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7月13日,諾亞控股(6686.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實現港股美股兩地上市的中國獨立財富管理機構。
參照紐交所每股存托股于7月5日(定價日前的最后交易日)的收盤價等因素,諾亞此次上市發(fā)行價為292港元。不過,今日甫一開盤其股價便遭遇破發(fā),早盤一度下挫至跌逾7%,隨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盤,報279港元,跌幅4.45%,總市值87億港元。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諾亞控股全球發(fā)售(不含綠鞋)共計1,100,000股,募資凈額2.7億港元,由國際發(fā)售和香港公開發(fā)售共同構成。其中,國際發(fā)售發(fā)行股數為990,000(不含綠鞋),獲5.9倍超募;香港公開發(fā)售發(fā)行股數為110,000(不含綠鞋),獲3.3倍超募。
諾亞控股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2007年獲得紅杉資本注資。2010年,諾亞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而在此次在港掛牌上市后,諾亞維持紐交所上市不變,屬于二次上市。
談及緣何在這一時點選擇赴港二次上市,諾亞CFO潘青在今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諾亞是200家中概股中第23家實現在港上市的,據我所知,還有很多公司仍在排隊。”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出臺后,很多中概股被戴上'預摘牌’的帽子,一旦發(fā)完21年年報之后就會自動進入退市倒計時。所以其實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主動選擇上市的時間點,只能盡快推進。”潘青稱。
潘青表示,“回港上市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認為與大多數中概股一樣,當前諾亞在紐交所的股價已經脫離了基本面。由于存在退市風險,很多投資機構是沒有辦法加倉的。”
Wind數據顯示,271家中概股中,今年以來股價跌幅超80%的達19家,上百家中概股股價腰斬。諾亞財富也未能幸免,今年以來其美股股價也跌去近40%,截至7月12日美股首盤報18.16美元。
公告顯示,諾亞控股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約3.2億港元,潘青坦言,此次上市并不以募資為目的。“我們一共就發(fā)了3.5億港元左右,我們的董事會以及投資者都認為諾亞美股股價被大幅低估,所以在港上市更多是出于戰(zhàn)略布局的考量。”
諾亞的主營業(yè)務分為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即歌斐資產管理)兩大板塊。2021年公司的活躍客戶總數超4.2萬名,資產管理規(guī)模為1,560億元人民幣。2021年,諾亞的國內及海外業(yè)務分別占總收入的76.6%及23.4%。截至2021年底,諾亞于中國內地的84個城市以及于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紐約、硅谷和新加坡開展業(yè)務。
受疫情和市場環(huán)境影響,諾亞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同比下滑明顯:營收7.9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2.25億元的下降35.0%;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3.05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54億元下降32.8%。
市場下行期,部分高凈值人群面臨財富縮水的風險,投資者避險情緒濃厚,在此背景下財富管理機構應采取何種策略以應對挑戰(zhàn)?
“我覺得一定要讓投資者理解風險是不能消除的,一個負利率疊加通脹高漲的時代,只要你的通貨膨脹率超過銀行存款都是賠錢的。如果從投資管理角度看,風險沒有辦法消除,金融活動本身就是要經營和管理風險。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很重要,不能單一追逐安全的產品,而是要建立一個投資組合實現財務規(guī)劃目標。”諾亞控股創(chuàng)始投資人、執(zhí)行董事章嘉玉表示。
潘青則表示,“真正的財富管理不是幫助客戶追漲殺跌,不管是在牛市還是熊市,理財師在真實的場景與新客戶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絕對不會問他想買哪一款產品,而是問客戶處于人生什么樣的階段?家庭組成是什么樣?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的精準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市場下行期間,客戶的焦慮感是更高的,更需要財富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