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品牌雜志 何茜
蔚來汽車的麻煩接踵而至。
最近又在收到海外做空機構灰熊(Grizzly Research)發布的做空報告,蔚來汽車的股價從6月中旬每股190港元下滑到每股160港元,引發部分投資者的擔憂。
作為造車新勢力中備受看好的一家公司,蔚來汽車曾位列“蔚小理”之首,但隨著第二梯隊新勢力車企相繼發力,其壓力愈發顯著。
是否虛增業績
灰熊的這份報告由兩部分組成,正文細數了蔚來汽車通過武漢蔚能虛增收入和利潤的一系列證據,且表達了對蔚來汽車高估值的擔憂;附錄部分則進一步呈現了各類財務數據的計算過程,對蔚來汽車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質疑。
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蔚來汽車向關聯方武漢蔚能出售的電池數量遠大于市場需求,且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虛增了收入和凈利潤。
具體來說,2020年8月蔚來汽車推出了一種電池租用服務,用戶在購車時只需支付扣除電池后的車身價格,然后每月支付電池租金即可。
比如購買蔚來汽車的ES8這款車,原本需要一口氣支付大約47萬元,但如果選擇Baas模式,那么購買價就減少了10萬元,之后根據續航能力不同,每月支付980元-1680元的電池租金即可。
對于Baas模式下的訂單,蔚來汽車在財務上的做法是,將電池先銷售給蔚能,一次性確認為當期收入,然后由蔚能按月向用戶收取租金。
除此之外,關于蔚來汽車和蔚能高管的重疊、李斌將用戶信托進行質押等事項,也都被灰熊作為看空蔚來汽車的一系列原因。
Wind數據顯示,蔚來汽車2021年和2022年一季報收入分別為361.36億元和99.11億元,經調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76億元和-12.85億元,相比2018年至2020年,虧損幅度有明顯收縮。
做空,靠譜嗎?
灰熊的做空報告發布后,蔚來汽車港股即出現11.36%的下跌,說明市場對此還是抱有相對謹慎的態度。
那么這份做空報告到底靠不靠譜?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灰熊的大量質疑都基于一個重要判斷,即蔚來只有1.9萬名用戶采用了Baas這種銷售模式,但蔚能手里卻有4萬塊電池,兩個數據相差一倍有余,不合邏輯。
原因在于,根據蔚來汽車年報的描述,其向蔚能銷售電池的模式是“背對背”,灰熊理解為一對一,即有多少用戶通過Baas模式購買蔚來汽車,蔚能就應該向蔚來汽車購買多少塊電池。
但報告中“1.9萬名服務用戶”的數據,又是從何而來?
武漢蔚能曾公開發行過票據(類似于發行債券),而發行票據是需要抵押或質押物的。
2022年4月11日蔚能公告的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以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發行4億元票據,而應收賬款對應的就是蔚能和用戶簽署的1.9萬筆租金協議。簡單來說,蔚能以1.9萬筆應收賬款為質押物,募集了4億元的資金。
灰熊做空報告的“19000”這個數據大概率來源于此。但蔚能的募集說明書顯示,“為開展本(票據)項目,武漢蔚能根據合格標準篩選出19000份電池租用協議”,這意味著,這1.9萬份租金協議并不一定對應的是蔚能所有的用戶數量。
這是做空報告中最明顯也最重要的一個漏洞,如果這個判斷無法成立,那么做空報告所列的大部分數據也都失去了意義。
蔚來有未來嗎?
伴隨測試車輛墜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等事件,蔚來在網絡上遭受一輪猛烈猛擊,連帶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被噴慘了,堪稱燃油車支持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輿論反攻。
有些人認為其既不環保,也沒啥技術先進性,還總是出事故。
其實,這帶有一定的偏見性。
這些激烈的批判者們可能看不到智能電動車之于汽車行業,之于科技變革,乃至大國實力較量的重要意義。或者看到也不愿意承認,還在用傳統眼光來審視新生事物。
到了智能電動車時代,我們應該對中國企業有更多信心。這種信心不是建立在狂熱民族情感,非我族類必定不好,自己人一定好肯定能贏的盲目樂觀上,而是客觀理性看待產業與企業實力的基礎上。
從產業基礎來看,在電動化方面,得益于政府高層的遠見卓識,我們比歐美早行動了十多年,現在已經培育較完善的電池等產業鏈。
比如智能化方面,由于我國互聯網、IT、智能手機等ICT產業發展良好,擁有大量的軟件開發人才,同時又有大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等天然優勢,在智能電動車領域,中國是有走到世界領先的基礎和可能的。
走過各種生死闖關的蔚來們,其實也有很多優點。
一是品牌。
我國汽車行業首個把均價做到高端40萬以上的品牌,成功突破自主品牌的天花板。
二是用戶運營。
蔚來沒有理想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沒有小鵬在智能化方面的及早布局與穩打穩扎,從技術實力來看,還是蔚小理中偏弱的。但蔚來的用戶運營則甩同行不止一個身位,無論是店面硬件還是軟性的人性化服務程度,這方面連特斯拉都得甘拜下風。
三是換電與金融系統。
換電技術是蔚來一直堅持的,也沒少受到外界質疑和非議。但從國家近期一系列支持換電的政策,中石油、中石化等巨頭紛紛布局換電等行業動態看,和早期押寶純電動一樣,蔚來再次押對了。
四是組織管理。
經歷過2018-2019年的至暗時刻,蔚來的管理流程、組織架構已經升級優化,對于一些外界質疑的燒錢的部門和流程進行優化。而這正是其作為新造車第一批成功者的優勢,其他后來的新造車難免要經歷初創企業的混亂無序,同期的新造車管理水平比蔚來更優秀的也不多。
或許有人會說,國內外龍頭車企在電動車上還沒真正發力呢,認為蔚來能贏是不是為時過早?那就等這些國內外龍頭拿出比蔚來更好的產品,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時再看。至少目前蔚來是領先的,是中外傳統巨頭布局電動車時研究學習的對象。
總而言之,未來是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未來也是屬于蔚來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