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象網 謝小丹
編輯|王曉寒
2021年,不少消費電子品牌在海外都收獲滿滿。海爾集團年報顯示,其2021年海外經營利潤增長48.1%。崛起于海外市場的安克創新在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34%,首次沖破百億大關,達到125億元。
這些企業正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代表。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出口國,根據國家海關統計數據,以及Meta發布的《家電及3C產品出海白皮書》顯示,2021 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總規模為1.44萬億,其中消費電子產品大約占出口總金額的四分之一。
而“中國制造”也早已超越了貼牌代工的階段,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海爾、聯想、華為、小米等多個世界知名品牌,更有安克創新、石頭科技等智能硬件新勢力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在2022年,全球消費市場動蕩頻繁,但智能硬件行業仍保持著高速增長的確定性,出海尋找增長第二曲線已成為中國消費電子品牌共同的選擇。
一、中國硬件涌向世界舞臺
在整個2021年,由于疫情期間遠程辦公與在家娛樂的需求激增,從全球出貨量上來看,根據IDC最新報告數據,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為8.95億臺,同比增長11.7%,智能硬件賽道持續穩健增長。
借著這波紅利,不少中國智能硬件品牌正憑借著長久以來在制造領域積累的人才、市場等優勢,成為世界智能硬件賽道的主力軍。從2021年5月Google和Kantar在深圳聯合發布了2021 凱度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榜單來看,10強中,消費電子品牌占據了6席,而傳統家電品牌海爾、海信也早早地布局了智能硬件賽道。
這些品牌的集體涌現離不開“中國制造”長期積淀的結果,從中國走向世界,智能硬件企業便能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從海爾智家、小米公布的2021年財報數據來看,其海外營收都已占據整體營收的半壁江山。
而這種長期積淀的另一重優勢在于,中國也涌現了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持續加大對智能硬件賽道的投入。無一例外,他們中國依托著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將來自中國的產品送往世界。
2021年,一加聯合創始人裴宇(Carl Pei)成立的新品牌NOTHING,截至目前,NOTHING已推出了無線耳機和智能手機兩款產品,而未來,裴宇還將涉足音頻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設備,進一步探索智能硬件創業的可能。直到現在,NOTHING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但依然設立了中國團隊,將供應鏈大部分都放在中國。
2022年初,安克創新宣布投入8億用于“深圳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升級項目”,積極研發智能硬件產品技術,不斷提升智能充電、智能家居、智能音頻、智能車載等智能硬件的功能與性能,還向智能硬件大賣家智巖科技增投了4000萬元,持續在智能硬件方向上布局。
2022年6月28日晚間,上海創米數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擬融資6.44億元,計劃投入新一代智能家居產業化項目、創米云平臺開發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依托于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和海外智能硬件賽道的紅利,中國正成為智能硬件創業的熱土,而這些品牌自誕生起,就具備全球化視野,把海外市場作為自己的戰略部署之一,像小米、安克創新等出海優等生早已實現了將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
然而,眾多出海智能硬件企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一,在于全球消費市場環境的突變。 進入2022年,全球消費市場忽然劇變。隨著海外疫情的緩解,消費者正迅速回歸線下,疫情帶來的電商紅利逐漸退去,但通脹和利率走高正在侵蝕消費者們的消費能力。
蘋果產品著名分析師、天風國際郭明錤也提醒道,目前大部分消費電子品牌砍單只反映國際關系對各國市場需求的影響。這些品牌仍沒考慮,或還不承認包括全球通脹、歐洲經濟受到的傷害以及中國疫情再起等事件對消費信心與出貨預估的進一步影響。
其二,則是市場內卷的加劇,品牌與品牌之間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
僅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國內品牌如小米、石頭、科沃斯等都在積極出海,美國iRobot、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韓國三星等全球性品牌也在掃地機器人領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同質化競爭異常明顯,在產品差異性不足的情況下,品牌內卷情形尤為激烈。
不過,危機之中,智能硬件賽道上的機遇仍在。如隨著AR/VR硬件熱度的持續提升,市場爆發近在眼前,智能硬件企業或將迎來智能化設備更新換代需求加劇的紅利,新能源智能汽車也是不少企業布局的方向之一。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達1123萬臺,同比增長92.1%,頭部大廠、創業團隊、資本機構紛紛加碼進入。按照該機構預測,2023至2025年間,AR消費級市場或將有爆款級應用產生。
機遇與挑戰并存之下,變革和轉型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選項。
三、智能硬件出海面臨四重難題
在智能硬件產品的發展仍將保持物聯化、生態化、全球化、場景化、智能化的態勢之下,企業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順應技術洪流,進一步夯實技術和服務基礎,而智能硬件企業也必然面臨全球連接性、安全合規性、智能創新性、生態協作性等四重難題。
首先,智能硬件品牌走向從單品智能到互聯智能,從推廣單一產品到“產品+場景應用”結合發展道路,便意味著在連接力方面,智能硬件產品在地域、數量、品類的無限擴展,為產品的連接帶來巨大挑戰。
美的在2014年提出了實現全品類產品智能化的目標,搭建起了一個物聯網云平臺,連接所有家電產品,整合各類資源,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家居服務,同時還允許其他設備廠商接入,降低其智能產品在云端投入的成本。由于美的產品的用戶遍及全球,需要為北美、歐洲、中東等地區的用戶提供及時、穩定、可靠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美的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建立起安全、穩定可靠、運維方便、服務范圍涵蓋全球的智能家居平臺。
其次,如何確保設備安全、數據保護和用戶信息、遠離窺探者是頭等大事,AI×IoT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會面臨各式各樣的網絡安全威脅,尤其是從通信入手的對聯網產品和云端的攻擊,網絡劫持、中間人攻擊等手段層出不窮,進而導致各種數據泄露。 而全球化布局則意味著智能硬件企業還需要全球安全合規的動態復雜性,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對數據合規性都有嚴苛要求。
第三則是智能創新性,智能功能的開發和部署成本高,在競爭越發激烈的智能硬件賽道,尤其是同類企業互相內卷的情況下,如何快速應對市場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成了每個企業必須面臨的挑戰。
最后,生態協作性對智能硬件企業同樣至關重要,智能硬件全生態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研發、生產、流通、應用與運營四個環節,“中國硬件產業鏈+云服務+本地化品牌服務”協同發展已成為AloT國際產業鏈出海的一套最優組合。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協同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共贏,在產品、體驗、物流、 技術等多維度進行全球優化創新,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