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子怡
疫情第三年,旅游業仍受到影響。
業務布局全球的復星旅游文化集團(下稱“復星旅文”,01992.HK)國內業務受疫情影響表現不佳,上半年整體仍虧損。
復星旅文7月18日發布2022年上半年盈利預告顯示,上半年旅游運營的營業額同比增加約198.0%,相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約0.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虧損預期將介乎人民幣1.5億元至人民幣2.5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虧損人民幣20.05億元大幅收窄。
從業務收入構成來看,復星旅文收入主要包括度假村及旅游目的地運營、旅游相關物業銷售及旅游休閑服務等。
度假村及旅游目的地運營是復星旅文主要收入來源,去年該業務貢獻61.4億元的收入,占2021年總收入的66%。該部分業務核心收入貢獻來自于Club Med。
過去兩年,Club Med深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嚴重。據復星旅文2021年報披露,歐非中東、美洲及亞太地區Club Med營業額分別占總營業額的66%、24%及10%。
得益于各國持續解除旅行限制,Club Med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復蘇。
2022年上半年,Club Med錄得營業額(以不變匯率計)人民幣約57.43億元,較2021年上半年增長約336.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0.2%。
今年上半年,度假村的容納能力較2021年上半年增加約122.4%,占2019年同期約87.4%。全球床位平均入住率達到59.1%,較2021年上半年增長約16.5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相差6.0個百分點。2022年上半年平均每日床位價格約為人民幣1517.4元,以一致匯率計,較2021年及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約40.2%及19.3%。
復星旅文預計,2022年上半年,Club Med的未經審計凈利潤轉正,較2021年上半年大幅好轉,且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大多數水平。
可見,國際旅行雖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復星旅文的度假村業務顯現出強勁韌性。
回到中國市場,過去兩年,拉動復星旅文的業績主要是國內業務。
旅游物業開發銷售業務是復星旅文國內業務的“現金牛”。該業務去年實現收入達21.37億元,同比增長355.76%。
收入主要來自太倉復游城、麗江復游城及棠岸項目的物業交付。在2021年全年,復星旅文共交付560個太倉復游城單位、42個麗江復游城單位和7個棠岸項目單位。
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銷售下行。即便復星旅文管理層對太倉、麗江物業銷售業務充滿信心,但不可避免將受到影響。
復星旅文公告稱,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且本身處于業務發展早期,麗江復游城和托邁酷客的EBITDA預計將虧損。
此外,復星旅文國內最著名的三亞亞特蘭蒂斯營業額也大受影響。去年,三亞亞特蘭蒂斯年營業額創新高,達14.55億元,同比增長18.6%。
到2022年上半年,三亞亞特蘭蒂斯的營業額預計約人民幣4.87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約41.7%。三亞亞特蘭蒂斯的EBITDA利潤率預計將約為42.6%,其中,2022年前兩個月其錄得EBITDA利潤率約為57.8%。
對于復星旅文而言,投資布局的國際化確實分散不少風險,只是仍受疫情影響,不同地區業務恢復時間并不明朗,挑戰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