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龐宇
在已有光伏電站項目受組件價格上漲延期情況下,晶科科技(601778.SH)仍擬定增近35億元在光伏發電領域“大展身手”。
7月20日晚,晶科科技發布《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4.5億元,將用于金昌市金川區西坡300MW光伏發電項目、金塔縣晶亮200MW光伏發電項目、廣東農墾紅十月農場3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對于上述項目是否會受到組件價格上漲影響,晶科科技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項目會有開發周期,組件價格也在波動,具體要看在開工建設前的組件價格。”

晶科科技于2020年5月19日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共計募集資金25.98億元。此后融資規模逐漸加大,2021年4月通過發行債券融資30億元,2022年4月宣布擬發行境外公司債券不超過6億美元,加上此次公告擬定增融資近35億元。若方案順利實施,至此,公司自2020年以來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已融資130億元。
近年來,晶科科技在光伏領域邁出的步子不小,不過投資過程并不算順利。據了解,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共計募集資金25.98億元,除補充流動資金外,擬投入募集資金最多的兩大項目為遼陽忠旺集團230M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營口忠旺鋁業156M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擬合計投入募集資金15億元。而在募集資金到位后,該兩筆項目擬遲遲未開工,最后于2021年8月宣告終止,原因為“業主方產證辦理進度較慢、生產線何時投產尚不確定”。

上述募投項目終止后,晶科科技將相應的募集資金用于5個新項目(如圖所示序號為①至⑤的項目)。除補充流動資金外,其余項目建設周期最短為4個月、最長為12個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前述項目均已開工,其中,建設周期分別為8個月、4個月的項目②、項目③實際投資金額分別為2934.23萬元、3476.25萬元,投資進度分別為30%和58%;而建設期為12個月、4個月的項目①、項目④實際僅投資434.12萬元和15.21萬元,占承諾投資金額的0.6%和1%。
今年4月,晶科科技發布《關于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公告》,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投項目中的項目②“石河子項目”的預計完工時間調整至2022年6月,另外對于一部分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投項目也進行延期。原因系是受到成本上漲影響。
不過,晶科科技對于其他IPO募投項目并未調整。也就是說,按照原計劃,截至目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募投項目②、③、④應已建設完畢,僅剩的項目①已開工至少近8個月的時間,若按照預計完工期12個月計算,當前投資進度約為66%。
對于上述項目進展情況,晶科科技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各個項目開工時間及進展不同,具體以公告為準。如有延期會有公告發布。”
晶科科技曾在項目延期公告中坦言,2021年以來,受硅料緊缺、能耗雙控等因素影響,光伏上游產業鏈價格大幅波動,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對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成本和收益率造成不利影響,為避免項目收益下降,公司減緩了項目組件采購進度,放緩了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

據了解,2020年下半年以來,受上游原材料上漲影響,光伏組件價格大幅走高。目前國內國內182mm、210mm組件均價在1.9元/瓦左右,較2020年6月份的1.5元/瓦的均價上漲了約27%。
那么,在已有部分光伏發電項目受到組件價格上漲而放緩進度的情況下,若光伏組件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是否會會對晶科科技此次定增項目產生影響?
對此,晶科科技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光伏組件價格還是一直處于比較高的位置。在這個情況下,公司每個項目的開工情況會有不同,但也不意味著每個項目都會延遲,具體還是要看項目的成本、收益率的情況”,如果后續組件價格發生變化,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也會參考這一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定增預案中,晶科科技并披露募投項目的建設周期、項目建成后的年均發電量、內部收益率、投資回報率等情況。對此,上述晶科科技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是按法規要求做出的信息披露”,“后續將根據證監會的受理、反饋意見等情況進行披露”。
據了解,晶科科技主要從事光伏電站開發運營轉讓業務和光伏電站EPC業務,分別占公司總營收比重分別的75%和24%。光伏電站開發運營轉讓業務方面,公司通過開發、投建各類光伏電站,為用戶提供清潔能源,并從中獲得發電收入;光伏電站EPC業務主要包括為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商提供光伏電站工程總承包、電站運營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等。
財務數據顯示,近年來晶科科技業績持續下滑,2020年上市后業績下滑幅度擴大。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70.66億元跌至2021年的36.75億元;歸母凈利潤由9.02億元下降至3.61億元。
受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影響,2022年一季度,晶科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下降18.81%;歸母凈利潤則為虧損0.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縮小;扣非歸母凈利潤為虧損0.61億元,同比虧損有所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