度,公司再次加速擴張,期間凈增加餐廳約176家。也就是說,鄉村基已經開始深入老娘舅深耕的江浙市場。
單一區域限制著老娘舅的門店擴張,相比于其競爭對手,成立于2000年的老娘舅擴張得非常保守。截止2021年底,老娘舅門店量只有388 家。
但是同期,較其晚成立3年的老鄉雞,已經擁有了991家門店。
對于消費企業來說,對外擴張或者上市,投資人往往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比如,良品鋪子成功上市,就得到高瓴資本在管理團隊、業務優化等各方的幫助。
鄉村基目前共有經歷5輪融資,早在2020年就拿到紅杉資本的3億投資;和府撈面A-E輪融資,吸引了騰訊、Longfor Capital、華映資本等諸多明星投資機構。
但是老娘舅的投資人還多是江浙本地投資人,并非頭部專業資本勢力。
此外,由于快餐單價較低,相比于全聚德、同慶樓等上市餐飲企業,老娘舅的毛利率要遠低于同行標準。
盡管老鄉雞、老娘舅等快餐企業紛紛申請上市。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縱觀近十年A股市場,成功上市的餐飲類企業占比較少。早前,俏江南、凈雅食品、狗不理等數家餐飲企業都曾計劃IPO,最后卻不了了之。
火鍋巨頭海底撈也是選擇在港股上市,老鄉雞之前也是在美股上市。
餐飲企業標準化管理不強,在采購環節價格經常是口頭商定,傳統餐飲索要發票的比例更是不高,這樣的特性給上市審查增加了難度。
但老娘舅實控人楊國民、楊峻琿父子已與包括宗馥莉控制的瑾匯投資、物產中大(600704.SH)控制的源鈺投資等在內的外部股東們簽訂了對賭協議。
協議約定,如公司未能在2022年底前提交IPO申報材料或未能于2025年底完成IPO上市,投資方有權要求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