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林
7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錄得1.35,與2020年疫情沖擊最嚴重時候的相等,較一季度下降0.21,較上年同期下降0.74。
CIER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指數大于1,表明勞動力需求大于勞動力供給;指數小于1,表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
從月度來看,4-5月CIER指數下降明顯,6月有所回升。其中,4月指數為1.44,5月下降至1.27,6月略回升至1.35。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也顯示6月就業情況有所改善,失業率下降0.4個百分點至5.5%。
就行業而言,不同行業之間就業景氣極化程度進一步加大,2022年二季度,CIER指數最高和最低行業之間的差別倍數為31.43倍,高于一季度和2021年同期。
在就業景氣最好的十個行業中,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行業就業景氣度最高,CIER指數為4.40,中介服務居第二位,CIER指數為4.03。緊隨其后的物流/倉儲、娛樂/體育/休閑、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CIER指數也相對較高,分別為3.53、3.15、3.03。此外,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保險、酒店/餐飲、基金/證券/期貨/投資等五個行業也位列前十。
在就業景氣指數最低的十個行業中,就業競爭最激烈的四個行業為禮品/玩具/工藝美術/收藏品/奢侈品、能源/礦產/采掘/冶煉、環保、旅游/度假等行業,CIER指數分別為0.14、0.19、0.23、0.28。
從區域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就業指數仍然小于1,二季度分別錄得0.41、0.96、0.88。
京津冀繼一季度后再創新低,區域內四個中重點城市CIER指數均小于0.45,就業市場相對緊張,表現相對較好的天津也僅錄得0.44。
長三角地區二季度有所回升,在重點監測的15個城市中,CIER最小的南京錄得0.56,CIER超過1的有五個城市,分別為鎮江、揚州、寧波、常州、嘉興,其中嘉興最高,錄得1.67。
珠三角地區也在二季度再創新低,在監測的七個重點城市中,佛山、中山、東莞的CIER指數均高于1,廣州、珠海、深圳、惠州均小于1。
如果從不同城市等級觀察就業,可以發現,一線城市CIER指數最低,總體僅為0.66,其中,北京CIER指數僅為0.38,廣州、深圳分別為0.73、0.55,上海為0.98。新一線城市CIER指數為0.75,二線和三線等城市CIER指數為0.67、0.69。
除前述城市外,武漢作為新一線,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高,二季度錄得1.21;四線城市中,大慶錄得1.05,也是東北五個樣本城市中唯一大于1的城市;景氣度較差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和東北,大連錄得0.4,貴陽、哈爾濱、長春、太原、西安則不到0.4,呼和浩特、包頭、沈陽均不到0.3。
就企業而言,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就業景氣指數高于其他不同規模、不同性質企業。
大型企業二季度CIER指數仍然高于1,錄得1.03;中型企業降至0.62,接近2020年二季度的歷史最低值0.61;小型企業基本與一季度持平,弱于2020年二季度;微型企業二季度錄得0.47,再創新低,也弱于2020年同期。
各類性質企業二季度CIER指數均低于1。其中,上市公司的CIER指數最高,為0.86,民營為0.64,股份制、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分別為0.59、0.53、0.41,國企的CIER指數最低,為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