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Shopify遇挫,年輕的東南亞電商市場不歡迎獨立站?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Shopify遇挫,年輕的東南亞電商市場不歡迎獨立站?

東南亞不適合做獨立站?

 

文|志象網 劉曉婷 

編輯|謝維平

所有人都認為東南亞是全球電商下一片沃土,甚至有人把它比作十幾年前淘寶剛興起的中國,數據顯示,2021年,東南亞電商GMV達到1200億美元,預計2025年能達到36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60%。

不過目前東南亞的主流電商還是由Shopee、Lazada這樣的平臺主導,TikTok所代表的直播電商作為新入局者正在探索,獨立站在東南亞一直不是主流。據億邦智庫的調研,跨境電商企業中,在東南亞開設獨立站的企業僅僅占到了3.09%,與之相比的是有78.87%的跨境企業開通了Shopee店鋪。

Shopify很早之前就進入東南亞,但是新一輪的裁員正在進行中。在東南亞建獨立站,目前看來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選擇,而建站工具仍在等待屬于自己的時機。

一、Shopify在東南亞收縮

經歷兩年的疫情之后,Shopify正在縮減在東南亞的業務。最近,Shopify東南亞的幾位高層已經離開了公司,包括三月份離開的合伙企業負責人,以及在21年離開的東南亞區域經理。此外,還有更多的人在陸續離職。

經濟衰退影響到了全球許多公司,Shopify也未能幸免。作為一家市值450億美元的公司,Shopify服務著200多萬家中小型商家,用一站式SaaS幫助他們經營獨立站。然而疫情后,通貨膨脹、供應鏈問題、燃料價格上漲、以及消費者從電商向實體店反向遷移等問題,也在困擾著Shopify。

截至2022年3月,Shopify第一季度收入為12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2%,突破了2015年上市以來最低增速。與此同時,其股價也從2021年8月的167美元下跌至目前的35.5美元。

Shopify陷入了困境,也影響到了其在東南亞的發展。在大約三個月前,Shopify還在招聘一位駐新加坡的東南亞負責人,但這個職位的招聘信息后來被刪除了,在LinkedIn也搜索不到就職該職務的員工。目前該地區的招聘僅限于產品經理和工程相關崗位,可以看出,Shopify在東南亞只是維持原有業務,暫緩了業務擴張。

Shopify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困的企業,在東南亞經濟體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亞,本地提供獨立站SaaS的初創公司也在努力維持基本的運營。

比如,成立三年的lummo在6月裁員了150多人。本次裁員發生在Lummo從記賬解決方案轉變到獨立站建站SaaS LummoShop后的僅僅幾個月內,報道稱,裁員的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但一位前員工告訴媒體,一部分原因是類似Shopify的產品在印尼本地的表現并不好。

這種商業模式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缺乏流量。在疫情期間,很多商家順勢開設了獨立站,并且積極認可了Shopify和Lummo等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但這些DTC渠道沒有為商家實現銷售額的增長。

新加坡風投公司Monk’s Hill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Kuo-Yi Lim說:“店面讓商家擁有了更多的控制權,與買家建立更直接的關系,但這些店面并沒有獲得相應的線上流量。”

種種跡象表明,獨立站SaaS業務模式似乎不適合東南亞,但一些公司依舊看好這個模式。

一個依據是,支付網關Xendit在2021年底推出了Xendit在線商店,據Xendit的產品和商家體驗負責人Dexter Zhuang稱,自上線起,Xendit在線商店每月新增300家店鋪,GMV月度增長超過40%。另一位電子商務高管表示,三年內DTC渠道給商家帶來的收入將高達40%。

想弄清楚為何這些矛盾的事情同時發生,以及弄清楚東南亞是否適合Shopify模式,需要了解這種商業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東南亞商業變化的原因。

二、不合適的時機

對于電商SaaS的商務模式,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商公司亞馬遜,在決定是否發展電商SaaS業務時也曾陷入兩難的困境。 

亞馬遜曾經推出一個類似Shopify的平臺,名為Amazon Webstore,這個平臺于2010年推出,在Shopify成立四年后的2015年關閉。 

與此同時,從2015至2021年,Shopify的股價上漲了5000%。“Shopify讓我們看起來像個傻瓜,”一位前亞馬遜高管去年告訴Bloomberg。 

錯過了Shopify的亞馬遜,不想錯過新的機會。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參與了Lummo的8000萬美元C輪融資,但幾個月后,Lummo就縮減了員工隊伍。The Ken采訪的前雇員表示,有跡象表明這種模式并不成功。 

據這位前雇員說,印尼商戶已經習慣了從電商平臺帶來流量,很多商戶沒有能力創造獨立站流量,所以Lummo不得不加大對商家教育的投資。 

每個商戶都需要接受兩到三個月的培訓,學習如何經營他們的獨立站。其中包括非常基礎的工作,比如將產品上傳到店面,還有更高級的業務,比如如何運營和管理社交媒體廣告。 

“這是一個瘋狂的事情,因為從頭教育商戶所需的工作量太大了。”前雇員說。 

而且哪怕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還是不能保證商家的獨立站能夠獲得流量。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產品不受歡迎,以及消費者不習慣DTC渠道。 

Shopify沒有把東南亞作為優先市場,但一直對這個地區保持著關注。今年1月,Shopify的企業電子商務部門Shopify Plus和泰國的電商代運營公司aCommerce建立了合作關系。 

“Shopify Plus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強大的平臺,支持各種類型的企業,從快速增長的DTC品牌到知名企業家和《財富》500強企業,”在一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Shopify當時的東南亞合作主管Neel Bhatt表示,“我們相信,aCommerce能夠幫助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的品牌,利用Shopify Plus提供的所有服務來加速他們未來的發展。” 

但打臉的是,后來Bhatt離開了公司。 

總結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市場。從Shopify和亞馬遜這樣的全球企業,到Lummo這樣的本地企業,對東南亞電商SaaS的投入都隨時間而變化,呈現出不確定性。但即便如此,他們都沒有走到要關閉所有店面的地步。 

這背后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原因。

三、7000萬商戶

東南亞有7000多萬家微型和中小型企業(MSMEs),它們雇用了1.4億多人,是東南亞企業總數的99%。其中印度尼西亞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有超過6000萬家微型和中小型企業。 

如果這些中小微企業能夠通過Shopify或類似Shopify的平臺發展DTC渠道,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但現實沒有那么容易。 

“我們常常說‘印度尼西亞有6000萬家企業,我們爭取其中的10%’,但實際上,這10%的企業已經非常多樣化,所以很難定義我們能爭取的是哪一部分商家。”總部位于馬來西亞的社交商務平臺AVANA的聯合創始人Yienyee Soh說。 

“不是所有的產品和賣家都能做獨立站,”印尼電商服務商SIRCL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馬歇爾補充說,“比如,快消品的商家會發現在獨立站上很難發展,因為這些產品到處都能買到。” 

由于消費者習慣在線下店購買快消品,獨立站要吸引消費者只能做促銷,導致商家利益受損,這樣一來,線上渠道就顯得很多余。 

但這不是說獨立站在東南亞不可行,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服務對象。Yienyee Soh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更適合那些希望對品牌進行長期投資的商家。 

她解釋說,東南亞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主:以利潤率為導向的商人,以及關心品牌傳播的品牌所有者。AVANA更適合服務后者,因為這些商人希望擁有一個品牌域名,在線上擁有官方渠道。“這就像在Instagram上獲得一個藍色的勾。”她說。 

比如時尚、美容和生活方式品牌,這些品牌花了很多時間策劃Instagram feeds,用一個美觀的線上窗口來展現商品,而獨立站則是這類品牌的下一步。 

首先,這些品牌大多數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相當多粉絲。與那些才剛開始運營線上品牌的商家相比,為這類商家提供服務要輕松得多。Soh說:“這些品牌如果有5萬名粉絲,而且在社交媒體上很活躍,就真的很適合我們的獨立站SaaS解決方案。” 

其次,對于銷售額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的品牌來說,獨立站SaaS解決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他們的交易量很大,而且在考慮如何增長五到十倍,獨立站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 

Monk’s Hill Ventures的Lim認為,更垂直的行業可以首先去做獨立站。舉個例子,與快消品商家相比,汽車配件或建筑材料是更合適的垂直市場。 

當服務商在努力接觸細分市場時,還需要同步推行另一個任務:尋找人才來創造產品。

四、等待未來的機會

拋開對獨立站的情緒性的看法,那些表示獨立站SaaS對東南亞來說為時過早的人,同時也是它堅定的支持者。他們相信遲早有一天,這種商業模式有機會大放異彩。

SIRCLO的Marshal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團隊。”該公司是印尼最早提供類似Shopify解決方案的本地公司之一,現在叫SIRCLO Store。(目前,SIRCLO的首要業務驅動力是其電商履約服務,即SIRCLO Commerce。)

這就變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情況:想要打造商家愿意使用的SaaS產品,公司需要有預算來雇傭頂尖人才,但要做到這一點,它需要讓獨立站SaaS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這樣才有預算來雇傭人才。

從本地玩家的角度來看,Shopify在東南亞的撤退可以變成他們的一次機會,來爭取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但考慮到Shopify的技術棧比他們成熟得多,這不一定能成功。據The Ken了解,當平臺上訂單過多時,本地玩家還是會遇到系統崩潰的情況。

雖然本地玩家聲稱他們有比Shopify更好的本地化策略,但隨著時間推移,地理界限的影響會越來越小。本地玩家也許可以建立一個更好的銷售與客服團隊,但SaaS產品的質量依然是核心。如果一個商家在其DTC渠道達到了流量峰值,但系統每次都崩潰,那么他們有可能還會選擇Shopify。

盡管存在市場困境,但東南亞市場依然很年輕,可以看到玩家們隨時在調整策略,適應市場的變化。從長遠來看還是存在成功的機會,等到時機成熟之時,誰的產品實力更強,就更有可能獲勝。

來源:志象網

原標題:劉曉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Shopify遇挫,年輕的東南亞電商市場不歡迎獨立站?

東南亞不適合做獨立站?

 

文|志象網 劉曉婷 

編輯|謝維平

所有人都認為東南亞是全球電商下一片沃土,甚至有人把它比作十幾年前淘寶剛興起的中國,數據顯示,2021年,東南亞電商GMV達到1200億美元,預計2025年能達到36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60%。

不過目前東南亞的主流電商還是由Shopee、Lazada這樣的平臺主導,TikTok所代表的直播電商作為新入局者正在探索,獨立站在東南亞一直不是主流。據億邦智庫的調研,跨境電商企業中,在東南亞開設獨立站的企業僅僅占到了3.09%,與之相比的是有78.87%的跨境企業開通了Shopee店鋪。

Shopify很早之前就進入東南亞,但是新一輪的裁員正在進行中。在東南亞建獨立站,目前看來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選擇,而建站工具仍在等待屬于自己的時機。

一、Shopify在東南亞收縮

經歷兩年的疫情之后,Shopify正在縮減在東南亞的業務。最近,Shopify東南亞的幾位高層已經離開了公司,包括三月份離開的合伙企業負責人,以及在21年離開的東南亞區域經理。此外,還有更多的人在陸續離職。

經濟衰退影響到了全球許多公司,Shopify也未能幸免。作為一家市值450億美元的公司,Shopify服務著200多萬家中小型商家,用一站式SaaS幫助他們經營獨立站。然而疫情后,通貨膨脹、供應鏈問題、燃料價格上漲、以及消費者從電商向實體店反向遷移等問題,也在困擾著Shopify。

截至2022年3月,Shopify第一季度收入為12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2%,突破了2015年上市以來最低增速。與此同時,其股價也從2021年8月的167美元下跌至目前的35.5美元。

Shopify陷入了困境,也影響到了其在東南亞的發展。在大約三個月前,Shopify還在招聘一位駐新加坡的東南亞負責人,但這個職位的招聘信息后來被刪除了,在LinkedIn也搜索不到就職該職務的員工。目前該地區的招聘僅限于產品經理和工程相關崗位,可以看出,Shopify在東南亞只是維持原有業務,暫緩了業務擴張。

Shopify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困的企業,在東南亞經濟體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亞,本地提供獨立站SaaS的初創公司也在努力維持基本的運營。

比如,成立三年的lummo在6月裁員了150多人。本次裁員發生在Lummo從記賬解決方案轉變到獨立站建站SaaS LummoShop后的僅僅幾個月內,報道稱,裁員的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但一位前員工告訴媒體,一部分原因是類似Shopify的產品在印尼本地的表現并不好。

這種商業模式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缺乏流量。在疫情期間,很多商家順勢開設了獨立站,并且積極認可了Shopify和Lummo等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但這些DTC渠道沒有為商家實現銷售額的增長。

新加坡風投公司Monk’s Hill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Kuo-Yi Lim說:“店面讓商家擁有了更多的控制權,與買家建立更直接的關系,但這些店面并沒有獲得相應的線上流量。”

種種跡象表明,獨立站SaaS業務模式似乎不適合東南亞,但一些公司依舊看好這個模式。

一個依據是,支付網關Xendit在2021年底推出了Xendit在線商店,據Xendit的產品和商家體驗負責人Dexter Zhuang稱,自上線起,Xendit在線商店每月新增300家店鋪,GMV月度增長超過40%。另一位電子商務高管表示,三年內DTC渠道給商家帶來的收入將高達40%。

想弄清楚為何這些矛盾的事情同時發生,以及弄清楚東南亞是否適合Shopify模式,需要了解這種商業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東南亞商業變化的原因。

二、不合適的時機

對于電商SaaS的商務模式,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商公司亞馬遜,在決定是否發展電商SaaS業務時也曾陷入兩難的困境。 

亞馬遜曾經推出一個類似Shopify的平臺,名為Amazon Webstore,這個平臺于2010年推出,在Shopify成立四年后的2015年關閉。 

與此同時,從2015至2021年,Shopify的股價上漲了5000%。“Shopify讓我們看起來像個傻瓜,”一位前亞馬遜高管去年告訴Bloomberg。 

錯過了Shopify的亞馬遜,不想錯過新的機會。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參與了Lummo的8000萬美元C輪融資,但幾個月后,Lummo就縮減了員工隊伍。The Ken采訪的前雇員表示,有跡象表明這種模式并不成功。 

據這位前雇員說,印尼商戶已經習慣了從電商平臺帶來流量,很多商戶沒有能力創造獨立站流量,所以Lummo不得不加大對商家教育的投資。 

每個商戶都需要接受兩到三個月的培訓,學習如何經營他們的獨立站。其中包括非常基礎的工作,比如將產品上傳到店面,還有更高級的業務,比如如何運營和管理社交媒體廣告。 

“這是一個瘋狂的事情,因為從頭教育商戶所需的工作量太大了。”前雇員說。 

而且哪怕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還是不能保證商家的獨立站能夠獲得流量。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產品不受歡迎,以及消費者不習慣DTC渠道。 

Shopify沒有把東南亞作為優先市場,但一直對這個地區保持著關注。今年1月,Shopify的企業電子商務部門Shopify Plus和泰國的電商代運營公司aCommerce建立了合作關系。 

“Shopify Plus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強大的平臺,支持各種類型的企業,從快速增長的DTC品牌到知名企業家和《財富》500強企業,”在一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Shopify當時的東南亞合作主管Neel Bhatt表示,“我們相信,aCommerce能夠幫助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的品牌,利用Shopify Plus提供的所有服務來加速他們未來的發展。” 

但打臉的是,后來Bhatt離開了公司。 

總結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市場。從Shopify和亞馬遜這樣的全球企業,到Lummo這樣的本地企業,對東南亞電商SaaS的投入都隨時間而變化,呈現出不確定性。但即便如此,他們都沒有走到要關閉所有店面的地步。 

這背后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原因。

三、7000萬商戶

東南亞有7000多萬家微型和中小型企業(MSMEs),它們雇用了1.4億多人,是東南亞企業總數的99%。其中印度尼西亞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有超過6000萬家微型和中小型企業。 

如果這些中小微企業能夠通過Shopify或類似Shopify的平臺發展DTC渠道,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但現實沒有那么容易。 

“我們常常說‘印度尼西亞有6000萬家企業,我們爭取其中的10%’,但實際上,這10%的企業已經非常多樣化,所以很難定義我們能爭取的是哪一部分商家。”總部位于馬來西亞的社交商務平臺AVANA的聯合創始人Yienyee Soh說。 

“不是所有的產品和賣家都能做獨立站,”印尼電商服務商SIRCL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馬歇爾補充說,“比如,快消品的商家會發現在獨立站上很難發展,因為這些產品到處都能買到。” 

由于消費者習慣在線下店購買快消品,獨立站要吸引消費者只能做促銷,導致商家利益受損,這樣一來,線上渠道就顯得很多余。 

但這不是說獨立站在東南亞不可行,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服務對象。Yienyee Soh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更適合那些希望對品牌進行長期投資的商家。 

她解釋說,東南亞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主:以利潤率為導向的商人,以及關心品牌傳播的品牌所有者。AVANA更適合服務后者,因為這些商人希望擁有一個品牌域名,在線上擁有官方渠道。“這就像在Instagram上獲得一個藍色的勾。”她說。 

比如時尚、美容和生活方式品牌,這些品牌花了很多時間策劃Instagram feeds,用一個美觀的線上窗口來展現商品,而獨立站則是這類品牌的下一步。 

首先,這些品牌大多數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相當多粉絲。與那些才剛開始運營線上品牌的商家相比,為這類商家提供服務要輕松得多。Soh說:“這些品牌如果有5萬名粉絲,而且在社交媒體上很活躍,就真的很適合我們的獨立站SaaS解決方案。” 

其次,對于銷售額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的品牌來說,獨立站SaaS解決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他們的交易量很大,而且在考慮如何增長五到十倍,獨立站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 

Monk’s Hill Ventures的Lim認為,更垂直的行業可以首先去做獨立站。舉個例子,與快消品商家相比,汽車配件或建筑材料是更合適的垂直市場。 

當服務商在努力接觸細分市場時,還需要同步推行另一個任務:尋找人才來創造產品。

四、等待未來的機會

拋開對獨立站的情緒性的看法,那些表示獨立站SaaS對東南亞來說為時過早的人,同時也是它堅定的支持者。他們相信遲早有一天,這種商業模式有機會大放異彩。

SIRCLO的Marshal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團隊。”該公司是印尼最早提供類似Shopify解決方案的本地公司之一,現在叫SIRCLO Store。(目前,SIRCLO的首要業務驅動力是其電商履約服務,即SIRCLO Commerce。)

這就變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情況:想要打造商家愿意使用的SaaS產品,公司需要有預算來雇傭頂尖人才,但要做到這一點,它需要讓獨立站SaaS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這樣才有預算來雇傭人才。

從本地玩家的角度來看,Shopify在東南亞的撤退可以變成他們的一次機會,來爭取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但考慮到Shopify的技術棧比他們成熟得多,這不一定能成功。據The Ken了解,當平臺上訂單過多時,本地玩家還是會遇到系統崩潰的情況。

雖然本地玩家聲稱他們有比Shopify更好的本地化策略,但隨著時間推移,地理界限的影響會越來越小。本地玩家也許可以建立一個更好的銷售與客服團隊,但SaaS產品的質量依然是核心。如果一個商家在其DTC渠道達到了流量峰值,但系統每次都崩潰,那么他們有可能還會選擇Shopify。

盡管存在市場困境,但東南亞市場依然很年輕,可以看到玩家們隨時在調整策略,適應市場的變化。從長遠來看還是存在成功的機會,等到時機成熟之時,誰的產品實力更強,就更有可能獲勝。

來源:志象網

原標題:劉曉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高清| 兴宁市| 江城| 神农架林区| 西宁市| 福清市| 栾川县| 繁峙县| 贺州市| 赤峰市| 临泉县| 增城市| 宕昌县| 嘉义县| 阜新市| 盱眙县| 烟台市| 邓州市| 蕉岭县| 沾化县| 红原县| 伊金霍洛旗| 华池县| 庄浪县| 江城| 剑阁县| 旺苍县| 江西省| 西峡县| 龙山县| 林州市| 灵丘县| 裕民县| 边坝县| 新绛县| 赤城县| 霍城县| 象州县| 扎赉特旗|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