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躲過了“雪糕刺客”,迎來了“機票刺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躲過了“雪糕刺客”,迎來了“機票刺客”

燃油附加費為什么一直在不斷的漲價?接連的漲價會影響游客出行選擇嗎?

文|聞旅 朱月靜

編輯|郭鴻云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伴隨日落,看看沙漠的星空……這本來是鄭州的李女士今年休假想要去體驗的事情。然而,就在出行之前,她搜索了鄭州到寧夏的航班,發現機票價格只需要200元,但機建燃油費用卻高達250元。她和朋友笑稱“機建燃油一趟250,它搶錢就算了,送我機票還要贈一句250。”

聞旅在平臺上查詢到的機票信息

李女士經歷的機建燃油費高過機票并非是個例。近期不少消費者都在網絡平臺上“吐槽”燃油費漲價的事情,還有網友說,“我要學習坐高鐵了”“我也想為國家航空做貢獻,機建燃油費直接給我勸退了”。

據悉,自2022年7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上調。其實這并不是今年第一次燃油費漲價,此前,6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上調,調整之后燃油附加費相比年初上漲7倍,對于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80元燃油附加費,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140元。那么,燃油附加費為什么一直在不斷的漲價?接連的漲價會影響游客出行選擇嗎?恰逢暑期,燃油附加費的上漲又會給航司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罕見的燃油附加費五連漲

燃油附加費又雙叒叕的漲了。

6月30日,多家國內航司發布通知稱,自2022年7月5日起,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國內航線燃油收取標準為: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幣10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幣200元。

聞旅通過梳理資料發現,這是今年2月恢復征收燃油附加費以來的第五次漲價。自今年1月5日,國內航線取消了燃油附加費的征收。2月5日,燃油費恢復征收,800公里以下和以上航段分別收取10元和20元。3月5日,部分航司調整為20元和40元。4月5日,燃油附加費第二次上漲,達到50元與100元。5月5日,上調為60元和120元。到6月5日,已分別上漲至80元和140元,而這也是我國自2000年開始征收燃油附加費以來的最高收取標準。

所謂燃油附加費指的是航空公司收取的反映燃料價格變化的附加費。根據民航局規定,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采取與航空煤油價格聯動的機制,由航空公司在規定范圍內自主確定具體收取標準。

對于航空燃油附加費上漲的原因,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秘書長朱耀春表示,今年以來,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經歷了從恢復征收到五連漲,7月5日調整后已經相比年初上漲9倍。燃油附加費能緩解航空公司部分成本壓力,但實際上只能覆蓋航油價格上漲的約1/3,大部分航油成本增加還是需要航空公司自己消化和承擔。

此外,今年受俄烏沖突直接影響,航油價格在去年已經同比大幅上漲的基礎上,繼續攀升,3月份航油價格突破6000元/噸,超過2020年最低價的3倍。4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7000元/噸,6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8000元/噸,7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9000元/噸,航司支付價格超過10000元/噸。預計全年航空公司因此增加成本超過800億元。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認為,航空燃油費最新一輪上調正值暑運旺季,航空公司面臨空前的高油價也是無奈之舉。“對于航司而言,當航油價格達到了燃油費上調的臨界點后,是否要上調燃油費不僅是一個政策機制問題,更是一個經營策略問題,不同的航司會有不同的判斷,它們會權衡運營成本、市場份額、競品以及競爭對手的反應等多方面因素。”

他還進一步談到,目前,燃油費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繼續上調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民航相對于高鐵的競爭力,特別是800公里以內的航線與高鐵的競爭會更加突出。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此番漲價還與航空業近年來受到沖擊有關,“疫情以來,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嚴重,國內航空公司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此前采取的打折促銷、隨心飛年卡等活動,作用并不明顯。”根據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2021年度財報,三家航空公司虧損分別為166億元、122億元、121億元。

至于未來油價是否還會上漲或者什么時候回歸穩定,朱耀春稱,燃油附加費的調整機制是與航油價格聯動的,目前看布倫特燃油價格從最高130美元/桶,已回落至100美元左右,國際油價有所回落,未來燃油附加費有可能迎來調整的趨勢。

漲價、漲價,OTA開啟“補貼大戰”

近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暑期出行旺季來臨,大眾出行意愿回升。根據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5日15點,全國暑期出行的機票預訂量增幅明顯,7月1日—3日環比上一周末(6月24日—26日)預訂量增長26%。7月4日適逢上一階段燃油附加費調整最后一日,全國機票預訂量出現高峰,去哪兒平臺7月4日預訂量趕超2019年同期,為今年最高。

與此同時,航班管家數據最新顯示,在暑運開始的首個周日(7月3日),民航執行國內客運航班量達10266班次,這是自今年2月28日以來首度突破1萬班次。并且,該航班量水平達到了去年同期81.83%的水平。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分析,從端午之后,全國民航的預訂量開始逐步增加,進入暑期后,大家出行意愿上漲,整體上看7月4日行業出票量達到今年新高,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7成。

一邊是暑期,一邊是高漲的機建燃油費,面對“機票刺客”,未來旅客是否還會繼續選擇航空出行?

程超功表示,燃油附加費上漲,對于價格不敏感的商旅人群而言影響不大,對探親、旅游客群的出行決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中短途出行,他們可能會更多選擇高鐵出行。“燃油附加費上漲消息發出后,很多消費者趕在價格上漲前出行,平臺機票的搜索和預訂量在短期出現小峰值。”

對此,朱耀春分析,高額的燃油附加費,客觀上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成本。雖然目前疫情有所緩和,暑運開始旅客出行需求增加,征收較高的燃油附加費對需求的抑制暫時不明顯,但是仍然會抑制部分航空出行的增量和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航空市場恢復。

面對機票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游客的出行需求,OTA在線旅游平臺也推出了針對性的燃油費產品。同程旅行推出了燃油費次卡,且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進行調整。比如用戶通過同程旅行App預訂機票時,可以在訂單填寫頁面購買128元的機建燃油次卡,獲得3次機建燃油費抵扣權益,每次抵扣金額上限為100元,最高可為用戶節省172元的機建燃油費。從數據上來看,這樣的產品也受到消費者非常積極的反饋,燃油次卡在APP端的銷量自7月1日起相較此輪燃油費漲價消息發布前翻了10倍。

此外,飛豬推出機票燃油費補貼,包括燃油費5折、3張燃油費折扣券等活動,補貼時間為7月4日至8月31日,覆蓋整個暑期。去哪兒平臺推出了機建燃油費次卡,用戶在預訂機票時購買88元的機建燃油次卡,可以分三次抵扣總計150元的機建燃油費用,累計最多可幫用戶節省62元。

去哪兒機票總監任天分析:“去哪兒數據顯示,6月份燃油附加費支出比5月份增加近五成。燃油附加費新規下,每張機票成本將增加20-60元,此次上線的優惠券包,一定程度可以降低用戶暑期旅游的出行成本。”

朱耀春對此分析稱,雖然多家OTA平臺推出補貼措施,但是燃油附加費屬于剛性成本,補貼作為短期營銷的手段,作用主要是搶占市場份額,平臺必然會通過其他渠道找補回來。因此這種補貼行為可以短期刺激消費者出行,但是蛋糕未必可以做大,一旦補貼暫停,需求將急速回落,或者轉移到其他出行方式上去。

民航業能借暑期“回血”嗎?

疫情已經進入到第三年,對于航空業的影響仍是巨大的。日前,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在2022年全國民航年中工作會議中透露,“受疫情反復沖擊,上半年民航運輸生產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時只有2967班,僅為2019年同期17.8%,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

宋志勇還指出,疫情前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2019年利潤總額達549億元,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超過了2020、2021全年的虧損額,截至目前,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2%,較疫情前上升11.9個百分點,12家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00%。”

另據航班管家報告顯示,今年1-2月,由于假期、春運等因素影響,整體上航班量屬于上半年較好的兩個月。3-4月由于深圳、上海相繼靜態管理,全國多地出現本土病例,出行政策加緊,同時疊加航空事故,總體上屬于民航上半年最暗淡的兩個月。

來源航班管家

然而,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發布,航空業開始逐漸復蘇,比如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縮短、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行程卡查詢范圍由14天變為7天等。其中,在行程卡“摘星”后,攜程平臺上多個熱門旅行目的地的搜索量增長超300%,用戶旅游出行意愿進一步高漲。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消息發布半小時內,平臺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180%,酒店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220%。

與此同時,伴隨暑期的到來,各大航司也開始調整航線布局。比如東航針對暑運旅客旅游出行比例高等特點,在內蒙、西北地區開通航線;南航則是在今年暑運季計劃執行航班超16萬班次;此外,京滬航線也在加速恢復中。7月以來,已有東航、國航、吉祥等多家航司宣布逐步恢復京滬航班。

根據航班管家發布的2022年暑運民航運行預測簡報,今年暑運全民航計劃執行航班量近9.2萬班次,日均計劃航班量1.5萬班次,同比2021年暑運計劃航班量下降9.0%,同比2020年計劃航班量下降 6.8%,總體上與2019年實際航班量持平。此外,暑運前半段票價處于上升趨勢,到7月中旬部分日期經濟艙平均票價已超過2019年同期。

在航空業邁入復蘇進程的同時,各航司還在布局未來市場。7月1日,三大航接連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空客公司簽訂協議,向空客公司購買A320NEO系列飛機。其中,國航與其子公司深航共購買96架,東航購買100架,南航購買96架。

 

來源航空公司公告

對于購買新飛機的原因,三家航司均在公告中提出,飛機交易有助于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力。南航在公告中指出,當前是飛機引進談判的有利窗口期,公司利用當前時機有利于爭取更佳購機條件,本次飛機交易也有助于增強公司市場競爭。東航也表示,在航空市場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引進飛機有利于爭取更優的商務條件,公司在飛機價格和其他一些商務條款等方面獲得了比過往更優的條件。

而談到下半年航空業發展的情況,朱耀春表示,總體來看,近期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外疫情反彈明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很大。但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整體趨穩,民航即將迎來暑運,只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及時完善防控措施,下半年民航運輸量將呈現不斷恢復回升態勢,到四季度國內航線有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0%以上。

“目前已進入暑運,在國內疫情趨于平穩的前提下,不含稅機票價格預計會上升至800元以上,在9月份暑運結束后預計會有一定回落。航空公司或OTA平臺可以抓住暑運的契機,以及疫情緩和的窗口期,努力組織運力恢復和機票銷售工作,爭取三季度取得盈利。”

程超功分析,目前,國內的疫情防控政策越來越科學精準,各種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接力出臺,為下半年的經濟復蘇注入了更多確定性,旅游業未來的復蘇有較高確定性,應該會越來越好,大家的信心會逐漸增強。因此,我非常期待下半年整個行業能夠重新開啟向上復蘇的軌道,旅游市場在下半年的暑期、中秋、十一黃金周等主要節點都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參考資料:

【1】近14年新高!燃油費又雙叒叕漲了;客運量回升,航班量走出最低谷,民航業拐點來了?來源:e公司

【2】民航上半年虧損超千億,12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躲過了“雪糕刺客”,迎來了“機票刺客”

燃油附加費為什么一直在不斷的漲價?接連的漲價會影響游客出行選擇嗎?

文|聞旅 朱月靜

編輯|郭鴻云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伴隨日落,看看沙漠的星空……這本來是鄭州的李女士今年休假想要去體驗的事情。然而,就在出行之前,她搜索了鄭州到寧夏的航班,發現機票價格只需要200元,但機建燃油費用卻高達250元。她和朋友笑稱“機建燃油一趟250,它搶錢就算了,送我機票還要贈一句250。”

聞旅在平臺上查詢到的機票信息

李女士經歷的機建燃油費高過機票并非是個例。近期不少消費者都在網絡平臺上“吐槽”燃油費漲價的事情,還有網友說,“我要學習坐高鐵了”“我也想為國家航空做貢獻,機建燃油費直接給我勸退了”。

據悉,自2022年7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上調。其實這并不是今年第一次燃油費漲價,此前,6月5日起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上調,調整之后燃油附加費相比年初上漲7倍,對于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80元燃油附加費,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140元。那么,燃油附加費為什么一直在不斷的漲價?接連的漲價會影響游客出行選擇嗎?恰逢暑期,燃油附加費的上漲又會給航司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罕見的燃油附加費五連漲

燃油附加費又雙叒叕的漲了。

6月30日,多家國內航司發布通知稱,自2022年7月5日起,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國內航線燃油收取標準為: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幣10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幣200元。

聞旅通過梳理資料發現,這是今年2月恢復征收燃油附加費以來的第五次漲價。自今年1月5日,國內航線取消了燃油附加費的征收。2月5日,燃油費恢復征收,800公里以下和以上航段分別收取10元和20元。3月5日,部分航司調整為20元和40元。4月5日,燃油附加費第二次上漲,達到50元與100元。5月5日,上調為60元和120元。到6月5日,已分別上漲至80元和140元,而這也是我國自2000年開始征收燃油附加費以來的最高收取標準。

所謂燃油附加費指的是航空公司收取的反映燃料價格變化的附加費。根據民航局規定,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采取與航空煤油價格聯動的機制,由航空公司在規定范圍內自主確定具體收取標準。

對于航空燃油附加費上漲的原因,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秘書長朱耀春表示,今年以來,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經歷了從恢復征收到五連漲,7月5日調整后已經相比年初上漲9倍。燃油附加費能緩解航空公司部分成本壓力,但實際上只能覆蓋航油價格上漲的約1/3,大部分航油成本增加還是需要航空公司自己消化和承擔。

此外,今年受俄烏沖突直接影響,航油價格在去年已經同比大幅上漲的基礎上,繼續攀升,3月份航油價格突破6000元/噸,超過2020年最低價的3倍。4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7000元/噸,6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8000元/噸,7月份航油出廠價格突破9000元/噸,航司支付價格超過10000元/噸。預計全年航空公司因此增加成本超過800億元。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認為,航空燃油費最新一輪上調正值暑運旺季,航空公司面臨空前的高油價也是無奈之舉。“對于航司而言,當航油價格達到了燃油費上調的臨界點后,是否要上調燃油費不僅是一個政策機制問題,更是一個經營策略問題,不同的航司會有不同的判斷,它們會權衡運營成本、市場份額、競品以及競爭對手的反應等多方面因素。”

他還進一步談到,目前,燃油費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繼續上調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民航相對于高鐵的競爭力,特別是800公里以內的航線與高鐵的競爭會更加突出。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此番漲價還與航空業近年來受到沖擊有關,“疫情以來,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嚴重,國內航空公司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此前采取的打折促銷、隨心飛年卡等活動,作用并不明顯。”根據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2021年度財報,三家航空公司虧損分別為166億元、122億元、121億元。

至于未來油價是否還會上漲或者什么時候回歸穩定,朱耀春稱,燃油附加費的調整機制是與航油價格聯動的,目前看布倫特燃油價格從最高130美元/桶,已回落至100美元左右,國際油價有所回落,未來燃油附加費有可能迎來調整的趨勢。

漲價、漲價,OTA開啟“補貼大戰”

近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暑期出行旺季來臨,大眾出行意愿回升。根據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5日15點,全國暑期出行的機票預訂量增幅明顯,7月1日—3日環比上一周末(6月24日—26日)預訂量增長26%。7月4日適逢上一階段燃油附加費調整最后一日,全國機票預訂量出現高峰,去哪兒平臺7月4日預訂量趕超2019年同期,為今年最高。

與此同時,航班管家數據最新顯示,在暑運開始的首個周日(7月3日),民航執行國內客運航班量達10266班次,這是自今年2月28日以來首度突破1萬班次。并且,該航班量水平達到了去年同期81.83%的水平。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分析,從端午之后,全國民航的預訂量開始逐步增加,進入暑期后,大家出行意愿上漲,整體上看7月4日行業出票量達到今年新高,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7成。

一邊是暑期,一邊是高漲的機建燃油費,面對“機票刺客”,未來旅客是否還會繼續選擇航空出行?

程超功表示,燃油附加費上漲,對于價格不敏感的商旅人群而言影響不大,對探親、旅游客群的出行決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中短途出行,他們可能會更多選擇高鐵出行。“燃油附加費上漲消息發出后,很多消費者趕在價格上漲前出行,平臺機票的搜索和預訂量在短期出現小峰值。”

對此,朱耀春分析,高額的燃油附加費,客觀上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成本。雖然目前疫情有所緩和,暑運開始旅客出行需求增加,征收較高的燃油附加費對需求的抑制暫時不明顯,但是仍然會抑制部分航空出行的增量和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航空市場恢復。

面對機票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游客的出行需求,OTA在線旅游平臺也推出了針對性的燃油費產品。同程旅行推出了燃油費次卡,且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進行調整。比如用戶通過同程旅行App預訂機票時,可以在訂單填寫頁面購買128元的機建燃油次卡,獲得3次機建燃油費抵扣權益,每次抵扣金額上限為100元,最高可為用戶節省172元的機建燃油費。從數據上來看,這樣的產品也受到消費者非常積極的反饋,燃油次卡在APP端的銷量自7月1日起相較此輪燃油費漲價消息發布前翻了10倍。

此外,飛豬推出機票燃油費補貼,包括燃油費5折、3張燃油費折扣券等活動,補貼時間為7月4日至8月31日,覆蓋整個暑期。去哪兒平臺推出了機建燃油費次卡,用戶在預訂機票時購買88元的機建燃油次卡,可以分三次抵扣總計150元的機建燃油費用,累計最多可幫用戶節省62元。

去哪兒機票總監任天分析:“去哪兒數據顯示,6月份燃油附加費支出比5月份增加近五成。燃油附加費新規下,每張機票成本將增加20-60元,此次上線的優惠券包,一定程度可以降低用戶暑期旅游的出行成本。”

朱耀春對此分析稱,雖然多家OTA平臺推出補貼措施,但是燃油附加費屬于剛性成本,補貼作為短期營銷的手段,作用主要是搶占市場份額,平臺必然會通過其他渠道找補回來。因此這種補貼行為可以短期刺激消費者出行,但是蛋糕未必可以做大,一旦補貼暫停,需求將急速回落,或者轉移到其他出行方式上去。

民航業能借暑期“回血”嗎?

疫情已經進入到第三年,對于航空業的影響仍是巨大的。日前,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在2022年全國民航年中工作會議中透露,“受疫情反復沖擊,上半年民航運輸生產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時只有2967班,僅為2019年同期17.8%,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

宋志勇還指出,疫情前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2019年利潤總額達549億元,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超過了2020、2021全年的虧損額,截至目前,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2%,較疫情前上升11.9個百分點,12家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00%。”

另據航班管家報告顯示,今年1-2月,由于假期、春運等因素影響,整體上航班量屬于上半年較好的兩個月。3-4月由于深圳、上海相繼靜態管理,全國多地出現本土病例,出行政策加緊,同時疊加航空事故,總體上屬于民航上半年最暗淡的兩個月。

來源航班管家

然而,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發布,航空業開始逐漸復蘇,比如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縮短、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行程卡查詢范圍由14天變為7天等。其中,在行程卡“摘星”后,攜程平臺上多個熱門旅行目的地的搜索量增長超300%,用戶旅游出行意愿進一步高漲。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消息發布半小時內,平臺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180%,酒店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220%。

與此同時,伴隨暑期的到來,各大航司也開始調整航線布局。比如東航針對暑運旅客旅游出行比例高等特點,在內蒙、西北地區開通航線;南航則是在今年暑運季計劃執行航班超16萬班次;此外,京滬航線也在加速恢復中。7月以來,已有東航、國航、吉祥等多家航司宣布逐步恢復京滬航班。

根據航班管家發布的2022年暑運民航運行預測簡報,今年暑運全民航計劃執行航班量近9.2萬班次,日均計劃航班量1.5萬班次,同比2021年暑運計劃航班量下降9.0%,同比2020年計劃航班量下降 6.8%,總體上與2019年實際航班量持平。此外,暑運前半段票價處于上升趨勢,到7月中旬部分日期經濟艙平均票價已超過2019年同期。

在航空業邁入復蘇進程的同時,各航司還在布局未來市場。7月1日,三大航接連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空客公司簽訂協議,向空客公司購買A320NEO系列飛機。其中,國航與其子公司深航共購買96架,東航購買100架,南航購買96架。

 

來源航空公司公告

對于購買新飛機的原因,三家航司均在公告中提出,飛機交易有助于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力。南航在公告中指出,當前是飛機引進談判的有利窗口期,公司利用當前時機有利于爭取更佳購機條件,本次飛機交易也有助于增強公司市場競爭。東航也表示,在航空市場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引進飛機有利于爭取更優的商務條件,公司在飛機價格和其他一些商務條款等方面獲得了比過往更優的條件。

而談到下半年航空業發展的情況,朱耀春表示,總體來看,近期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外疫情反彈明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很大。但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整體趨穩,民航即將迎來暑運,只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及時完善防控措施,下半年民航運輸量將呈現不斷恢復回升態勢,到四季度國內航線有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0%以上。

“目前已進入暑運,在國內疫情趨于平穩的前提下,不含稅機票價格預計會上升至800元以上,在9月份暑運結束后預計會有一定回落。航空公司或OTA平臺可以抓住暑運的契機,以及疫情緩和的窗口期,努力組織運力恢復和機票銷售工作,爭取三季度取得盈利。”

程超功分析,目前,國內的疫情防控政策越來越科學精準,各種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接力出臺,為下半年的經濟復蘇注入了更多確定性,旅游業未來的復蘇有較高確定性,應該會越來越好,大家的信心會逐漸增強。因此,我非常期待下半年整個行業能夠重新開啟向上復蘇的軌道,旅游市場在下半年的暑期、中秋、十一黃金周等主要節點都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參考資料:

【1】近14年新高!燃油費又雙叒叕漲了;客運量回升,航班量走出最低谷,民航業拐點來了?來源:e公司

【2】民航上半年虧損超千億,12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墨脱县| 太谷县| 八宿县| 五莲县| 新干县| 乌兰浩特市| 万荣县| 新巴尔虎左旗| 曲周县| 五莲县| 宜兴市| 龙南县| 环江| 赣榆县| 诸城市| 上蔡县| 栾川县| 惠安县| 洛宁县| 长海县| 石景山区| 乌审旗| 吉木萨尔县| 宜兰县| 苗栗市| 孟州市| 会昌县| 西乡县| 仁化县| 洪泽县| 青海省| 远安县| 辽阳县| 罗江县| 黄浦区| 巴楚县| 濮阳县| 疏附县| 榆树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