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跡FutureBeauty 林宇
近日,多家日化上市公司發布的上半年盈利預警公告顯示,原料價格已經極大程度影響到公司凈利潤。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幾乎被直線上漲的成本壓得“抬不起頭”。
三家日化企業發布盈利預警
近日,廣州浪奇、名臣健康、藍月亮等日化公司發布半年度盈利預告。
其中名臣健康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00萬元-3100萬元,同比大幅下滑68.66%-76.7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000萬元-2800萬元,同比下滑71.31%-79.50%。
(名臣健康2022半年度業績預告)
藍月亮集團的盈利預警公告顯示,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32.9百萬港元(約合1.141億人民幣)。
廣州浪奇則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00萬元至-3800萬元,雖然相比去年同期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但仍處于虧損狀態。
(廣州浪奇2022半年度業績預告)
公告中,以上三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到,原料價格上漲,已經成為影響公司毛利率和凈利潤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名臣健康、藍月亮、廣州浪奇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它們主營日化業務的原料價格上漲,從去年就已經開始。
其中廣州浪奇的主要原材料——烷基苯、液堿、1.6水玻璃等,均出現不同程度漲價,漲幅在0.24%-23.08%之間。
(廣州浪奇2021年原料漲價情況)
名臣健康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主要原材料價格在一年內持續上浮,AES、十六/十八醇、K12A、BMC-19、CAB-35等5種原料價格上漲幅度在0.12%-89.5%,其中BMC-19的價格接近翻番。
(名臣健康主要原材料上漲情況)
除此之外,藍月亮公告顯示,公司銷售成本中包材和內容物成本占比較高,導致毛利率處于承壓狀態。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為53%,較2021年下半年降低7.6%。
據國金證券分析,預計其毛利下滑主要原因為原材料漲價,產品內容物(主要為基于棕櫚油的原料)和包材(主要為基于LDPE的材料)分別約占銷售成本的45%和37%,而這兩種產品均為原油下游產品。
漲價原料成為本土日化企業利潤“刺客”?
2020年,日化原料全球市場規模近360億美元,預計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4%。其中,表面活性劑、除濕劑/成膜劑和合成香料在全球日化香料產值中占比約為70%-80%。
日化原料主要包括洗滌劑原料和化妝品原料。1,4-丁二醇、乙二醇、異丁醇、有機硅DMC、水楊酸等都屬于常見的日化原料。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朱悅曾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各國央行均實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由此導致諸如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石油正是化妝品的基礎原材料。因此幾乎所有與石油相關的化妝品原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
例如常作為保濕劑、軟化劑的丙二醇,價格已經翻了一番,售價超過20元/公斤。公開信息顯示,去年四月,作為保濕劑使用的1,4丁二醇每噸價格上漲超過16000元,同比漲幅超120%。不僅如此,從去年年底開始,大料棕櫚油的價格一路攀升,歷史最高點為16240元/噸。此外,今年1月份,有機硅DMC的市場報價均價更是高達29300/噸。
根據中國涂料網采購網數據,2022年二季度以來,科慕、龍佰、畢克等國內外化工巨頭掀起新一輪原料漲價潮,包含鈦白粉、多元醇、異丁醛等60多種化工原料紛紛漲價。
不僅內料原料在上漲,包材原料也在漲價。
據錦盛新材2021年度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主要材料PMMA(亞克力)、ABS、AS均大幅上漲,漲幅在30%至70%之間,直接導致公司利潤水平下滑。當年錄的盈利1058.70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448.94 萬元大幅下降 69.30%,
但與此同時,未來跡《Future Beauty》記者也觀察到,在當下日化原料市場上,棕櫚油、植物油的衍生物,以及異丁醛等原料的價格有所回落。
據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19日,大宗商品價格環比下降的商品共73種,集中在化工(共33種)和橡塑(共13種)。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塊。其中,異丁醛的價格為8533.33元/噸,同比下降46.67%。
同時,截至2022年7月14日,棕櫚油國內平均報價為9270元/噸,與6月7日的高點相比下降了43%。據了解,這主要由于棕櫚油主要出口國印尼的一項免稅政策:為了出口和緩解高庫存,印尼近日宣布將免除未來一個半月的棕櫚油出口稅(原為200美元/噸)。
日化原料價格劇烈波動期,企業如何應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化工原料價格波動頻繁,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因疫情反復導致的貨運不暢,國際原料企業停工、降低產量。
此前,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就因疫情影響,不得不縮短工作時長,降低產量;瑞士香精香料制造商奇華頓也曾因工廠內檢測出疫情患者而停工。
對于一些依賴進口原料的化妝品廠商來說,還要面臨管控愈發嚴格的海關,以及不確定的進貨周期,讓進口原料的成本變成了“無底洞”。
同時,俄烏戰爭導致的原油價格波動,也對下游化工原料帶來較大影響。WTI原油期貨網數據顯示,2022年5月底,原油價格相比2021年初實現了翻倍以上增長,導致下游產品棕櫚油及LDPE的價格也隨之快速上漲。
原料成本直接影響企業利潤,那么對于本土日化公司來說,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原料價格上漲價格的風險?
“首先短期來看,各家公司都應該從現在開始,調整原材料庫存,和下游原材料廠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溝通,從而保證原材料供應穩定。”一位上游業內人士表示。“從自身出發提升應對能力,降低可見風險。”
“其次,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危機,還暴露了國內日化企業的另一個短板,即在原料層面的話語權不強。”他說。
“目前我國的原料市場還是比較依靠進口,尤其是像棕櫚油這種大料,以及一些高附加值日化原料。所以在價格上很容易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廣州圣戈蘭化妝品產品經理李杰峰也認為,國內原料產業話語權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從長期看,國內上游企業有必要加強自身原料創新能力。”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自《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以來,業內化妝品原料創新積極性被瞬間激活,一年半時間內共有21個新原料通過備案,其中有60%(12個)來自于本土企業。(
正如他所說,“加強創新,掌握話語權,才是應對風險的最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