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歐洲綠色貿易壁壘即將形成,中國光伏企業正著手應對。
7月20日,阿特斯總裁莊巖在2022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上表示,歐洲將在2024年前形成碳足跡體系,對光伏產業而言,海外設廠將變得十分重要。
今年3月底,歐盟委員會發布《2022-2024年生態設計和能效標簽工作計劃》。該計劃將涉及光伏組件、逆變器和系統,這些產品未來必須達到包括碳足跡在內的環境標準,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面對新的貿易壁壘挑戰,莊巖指出,企業在海外設廠既要考慮當地的政治穩定性,也要考慮電力供應、水資源、勞動力素質和政府的支持力度等因素。
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鐘寶申則認為,當前全球的貿易環對光伏企業壓力非常大,頻繁變化的貿易政策,需要企業不斷加以應對。
他認為,在有貿易風險和有貿易壁壘的國家,企業需要和當地政府多溝通、對話,多傾聽相關合作伙伴的立場等,是較為有效的措施。
亞洲硅業總經理王體虎也認為,當前國際貿易非常復雜,針對歐盟提出的碳足跡要求,光伏企業要進行適當的準備。
王體虎表示,企業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與光伏相關的原材料,如鋁、工業硅等應增加出口碳稅,把盡可能多的原材料布局留在國內,以提供給光伏產業比較廉價的原材料。
二是光伏行業協會應積極推動各省區電網電力排放因子的認證工作。目前歐盟只認可法國認證機構的數據庫,但該數據庫的數據來源不清晰、過時,且嚴重虛報了中國的碳排放因子。
電網排放因子是核算電力消費側碳排放的重要參數,是指從電網使用一度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據《財經》報道,由于國內電力排放因子更新滯后,且國外在招標時計算中國光伏產品碳排放量使用的電網排放因子具體數值不詳。因此在同等條件下,中國光伏產品碳排放數值偏高。這導致中國光伏產品在法國的市占率遠低于歐洲其他國家。
鐘寶申指出,未來光伏行業發展需要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同時憑借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加快產業創新的步伐,避免行業內的同質化過度競爭等,將是使中國光伏行業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