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財經
近日,巖石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上海證監局對公司下發的《立案告知書》,上市公司主體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貴酒”)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上海證監局依法立案調查。
雖然巖石股份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上海證監局的相關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事實上,此次信披違規并非是巖石股份的初犯。早在2016年,巖石股份為了蹭p2p熱度而改名為“匹凸匹”時,就曾因涉嫌信披違規而被立案調查。
但如今,換了名字和實控人的巖石股份再次跌倒在同一個地方,這不由得令人質疑巖石股份(上海貴酒)究竟是真心做白酒還是資本玩票,畢竟此前的巖石股份曾廣泛涉足過建筑材料、房地產開發、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股票簡稱更是經歷了數次變換,甚至還被不少投資者們戲稱為A股“更名王”。
那么現在剛踏入白酒賽道尚不足四年的巖石股份(上海貴酒)究竟發展如何?又能否長久經營下去?而此次的違規事件又會對上海貴酒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究一二。
新晉白酒妖股,卻被質疑虛假繁榮?
據天眼查APP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巖石股份實現營收約6.03億元,同比增長656.81%;實現凈利潤約6192.8萬元,同比增長671.99%。
其中,酒類業務是其實現營收大幅度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貢獻了5.84億元,同比增長893.24%,占總營收的96.9%。而進一步細分來看,其酒類業務營收主力為醬香型白酒產品,2021年實現營收約4.68億元,占比超80%,比上年同期營收翻了十倍有余。
雖然從營收規模上來看,上海貴酒距離水井坊、五糧液等白酒老玩家們仍有著極大的實力差距,但從業績增速來看,巖石股份已經稱得上是一支當之無愧的妖股。畢竟在2019年年初,巖石股份的股價尚在5元/股徘徊,而截止到今年7月14日,其股價已經飆升到26.92元/股,市值接近百億。
但巖石股份這種放衛星式的業績增長,不僅遭到了眾多媒體的質疑,更引來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尤其是在去年巖石股份公布完年中報后,上交所便三度下發問詢函,要求其對經營情況以及業績真實性、股價及控股股東增持、“貴酒”商標訴訟案件、公司證券簡稱多次變更是否蹭市場熱點等問題給出相應答復。
盡管巖石股份在短暫延期之后一一做出了回應,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媒體質疑巖石股份的業績“虛胖”,理由有兩點:一是其關聯交易占比較大,可能存在“左手倒右手”做大業績的嫌疑。
據巖石股份回復上交所問詢函2021年上半年業績數據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前5大客戶中三個均為上海貴酒的關聯方。金花酒業、貴釀酒業、貴州貴釀酒業均是實控人控制的關聯企業,貢獻業績占上半年的21%。
特別是其中的金花酒業,在上海貴酒2020年全年實現的4591萬元銷售額中,與金花酒業發生的就有4156萬元。而公開信息顯示,金花酒業的主要銷售客戶為貴釀酒業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貴酒有限公司,其實控人為巖石股份的實控人韓嘯的父親韓宏偉。并且在2021年全年,巖石股份再次向金花酒業、貴釀酒業在內的一眾關聯方銷售了價值約5458萬元的商品、基酒以及包材等,約占總營收的十分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上海貴酒如此大比例的關聯交易,確實很難不令人質疑其亮眼業績背后的含金量價值幾何。
二是其放衛星式的業績增長或許來自短期內經銷商數量暴漲下的渠道壓貨,長期來看并不具備可持續爆發的市場動銷能力。
財報顯示,2021年初,上海貴酒有各類經銷商336家。而到2021年末,經銷商數量增加了3293家,減少了427家,最終為3200家,經銷商數量一年就同比增長了近9倍,渠道鋪貨的業績貢獻可想而知。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白酒行業渠道壓貨較為普遍,所以不少酒企的數據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市場水分,并不能完全代表品牌終端的真實銷量。而有意思的是,到了2022年一季度,上海貴酒的營收增速便有所放緩,營收同比增長161.05%,凈利同比增長僅8.22%,較2021年明顯下滑。
關于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巖石股份表示主要為公司銷售費用大幅增加所致。一季報顯示,上海貴酒銷售費用約為9068萬元,同比增長1580.25%,銷售費用率近40%。而銷售費用的巨額投入也直接導致其經營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幅減少91.27%至1628.4萬元。
盡管巖石股份對此解釋為“公司廣告宣傳、市場投入和營銷人員持續增加”,但這是否意味著上海貴酒的市場動銷壓力可能并不輕松,而此前的業績大增也似乎的確與經銷商渠道壓貨有關?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上海貴酒一季度的頹勢或許還與經銷商拓展速度放緩,疫情影響和消費市場整體預冷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無論怎樣,上海貴酒的起步沖刺階段已經過去了,即便是現在選擇大手筆的銷售投入,但恐怕也很難再重現2021年的增長勢頭了……
后資本化時代,先天不足恐成上海貴酒無解難題?
從白酒宏觀市場風向變化來看,雖然此前在資本的助推下醬酒熱度達到了市場巔峰,但隨著醬酒“資本含量”的不斷增高,監管層面的“醒酒”動作也隨之降臨。去年8月20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了《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當日下午的主題正是對“資本圍獵白酒”話題的討論。
再加上此前高層:“做好白酒市場和白酒資本行為的監管”的行業定調,外界對于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酒資本熱開始趨于冷靜理智。最直接的表現是去年醬酒熱潮時,宣布要去茅臺鎮跨界收購醬酒企業的兩家上市公司——眾興菌業(002772.SZ)和吉宏股份(002803.SZ)在此之后紛紛公告終止收購,而兩家企業放棄白酒的理由一致,均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愈發考驗各大酒企們的產品力、產能、渠道和品牌等市場基本功。但據向善財經觀察,半路出家的上海貴酒似乎正面臨著先天不足的無解難題。
一是產品力層面,眾所周知,在白酒三大香型中,醬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最看重窖池,比如瀘州老窖和國窖1573等更是直接用窖池年齡來命名產品。而在這方面,從2019年踏足白酒賽道以來,巖石股份直到2021年才實現白酒產品的自產自銷。截至目前,其旗下的白酒生產企業分別是收購而來的貴州仁懷高醬酒業和江西章貢酒業。
其中,高醬酒業雖然出身于貴州茅臺鎮,但此前也僅是貼牌生產醬酒的小酒廠而已。并且在巖石股份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還顯示,高醬酒業成立于2010年,并且從2015年起酒廠就已停工,直到2019年才逐步復工。至于章貢酒業雖然是一家老字號酒企,但卻是江西區域市場的二線品牌,產品結構與產品檔次并不高,而且主產的還是濃香型白酒,并非是上海貴酒的營收主力。
但在這種情況下,上海貴酒主攻高端與次高端市場的白酒產品價格卻并不便宜,比如旗下的天青貴釀53°醬香型大曲坤沙白酒500ml ,單瓶售價高達1519元,而五糧液52度普五第八代款500ml,單瓶建議零售價也不過1499元。或許正是因為產品價值與價格不對等,所以上海貴酒才不得不在今年一季度加大銷售投入,從而緩解終端市場動銷壓力?
二是產能層面,據巖石股份年報披露,2021年高醬酒業設計產能每年1500噸,實際產能每年1600噸。但有意思的是,同時年報還顯示醬香白酒的生產量僅810.07千升,并且表示生產量主要為高醬酒業2021年度生產量。
兩組數據前后之間如此大的產量缺口,如果不是虛假披露的原因,那就意味著高醬酒可能有將近一半的實際產能都來自于外購基酒的貼牌生產。畢竟巖石股份在年報中也直言道“除了公司自己生產外,對于部分中端醬酒,濃香型酒,果酒等產品,主要通過第三方貼牌加工形式進行外采”。
但如此大規模的外采貼牌,上海貴酒又能否保證旗下醬酒產品的品質?畢竟大曲醬香型白酒的特點就是生產周期和貯存時間長,因而才造就了醬酒市場的供不應求。
或許上海貴酒正是意識到了基酒自給率的不足,在今年5月份中集安瑞科公布中標上海貴酒旗下高醬酒業1萬噸醬香型白酒技改項目訂單,項目包含白酒儲罐庫5座和1座勾調車間的建設。雖然該中標項目展露出了上海貴酒加碼醬酒市場的野心,可如此重大的擴產能事件,巖石股份卻沒有主動及時公告,外界也僅是從中標公司披露信息后得知,所以這也成了外界猜測此次上海貴酒被調查的原因之一。
三是品牌層面,最大的問題在于上海貴酒與貴州貴酒的“貴”字號商標之爭。貴州貴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關于上海貴酒名字的由來,2018年年初,巖石股份控股股東上海存碩實業收購了貴州仁懷市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后成立了貴釀酒業有限公司。
但或許是為了蹭貴州貴酒和醬酒茅臺鎮的“金字招牌”,又或許是因為新成立的貴釀酒業中帶有“貴”字的緣故,2019年11月,上海存碩實業主動更名為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從而首次擁有“貴酒”的稱呼。并在2019年12月3日,將旗下的巖石股份全稱也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上海貴酒就與貴州貴酒結下了“貴”字號商標的糾紛。
2020年3月,巖石股份收到法院的傳票,貴州貴酒起訴包括巖石股份在內的上海貴酒酒業銷售有限公司、貴州貴釀酒業有限公司等4被告侵害商標權,要求被告方賣的酒不能再用“貴”字號,公司名稱也要改,不得以“貴”為核心字號。另外還要賠償損失500萬。
2021年7月13日南京中院一審判決,巖石股份及關聯方的部分帶“貴”字號的酒不得再生產、銷售,貴州貴酒獲賠100萬。
盡管巖石股份對此表示“判賠的100萬系貴州貴釀公司及上海貴酒銷售公司的相關商標侵權行為,和上市公司——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巖石股份)無關。”但勝訴的洋河和貴州貴酒卻并不認可該判決結果,并上訴到江蘇高院。而江蘇高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又發回南京中院重審,至今尚未得出并公布審理結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上海貴酒和貴州貴酒的商標之爭發回重審,但在一審判決過程中,已基本認定上海貴酒部分侵權的事實。這對上海貴酒來說,無疑是個危險的訊息。
所以總的來看,盡管在2021年的起步沖刺階段,上海貴酒表現出了極強的市場沖勁,但由于起步較晚,產品、產能和品牌等白酒基本功尚不扎實,所以上海貴酒想要在未來的白酒馬拉松競賽中延續昨日的輝煌,恐怕要面臨著不小的增長壓力。
不過既然巖石股份和韓家父子有志于講好白酒故事,那么相信其已經做好了與茅臺、五糧液和貴州貴酒們同臺競爭的準備。
參考文章:
《從匹凸匹到巖石股份:上海貴酒集貼牌、關聯交易、信披違規、商標糾紛頑疾一身》 新浪財經
《上海貴酒再被立案調查,業績高增長的背后有哪些“隱情”?》 勝馬財經SMCJ
(本文只做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入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