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首次簽署了大規模、全產業鏈氫能合作協議。
7月14日,界面新聞從中石化新聞辦獲悉,在當日舉行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建設推進會暨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石化下屬相關企業分別與八家單位簽署氫能產業鏈建設合作協議。
這八家單位分別為河南機場集團、寶武清潔能源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上海重塑、中國氫能聯盟、中國船級社、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氫科學中心、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公司。
其中,中石化與河南機場集團就機場綠色能源項目開展合作,包括探索航油加注業務、機場氫能應用場景、開發利用地熱能,以及開發機場分布式光伏發電資源等;與寶武清潔能源公司圍繞氫能開發與利用、清潔能源應用場景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石化與一汽解放公司、上海重塑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將依托各自在氫能供應、基礎設施、整車開發、應用場景以及燃料電池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和優勢。
中石化與中國氫能聯盟的合作,主要涉及電解水制氫技術、氫能技術經濟研究和大數據信息平臺開發、氫氣品質檢測和標準研究、氫能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等方面;與中國船級社的合作,主要涉及航運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在氫氣、綠色甲醇、綠色氨氣以及氫燃料電池等氫能相關領域開展研究課題。
此外,中石化將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氫電儲能聯合實驗室,在制氫儲氫運氫用氫領域開展機理研究及技術開發合作;與國電投武漢綠動氫能公司就氫能關鍵裝備研發制造、多場景氫能應用推廣等方面開展合作。
近年來,圍繞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中石化已與國內多家能源企業展開合作,戰略投資了上海重塑、中鼎恒盛等產業鏈頭部企業,與法液空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康明斯合作成立合資公司。
2021年,中石化提出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規劃到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形成全氫能產業鏈。
截至去年底,中石化氫氣年產能力超39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1%左右,在廣東、廣西、浙江、上海、北京、重慶、河北等地建成多個油氫合建示范站。
2022年,中石化計劃資本支出1980億元,主要投向“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建設及新能源業務等領域。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中國在氫能加注方面,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加氫站數量居于世界第一。
但在氫能應用產業鏈領域,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
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尚鵬在7月14日舉行的上述發展論壇上表示,氫能應用產業鏈總體仍處在培育過程中,關鍵在于形成各方合力,構建緊密協作產業鏈生態,提升科學系統化布局和扎實高效體系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