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戈振偉
7月14日,深圳市好上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上好”)首發上會,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本次公司擬于深市主板上市,募集資金7.47億元,其中部分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好上好位于深圳華強北,是一家電子元器件分銷商,代理的主要產品包括 SoC 芯片、無線芯片及模塊、電源及功率器件等。聯發科是其主要合作原廠,第一大供應商。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 年修訂)》,好上好所屬行業為“批發業”(行業代碼 F51)。作為一家批發代理企業,好上好不忘用“科技”給自己鍍金,在2019年便把公司名字冠上“科技”二字,并專門在招股書中解釋自己如何“名副其實”。事實上,其分銷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在99%以上,而具有技術含量的物聯網產品設計及制造業務和芯片定制業務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公司近年來的研發費用占比也不超過1%。
顯然,好上好的技術實力需要打個問號。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在梳理其招股書后發現,公司并不如其名,還存在諸如毛利率低、資金鏈緊張、旗下多家全資子公司凈資產出現巨幅虧損等問題。對此,記者向好上好發送了采訪郵件,以尋求進一步解釋,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
招股書顯示,好上好營收規模并不小,但利潤微薄。報告期內(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3.08億元、41.19億元、52.61億元和35.0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5億元、0.53億元、1.18億元、0.96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71%、6.50%和 5.53%和 6.05%,毛利率水平較低。這與公司目前主要分銷的產品SoC芯片(主要是數字電視芯片)的毛利率低有關。報告期內,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77%、3.62%、3.04%、3.04%。
值得注意的是,好上好不僅毛利低,負債還很高,其整體資產負債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徑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3.41%、76.47%、70.78%、73.02%,同行業可比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47.20%、42.92%、42.71%、45.07%。
對此,好上好解釋稱,資產負債率高主要在于公司自有資金積累較少、融資渠道單一所致,公司現階段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于自有資金及債務融資。
這也解釋了好上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基本為負的原因。
報告期內,好上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63億元、 2.42億元、-0.72億元和-3.37億元。公司2018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1-6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數。不難發現,好上好需要靠融資借錢來做生意。
對于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數的情形,好上好解釋稱,供應商的貨款賬期短于客戶的貨款賬期,公司對供應商的付款早于公司對客戶的收款,付款與收款之間存在時間差異,同時在公司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缺口。
這也意味著,如果未來好上好與客戶、供應商之間的信用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者公司的融資渠道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則可能導致公司的現金流出現風險,進而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事實上,好上好不僅現金流短缺,存貨也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價值分別為4.22億元、3.13億元、3.93億元和5.93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5.20%、21.84%、25.91%和30.09%。存貨一旦減值,好上好資金鏈更加吃緊。
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夠自己造血。為了突出自身的重要性,好上好在招股書中把自己形容為“原廠和下游電子產品制造商的中間橋梁,是不可或缺的市場參與主體”。但由于只是代理中間商,好上好目前定價權弱,盈利模式主要靠返款,留給它的利潤空間很窄。
據招股書,公司業務涉及的返款包含兩種模式,分別是“SND 返款”(價目表采購并返款)和到貨返款。
以“到貨返款”為例,公司按照原廠指導價向其下單采購,采購到貨后,原廠按照其與公司約定的返款比例*采購指導價(銷售價)計算返款金額, 并返還公司,返款金額在產品實現銷售后形成公司的銷售毛利。目前公司和聯發科 (MTK)和恒玄科技(BES)合作采取該模式。
報告期各期,好上好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比較高,分別為52.10%、53.64%、60.12%和 56.23%。這也意味著,如果公司前五大供應商的經營狀況、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或公司與前五大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發生不利變化,將對公司業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