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網紅奶”認養一頭牛IPO:年賺25億,“認養”模式套路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網紅奶”認養一頭牛IPO:年賺25億,“認養”模式套路深

毛利率逐年下降,營銷驅動的收入增長難言長久。

文|金融觀察團

“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

經常出入電梯間的朋友們可能對這句廣告語毫不陌生,從住宅小區到辦公大樓,這樣隨處可見的廣告標語,是“網紅奶”認養一頭牛打入消費者之中的營銷新手段。憑借獨特的品牌概念,以及洗腦的電梯廣告,認養一頭牛在乳制品行業迅速躥紅。7月5日,認養一頭牛正式遞交IPO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從這份招股書中,我們看到了持續走低的毛利率、高額的營銷費用支出、巨大的存貨周轉壓力,以及屢遭消費者投訴的產品品質……IPO并未將認養一頭牛帶入新的高地,反而將潛藏在這家網紅企業背后的重重隱憂一一揭露出來。

毛利率逐年下降,營銷驅動的收入增長難言長久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紅品牌異軍突起,靠的就是與眾不同的營銷概念,鐘薛高、喜茶、江小白、小仙燉……網紅品牌的誕生層出不窮,他們擁有一套近乎流水線般的誕生法則:選賽道、講故事、差異化定位。再加上極具辨識度的營銷打法,憑借網絡媒體的極速傳播,迅速建立起品牌知名度。認養一頭牛也不例外。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費類仍不足世界的三分之一,至少有55.1%的國人不能保證每日攝入奶制品。與此同時,三聚氰胺等事件發生后,國內市場也面臨著重建消費者信任的關鍵階段。

面對廣闊的乳制品藍海,創始人徐曉波迅速選中賽道出擊,在2016年正式上線“認養一頭?!逼放?。由于深諳網紅營銷套路,徐曉波講起故事來也很有一套,現在搜索認養一頭牛的品牌故事,還能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淘奶粉被扣、國產牛奶亟待崛起”等新聞。憑借社交電商、網紅營銷的紅利,認養一頭牛迅速成長為一匹“新消費品牌黑馬”,并依靠獨特的“認養”模式成功出圈。

經過六年發展,在境內上市公司中,認養一頭牛迅速成長為僅次于伊利、光明、新乳業、三元等乳制品巨頭的優秀乳制品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已達到25.66億元。盡管營收規模相距前述公司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認養一頭牛能夠在短短三年時間,就將營收從8.65億元提升至25.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已經高達72.27%,增長速度仍然十分可觀。

飛速的營收擴張中,認養一頭牛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1.47億元和1.4億元,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怪異局面。

與此同時,認養一頭牛主營業務(乳制品及生牛乳銷售)的毛利率近三年也呈現下滑態勢,分別達到40.95%、30.79%和28.86%。對于毛利率下滑,公司給出的解釋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品價格調整,導致除純牛奶外,酸奶、奶粉、生牛乳的毛利率都有所下降。以生牛乳為例,其采購單價從3.97元/千克增長至4.76元/千克,采購費用因此由1.09億元增長至4.11億元。

但在這背后,作為一家“網紅奶”公司,認養一頭牛將大部分成本都花在營銷獲客上,正在不斷蠶食盈利水平。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認養一頭牛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4億元、3.03億元和4.83億元,占據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22%、18%和19%。其中,營銷推廣費用也由2019年的7113萬元一路增長至2021年的4.14億元,占據銷售費用比例由36.63%躍升至85.73%,呈現出翻倍式階梯增長態勢。

與高昂的營銷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認養一頭牛在研發領域的微弱投入。報告期內,認養一頭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空、61.39萬元和687.13萬元,近兩年研發投入占比不足1%。

但對于認養一頭牛來說,靠營銷燒錢打下來的市場,仍需要繼續燒錢來維持。招股書顯示,公司在此次IPO將擬募集18.51億元的資金,并計劃拿出其中的5億元用于推廣。但消費者還會繼續買賬么?

“認養”模式套路深,自有奶源成空談

認養一頭牛的品牌成立初衷,是希望為消費者展現更加透明化的乳制品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安全保障。通過“認養”,消費者可以直接與牧場中的奶牛產生聯系,在數字溯源監測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了解到乳制品的完整生產流程。而因為“認養”擊中了不少消費者的痛點,認養一頭牛收獲了不少青睞,也在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和企業形象。

然而但細究認養一頭牛推出的認養活動,除了營銷噱頭,并無任何實質,可以說是妥妥的套路。

初級的“云認養”活動,是一款類似QQ農場的小程序游戲,消費者通過完成游戲內容,獲得金幣來兌換實物或牛奶折扣券。觀察團在網上投訴平臺中發現,該程序存在無法進入、虛假活動、高指標任務等等問題,客戶想要通過“云認養”獲取相應收益,簡直難于登天。

而中級的“聯名認養”活動,是公司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的IP聯名卡,消費者通過購買季卡、半年卡、年卡等,獲得聯名認養權,可享受定期送貨上門及育兒指南等權益?!皼]有花錢的不是”,中級活動顯然比初級無門檻活動權益更多,但消費者也并未與牧場奶牛產生直接聯系,“認養”仍是紙上談判。

高級的“實名認養”活動才是品牌概念形成的源頭,用戶可以在專供牧場享有奶牛命名權,并能定期拿到奶牛的生活中以及各項生長數據。然而根據媒體報道,目前該項權益僅向魏老爸、汪涵、杜海濤、陳數、羅永浩等知名人士開放,只有最高級會員才可享受上述權益。而在嚴格的等級權益規范下,會員可能要繳費超百萬,才有可能認養成功。也就是說,普通用戶根本無法通過品牌真正實現認養一頭牛。不得不說,認養一頭牛套路真的深。

另外,明眼人也看得出來,這種所謂的認養模式,更像是“炒概念”,只不過是一種吸引長期用戶的方式,為的是提升用戶活躍度和購買率。

更神奇的是,你以為花了錢就能喝上自己養的奶牛的牛奶?答案是否定的。雪上加霜的是,除了認養模式未能讓消費者如愿以償,認養一頭牛品牌成立之初強調的“奶源全部來自自己的牧場”,也成為一場空談。招股書顯示,2019年,認養一頭牛的全部純牛奶和酸奶都由外協生產,2020年,這一比例仍然高達90%。

除此以外,認養一頭牛在2021年擴展的奶粉業務,也由于初期相關生產線建設尚在規劃中,新業務直接委托貝因美及其關聯企業加工生產奶制品,或直接向貝因美股份及其關聯方采購奶粉成品。

慣于“見風使舵”的認養一頭牛,也在品牌以“自有奶源”的噱頭打開市場后,迅速于2018年將宣傳語更改為“擁有優質的牧場奶源供應”,取代“自有奶源”的對外宣傳口徑。

這意味著,在成立之初,認養一頭牛憑借“認養”和“自有奶源”兩大噱頭,成功在激烈的乳制品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憑借差異化概念一炮而紅后,公司最終又將概念收縮落地。通過一系列輾轉騰挪,認養一頭牛在2021年Pre-IPO輪融資中,成功拿到了超過100億元的估值,幾可與光明、三元等老牌乳業相抗衡。

庫存壓力陡增,產品質量屢遭投訴

值得一提的是,在乳制品賽道的激烈競爭中,認養一頭牛很機智地避開了與龍頭企業在線下渠道的激烈碰撞,轉而開發更加廣闊的互聯網渠道,也就是線上銷售。2019-2021年,認養一頭牛線上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28億元、12.46億元和19.51億元,占比主營業務收入的62.3%、77.5%和77.67%。認養一頭牛也在招股書中透露,在2020年、2021年的“618”與“雙十一”購物節中,認養一頭牛天貓品牌旗艦店銷量排名中蟬聯乳制品行業第一。

 

但在線上銷售的過程中,認養一頭牛也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存貨危機。招股書中顯示,2019-2021年,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高達1.07億元、2.88億元和4.52億元。同時,對應的存貨周轉次數也由此前的6.99次/年降至4.97次/年。

官方對此表示,存貨余額的逐年增長、周轉率下降,主要在于保障業務需要、擴大原材料采購,并增加了以乳制品為主的庫存商品備貨規模。在風險因素說明中,官方也承認若公司銷售增長放緩或供應鏈管理不當,導致存貨周轉速度放緩甚至庫存積壓,則可能出現存貨跌價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還不止于此。在網上投訴平臺中,有關電商銷售渠道牛奶變質的投訴比比皆是。眾多消費者反映,認養一頭牛牛奶尚在保質期內,包裝已經成腐爛狀態,牛奶甚至變質變酸。我們猜測或者與線上電商促銷,企業亟需大量囤貨有關,庫存保管不當造成了產品變質問題。

此外,就目前國內市場的乳制品銷售情況來看,消費者仍然多數在線下交易,2021年傳統及現代渠道銷售占比仍超過80%。認養一頭牛在充分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后,仍然面臨擴張新的增長點的需求,線下鋪貨迫在眉睫。這樣一來,與行業龍頭還是早晚必有一戰。

而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伊利、蒙牛的舒化奶等,都是傳統乳業巨頭在產品創新上的不斷挑戰,此后,安慕希冠名“跑男”、莫斯利安植入“極限挑戰”,各家巨頭在營銷上的大手筆投入,顯然要比認養一頭牛的“電梯廣告”更加深入人心。再加上各家代言人的粉絲效應,龍頭企業們正在產品研發和營銷領域雙管齊下,也對認養一頭牛造成極大的壓制作用。

截至目前,公司兩款主打產品“娟姍牛純牛奶”與“A2β酪蛋白純牛奶”并無任何創新因素,其他乳業巨頭均有類似產品,在失去線下鋪貨的渠道優勢后,認養一頭牛微弱的研發投入,預示著產品創新層面的又一輪落后。

結語:

網紅產品在經歷過“空手套白狼”的原始積累后,將很快迎來產品品質和銷售渠道的終極考驗。面對巨頭的向上突圍,和新品牌的層出不窮,年份尚淺的認養一頭牛又將何去何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網紅奶”認養一頭牛IPO:年賺25億,“認養”模式套路深

毛利率逐年下降,營銷驅動的收入增長難言長久。

文|金融觀察團

“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

經常出入電梯間的朋友們可能對這句廣告語毫不陌生,從住宅小區到辦公大樓,這樣隨處可見的廣告標語,是“網紅奶”認養一頭牛打入消費者之中的營銷新手段。憑借獨特的品牌概念,以及洗腦的電梯廣告,認養一頭牛在乳制品行業迅速躥紅。7月5日,認養一頭牛正式遞交IPO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從這份招股書中,我們看到了持續走低的毛利率、高額的營銷費用支出、巨大的存貨周轉壓力,以及屢遭消費者投訴的產品品質……IPO并未將認養一頭牛帶入新的高地,反而將潛藏在這家網紅企業背后的重重隱憂一一揭露出來。

毛利率逐年下降,營銷驅動的收入增長難言長久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紅品牌異軍突起,靠的就是與眾不同的營銷概念,鐘薛高、喜茶、江小白、小仙燉……網紅品牌的誕生層出不窮,他們擁有一套近乎流水線般的誕生法則:選賽道、講故事、差異化定位。再加上極具辨識度的營銷打法,憑借網絡媒體的極速傳播,迅速建立起品牌知名度。認養一頭牛也不例外。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費類仍不足世界的三分之一,至少有55.1%的國人不能保證每日攝入奶制品。與此同時,三聚氰胺等事件發生后,國內市場也面臨著重建消費者信任的關鍵階段。

面對廣闊的乳制品藍海,創始人徐曉波迅速選中賽道出擊,在2016年正式上線“認養一頭?!逼放?。由于深諳網紅營銷套路,徐曉波講起故事來也很有一套,現在搜索認養一頭牛的品牌故事,還能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淘奶粉被扣、國產牛奶亟待崛起”等新聞。憑借社交電商、網紅營銷的紅利,認養一頭牛迅速成長為一匹“新消費品牌黑馬”,并依靠獨特的“認養”模式成功出圈。

經過六年發展,在境內上市公司中,認養一頭牛迅速成長為僅次于伊利、光明、新乳業、三元等乳制品巨頭的優秀乳制品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已達到25.66億元。盡管營收規模相距前述公司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認養一頭牛能夠在短短三年時間,就將營收從8.65億元提升至25.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已經高達72.27%,增長速度仍然十分可觀。

飛速的營收擴張中,認養一頭牛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1.47億元和1.4億元,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怪異局面。

與此同時,認養一頭牛主營業務(乳制品及生牛乳銷售)的毛利率近三年也呈現下滑態勢,分別達到40.95%、30.79%和28.86%。對于毛利率下滑,公司給出的解釋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品價格調整,導致除純牛奶外,酸奶、奶粉、生牛乳的毛利率都有所下降。以生牛乳為例,其采購單價從3.97元/千克增長至4.76元/千克,采購費用因此由1.09億元增長至4.11億元。

但在這背后,作為一家“網紅奶”公司,認養一頭牛將大部分成本都花在營銷獲客上,正在不斷蠶食盈利水平。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認養一頭牛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4億元、3.03億元和4.83億元,占據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22%、18%和19%。其中,營銷推廣費用也由2019年的7113萬元一路增長至2021年的4.14億元,占據銷售費用比例由36.63%躍升至85.73%,呈現出翻倍式階梯增長態勢。

與高昂的營銷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認養一頭牛在研發領域的微弱投入。報告期內,認養一頭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空、61.39萬元和687.13萬元,近兩年研發投入占比不足1%。

但對于認養一頭牛來說,靠營銷燒錢打下來的市場,仍需要繼續燒錢來維持。招股書顯示,公司在此次IPO將擬募集18.51億元的資金,并計劃拿出其中的5億元用于推廣。但消費者還會繼續買賬么?

“認養”模式套路深,自有奶源成空談

認養一頭牛的品牌成立初衷,是希望為消費者展現更加透明化的乳制品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安全保障。通過“認養”,消費者可以直接與牧場中的奶牛產生聯系,在數字溯源監測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了解到乳制品的完整生產流程。而因為“認養”擊中了不少消費者的痛點,認養一頭牛收獲了不少青睞,也在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和企業形象。

然而但細究認養一頭牛推出的認養活動,除了營銷噱頭,并無任何實質,可以說是妥妥的套路。

初級的“云認養”活動,是一款類似QQ農場的小程序游戲,消費者通過完成游戲內容,獲得金幣來兌換實物或牛奶折扣券。觀察團在網上投訴平臺中發現,該程序存在無法進入、虛假活動、高指標任務等等問題,客戶想要通過“云認養”獲取相應收益,簡直難于登天。

而中級的“聯名認養”活動,是公司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的IP聯名卡,消費者通過購買季卡、半年卡、年卡等,獲得聯名認養權,可享受定期送貨上門及育兒指南等權益?!皼]有花錢的不是”,中級活動顯然比初級無門檻活動權益更多,但消費者也并未與牧場奶牛產生直接聯系,“認養”仍是紙上談判。

高級的“實名認養”活動才是品牌概念形成的源頭,用戶可以在專供牧場享有奶牛命名權,并能定期拿到奶牛的生活中以及各項生長數據。然而根據媒體報道,目前該項權益僅向魏老爸、汪涵、杜海濤、陳數、羅永浩等知名人士開放,只有最高級會員才可享受上述權益。而在嚴格的等級權益規范下,會員可能要繳費超百萬,才有可能認養成功。也就是說,普通用戶根本無法通過品牌真正實現認養一頭牛。不得不說,認養一頭牛套路真的深。

另外,明眼人也看得出來,這種所謂的認養模式,更像是“炒概念”,只不過是一種吸引長期用戶的方式,為的是提升用戶活躍度和購買率。

更神奇的是,你以為花了錢就能喝上自己養的奶牛的牛奶?答案是否定的。雪上加霜的是,除了認養模式未能讓消費者如愿以償,認養一頭牛品牌成立之初強調的“奶源全部來自自己的牧場”,也成為一場空談。招股書顯示,2019年,認養一頭牛的全部純牛奶和酸奶都由外協生產,2020年,這一比例仍然高達90%。

除此以外,認養一頭牛在2021年擴展的奶粉業務,也由于初期相關生產線建設尚在規劃中,新業務直接委托貝因美及其關聯企業加工生產奶制品,或直接向貝因美股份及其關聯方采購奶粉成品。

慣于“見風使舵”的認養一頭牛,也在品牌以“自有奶源”的噱頭打開市場后,迅速于2018年將宣傳語更改為“擁有優質的牧場奶源供應”,取代“自有奶源”的對外宣傳口徑。

這意味著,在成立之初,認養一頭牛憑借“認養”和“自有奶源”兩大噱頭,成功在激烈的乳制品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憑借差異化概念一炮而紅后,公司最終又將概念收縮落地。通過一系列輾轉騰挪,認養一頭牛在2021年Pre-IPO輪融資中,成功拿到了超過100億元的估值,幾可與光明、三元等老牌乳業相抗衡。

庫存壓力陡增,產品質量屢遭投訴

值得一提的是,在乳制品賽道的激烈競爭中,認養一頭牛很機智地避開了與龍頭企業在線下渠道的激烈碰撞,轉而開發更加廣闊的互聯網渠道,也就是線上銷售。2019-2021年,認養一頭牛線上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28億元、12.46億元和19.51億元,占比主營業務收入的62.3%、77.5%和77.67%。認養一頭牛也在招股書中透露,在2020年、2021年的“618”與“雙十一”購物節中,認養一頭牛天貓品牌旗艦店銷量排名中蟬聯乳制品行業第一。

 

但在線上銷售的過程中,認養一頭牛也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存貨危機。招股書中顯示,2019-2021年,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高達1.07億元、2.88億元和4.52億元。同時,對應的存貨周轉次數也由此前的6.99次/年降至4.97次/年。

官方對此表示,存貨余額的逐年增長、周轉率下降,主要在于保障業務需要、擴大原材料采購,并增加了以乳制品為主的庫存商品備貨規模。在風險因素說明中,官方也承認若公司銷售增長放緩或供應鏈管理不當,導致存貨周轉速度放緩甚至庫存積壓,則可能出現存貨跌價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還不止于此。在網上投訴平臺中,有關電商銷售渠道牛奶變質的投訴比比皆是。眾多消費者反映,認養一頭牛牛奶尚在保質期內,包裝已經成腐爛狀態,牛奶甚至變質變酸。我們猜測或者與線上電商促銷,企業亟需大量囤貨有關,庫存保管不當造成了產品變質問題。

此外,就目前國內市場的乳制品銷售情況來看,消費者仍然多數在線下交易,2021年傳統及現代渠道銷售占比仍超過80%。認養一頭牛在充分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后,仍然面臨擴張新的增長點的需求,線下鋪貨迫在眉睫。這樣一來,與行業龍頭還是早晚必有一戰。

而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伊利、蒙牛的舒化奶等,都是傳統乳業巨頭在產品創新上的不斷挑戰,此后,安慕希冠名“跑男”、莫斯利安植入“極限挑戰”,各家巨頭在營銷上的大手筆投入,顯然要比認養一頭牛的“電梯廣告”更加深入人心。再加上各家代言人的粉絲效應,龍頭企業們正在產品研發和營銷領域雙管齊下,也對認養一頭牛造成極大的壓制作用。

截至目前,公司兩款主打產品“娟姍牛純牛奶”與“A2β酪蛋白純牛奶”并無任何創新因素,其他乳業巨頭均有類似產品,在失去線下鋪貨的渠道優勢后,認養一頭牛微弱的研發投入,預示著產品創新層面的又一輪落后。

結語:

網紅產品在經歷過“空手套白狼”的原始積累后,將很快迎來產品品質和銷售渠道的終極考驗。面對巨頭的向上突圍,和新品牌的層出不窮,年份尚淺的認養一頭牛又將何去何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博野县| 瓦房店市| 柏乡县| 全南县| 德兴市| 夹江县| 柳州市| 合江县| 马龙县| 衡东县| 麻江县| 平阳县| 库尔勒市| 富裕县| 绥宁县| 图们市| 思茅市| 武威市| 阿拉善盟| 武强县| 高陵县| 肇庆市| 定陶县| 亳州市| 洮南市| 威宁| 辰溪县| 锡林郭勒盟| 镇宁| 民勤县| 鱼台县| 公主岭市| 区。| 广西| 年辖:市辖区| 长治市| 大关县| 阿拉善右旗| 吉木萨尔县|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