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貓頭鷹科技
當?shù)貢r間2022年7月18日,Stellantis集團在阿姆斯特丹對外發(fā)布消息稱:該集團擬與廣汽集團有序終止成立于 2010 年 3 月的合資企業(y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廣汽菲克。
圖片來自Stellantis集團官網信息截圖
同一天,廣汽集團在發(fā)布消息作出回應,稱將與合作伙伴依法依規(guī)處理合資公司相關事宜。
圖片來自廣汽集團官網信息截圖
據(jù)Stellantis集團的表述,此前宣布的Stellantis 收購其合資企業(yè)多數(shù)股權的計劃缺乏進展,導致廣汽集團和 Stellantis 開始討論終止在中國生產和分銷 Jeep品牌產品的合資企業(yè)-廣汽菲克。
2022年1月份,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正式放開后,Stellantis集團便單方面宣布計劃將廣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但是,廣汽集團隨后表示“此發(fā)布行為未經我方認可”。3月份,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Carlos Tavares (唐唯實)再次提出提高持股比例一事,廣汽集團并未有所回應。
除了Stellantis集團追求單方控股失敗之外,廣汽菲克近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也是導致走向結束的原因之一。Stellantis 和廣汽集團將有序終止國內Jeep品牌汽車的生產,同時Stellantis 表示將在 2022 年上半年的業(yè)績中確認約 2.97 億歐元的非現(xiàn)金減值費用。
未來,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市場將專注于進口Jeep車,同時增加進口汽車的電氣化陣容。
圖片來自廣汽菲克官網
01 產銷歸零,豪情不在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廣汽菲克的話,那就是’“銷量一年不如一年”:
2021年廣汽菲克一共銷售了大約2萬輛汽車,這個數(shù)據(jù)甚至不及很多車企單一車型的單月銷量。
進入2022年,廣汽菲克很快墜落谷底,產銷量徹底歸零。
2022年四月,貓頭鷹車志曾致電廣汽菲克詢問工廠復工一事,得到的回應是受到疫情影響長沙工廠一直沒有復工。
現(xiàn)在從四五六月產銷情況看,廣汽菲克的工廠應該一直處于停產狀態(tài)。
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長沙工廠目前作為廣汽菲克在中國的“獨苗”,疫情可能會影響復工,但是從后來的發(fā)展看,更像是早早“有意”停產。恐怕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早就做好了“散伙”的準備,就看能談到什么程度,談得差不多了,就該對外公開了。
另外從Stellantis集團成立之后對廣汽菲克以及中國態(tài)度,也能看出“散伙”的端倪。
早在2021年,廣汽菲克廣州工廠停產,Stellantis集團在停產聲明中只是強調,集團成立之日起就將中國市場視為重要的戰(zhàn)略性市場,但是卻沒有給廣汽菲克帶來任何戰(zhàn)略性的舉措,任其 “自由落體”。
2022年3月,Stellantis集團公布了“Dare Forward 2030”戰(zhàn)略規(guī)劃,明確表示將積極擁抱新能源,但是新能源車型主要放在北美和歐洲兩大市場,而中國并非主戰(zhàn)場。
這一戰(zhàn)略被外界解讀為Stellantis集團在“戰(zhàn)略性”放棄中國市場。在其制定的2030年的目標中(擁有超過75款純電車型,全球純電汽車年銷量達500萬輛),北美和歐洲市場都非常明確的目標指導,但是對于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Stellantis集團表示將規(guī)劃輕資產商業(yè)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
彼時,唐唯實對外解釋稱,從2022年開始廣汽菲克將實施One Jeep戰(zhàn)略,出售廣州工廠相關資產,只保留長沙工廠。
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Stellantis集團未來顯然不會再向Jeep品牌身上投入太多
資源,長沙工廠很有可能也會被關掉。
現(xiàn)在,一語成讖,2009年動工,規(guī)劃總產能39萬輛(一期14萬輛、二期25萬輛)的長沙工廠,在過去10幾年里,從來沒有充分釋放自己的產能。當時合資雙方的豪情,也逐漸成了業(yè)內的“笑柄”。
02 二次回歸,曇花一現(xiàn)
2007年,菲亞特與南汽解除合資關系后退出了中國市場。兩年后在意大利羅馬,廣汽集團和菲亞特簽署合作協(xié)議,同年11月長沙工廠奠基開工,菲亞特重回中國市場。
2012年,伴隨著長沙工廠竣工,廣汽菲亞特首款國產車型菲翔同步量產下線。2014年又基于菲翔打造了兩廂版的致悅,同年,廣汽菲亞特全年銷量創(chuàng)下新高達到68090輛。眼看形勢一片大好,廣州工廠順勢上馬。
圖為廣汽菲克長沙工廠首款產品菲翔下線/來自廣汽菲克官網
然而世事難料,廣汽菲亞特的巔峰只停留在了2014年,隨后三年廣汽菲亞特連續(xù)3年銷量斷崖式下跌,2015年銷量31481輛,2016年12699輛,2017年2273輛,2018年,眼見翻盤無望,菲亞特再一次無奈退出中國。
就在廣汽菲亞特忙著在長沙建廠的那一年,克萊斯勒被菲亞特徹底拿下。2014年兩家公司完成合并,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正式和大家見面。
合并前一年,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廣汽集團三方在美國底特律簽署擴大在華生產、銷售乘用車合作的框架協(xié)議,合并后的第二年,Jeep品牌二次入華,廣汽菲亞特也正式更名為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菲克。
圖為三方簽署合作協(xié)議/來自廣汽菲克官網
Jeep的到來本為提高廣汽菲亞特合資公司的產能,和菲亞特形成雙品牌戰(zhàn)略,共同拓展中國市場。但是隨著菲亞特的日益衰落,Jeep成了廣汽菲克的“當家花旦”。
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廣汽菲克Jeep品牌銷量約為12.95萬輛,2017年在沒有任何新產品投放的情況下,銷量依然增長了56.5%,達到約20.27萬輛。
Jeep品牌的一鳴驚人讓人們見識到了“情懷”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北京吉普給很多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所以當Jeep重回中國市場后,才會有那么多人為“情懷”買單。
當然,這里也不能忽視代言的力量,那些年Jeep的代言人要么是商界大佬,要么就是一線大導演、大明星,“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這句廣告語也是廣為流傳。
在很多人的眼里Jeep是豪車,是牧馬人、大切,但是這些都是進口車型,并不來自廣汽菲克。所以當Jeep自由光在2018年成功登上央視“315晚會”時,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還確實 “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Jeep”。
質量問題被曝光后直接將Jeep的巔峰留在了2017年,2018年銷量下降38.8%至12.45萬輛,2019年降至7.3萬輛,2020年降至4.07萬輛,2021年降至2.04萬輛,2022上半年1861輛。
現(xiàn)在Jeep即將步菲亞特的后塵,雖然不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但也將更將邊緣化,畢竟買進口Jeep只是極少數(shù)人。
二進宮的菲亞特和Jeep為什么會再一次在中國市場折戟?
對此,汽車分析師、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菲亞特重回中國后推出的車型,產品力不足同時價格偏高。另外,銷售渠道也很薄弱,后來這些網點大部分還和Jeep共享。隨著SUV市場的火爆,這些經銷商開始放棄只有轎車的菲亞特,轉而專做Jeep SUV,使得菲亞特的處境更加艱難,最后只能再次退出。Jeep雖然前期銷量不錯,但是后續(xù)也沒有什么有競爭力的產品,再加上質量問題被央視曝光,市場上可選擇的SUV車型大量增加,消費者都轉向其他品牌了。真正買Jeep的人都去買進口的牧馬人、大切,國產Jeep逐漸就無人問津了。”
廣汽菲克總裁穆安澤也曾向媒體直言不諱地指出銷量的持續(xù)下跌的原因:“過去我們一直強調品牌的歷史、底蘊、核心價值觀,但卻忘記了與時俱進。2017年銷量達到頂峰之后出現(xiàn)了燒機油質量問題,對此我們沒有很好地解決該問題,拖得太久,影響到了品牌形象。此外,Jeep品牌在推新產品的節(jié)奏上也沒能跟上市場的腳步,對Jeep本身所代表的核心也有所忽略,導致其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03 一別兩寬,不說再見
經歷了“二進宮”的菲亞特和Jeep品牌:恐怕已經很難再打動中國消費者,第三次歸來幾乎無望,因此當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一別兩寬時,廣汽菲克也就不用再說再見。
而且對于Jeep品牌,Stellantis集團另有打算。據(jù)海外媒體報道稱,Stellantis集團高層曾對外透露,或會將Jeep品牌打造成豪華品牌,向更加高端的市場進軍,轉型成為繼路虎之后第二個專注于SUV車型的豪華品牌。
這樣的打算倒是非常符合當下Stellantis集團對于旗下品牌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美國市場主打克萊斯勒、Jeep、道奇,歐洲市場就是標致、雪鐵龍、歐寶、菲亞特等歐系品牌,豪華市場推瑪莎拉蒂、中高端市場推阿爾法羅密歐、DS等。各品牌“割據(jù)一方”,根據(jù)不同定位向不同的市場出擊,避免 “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尷尬。
但是,中國市場該怎么辦,Stellantis集團卻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圖為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Carlos Tavares/來自Stellantis官網
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Carlos Tavares (唐唯實)曾表示:“對于合并前的FCA與PSA來說,中國市場一直都是個棘手的問題。”
但是,在很多業(yè)內人士看來,即使現(xiàn)在看,中國市場對于Stellantis集團來說仍然還是個難題,甚至是個大難題,因為,Stellantis集團似乎始終不懂中國市場。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沒有車企想放棄或者說敢放棄,奔馳、寶馬、大眾、豐田、本田、通用、福特等都傾盡全力要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分一塊大蛋糕。
反觀Stellantis集團,戰(zhàn)略規(guī)劃中對中國市場的電氣化規(guī)劃只字不提,對于振興中國市場的問題,也沒有提及,似乎已經將中國市場放在未來規(guī)劃之外。Stellantis集團的態(tài)度無疑加劇了廣汽菲克在中國市場的困境。
伴隨著廣汽菲克的結束,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市場只剩下標致和雪鐵龍兩個來自PSA集團的品牌在進行國產化,未來Stellantis集團是否會將資源向標致和雪鐵龍傾斜,恐怕還要看二者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
對于菲亞特和Jeep而言,來時即巔峰,走時卻未成傳奇,只剩下一地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