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樊旭
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付凌暉周五表示,豬肉價格上行對國內居民消費價格(CPI)整體漲幅影響有限,下一階段物價有望保持溫和上漲態(tài)勢。
6月,CPI同比上漲2.5%,創(chuàng)下近兩年新高。分析師指出,下半年我國面臨來自國際油價和糧價的輸入性通脹風險,疊加國內豬周期上行,或推動CPI單月同比突破3%。
對于國內對通脹壓力的擔憂,付凌暉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fā)布會上回答界面新聞提問時說,今年夏糧實現了豐收,夏糧生產比上年增長了1%,保障了CPI總體穩(wěn)定。“關于大家關心的豬肉價格上行會不會影響CPI整體漲幅,總的來看影響有限。”
他指出,目前,生豬產能總體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前期壓欄大豬會陸續(xù)出欄,有利于增加豬肉供給。加之相關部門加強市場調控,穩(wěn)定供求關系,將促進價格平穩(wěn)運行。
他還表示,從國際范圍看,我國CPI漲幅明顯低于歐美國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國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強刺激政策。面對國際輸入性通脹,加大了國內市場保供穩(wěn)價的力度。
“下階段,進入汛期后,部分地區(qū)鮮活商品的供應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可能會持續(xù),但是我國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總體是充裕的,市場保供穩(wěn)價的力度在加大,價格有望保持溫和上漲態(tài)勢。”付凌暉說。
發(fā)布會上,付凌暉還表示,雖然國際環(huán)境復雜嚴峻,疊加世紀疫情,全球化發(fā)展遭遇逆流,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轉型處于關鍵時期,經濟增長達到潛在水平的難度在加大。但是,中國仍有較大的經濟增長潛力。
“很多機構和學者都(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進行了測算,測算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總的來看,多數結論認為,現階段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概在5%-6%之間。”他說。
“未來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增大,勞動力資源環(huán)境約束增強,潛在增長率水平也會逐步降低。但是從全球范圍來看,5%-6%的潛在增長率仍然處于中高水平,特別是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量條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4%,增幅較一季度回落4.4個百分點。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頂住了超預期因素沖擊保持增長,非常不容易。”付凌暉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外部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猶存,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5%左右的)預期目標有挑戰(zhàn)。
“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強的特點明顯,宏觀政策調節(jié)工具豐富,推動經濟持續(xù)恢復具備較多有利條件。”他稱,從下半年情況看,隨著高效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力推進穩(wěn)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中國經濟有望繼續(xù)回升保持在合理區(qū)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