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盛虹”,SZ:000301)的財務壓力再一步加劇。
華夏能源網獲悉,近日,東方盛虹發布公告稱,2022年1-6月,公司累計新增借款金額197.71億元,占2021年末凈資產的67.23%。主要用于旗下盛虹煉化(連云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虹煉化”)16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
據悉,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677億元,設計原油加工能力1600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規模280萬噸/年(以對二甲苯產量計),乙烯裂解裝置規模110萬噸/年配套30萬噸原油碼頭、4個5萬噸液體化工碼頭等,投入之大非常驚人。
如此舉債,讓東方盛虹的債務風險急劇加大。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東方盛虹的負債總額已達到驚人的1147億元,4年多時間增長了17倍!
“677億元”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
華夏能源網了解到,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申報于2018年9月,在獲得發改委批復后,同年12月獲得環評批復;2020 年1月2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出具優化調整環境影響分析專題報告,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隨即進入建設階段;2022年5月15日,該項目首批核心主裝置在連云港徐圩新區投料開車成功。
從資本投入來看,該項目總投資高達677億元,約為東方盛虹2018至2021年四年凈利潤之和的8.6倍!這么大的資金投入,究竟從哪里籌措?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該項目資金來源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靠引入原股東增資和產業基金。2019年,東方盛虹旗下全資子公司盛虹石化作為原股東向盛虹煉化認繳增資25.2億元,連云港盛虹煉化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增資方式向盛虹煉化投資24.8億元,共計約50億增資全部計入盛虹煉化注冊資本。增資后,盛虹煉化的注冊資本增加至130億。
另一方面,該項目則靠東方盛虹的直接輸血。2021年12月,東方盛虹斥資35億元收購盛虹煉化的股權,現合計持有盛虹煉化100%股權。
目前,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投料開車后,正在按照工作計劃推進后續工作,隨著項目各裝置逐步打通,產能爬坡逐步實現。根據可研報告,一體化項目預計可為公司貢獻年均凈利潤94億,預計在2022年即可貢獻部分利潤。
東方盛虹董事長兼總經理繆漢根表示,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后,公司將形成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快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形成“煉化+聚酯+新材料”的產業矩陣,構建國內獨特的“油頭、氣頭、煤頭”三頭并舉的產業格局。
但進展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和繆漢根的說法相呼應,東方盛虹曾明確表示:“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順利投料開車,一方面標志著公司構建完成了‘原油煉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纖’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格局,另一方面將有利于公司加快實施‘1+N’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戰略新興產業轉型,形成核心原料平臺+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化產業鏈的‘一體化’業務格局,實現跨越式發展。”
也就是說,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只是東方盛虹全局戰略的一個起點。為了達成最終的戰略目標,除了投建一體化項目,東方盛虹還開工建設了三個“百萬噸級”項目,分別為百萬噸級EVA光伏新能源材料項目、百萬噸級丙烯腈新材料、百萬噸級綠色可降解材料項目,以此為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做鋪墊。
然而,在大舉進行產業擴張的同時,東方盛虹的負債也開始不斷暴漲,如今其全局戰略的資金隱患已十分明顯。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東方盛虹的負債只有68億元,到了2018年底,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39.4億元。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東方盛虹的負債總額已達到驚人的1147億元,是2017年的17倍!
面對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東方盛虹的賬面上卻僅有156.61億元貨幣資金。
自2019年以來,東方盛虹就一直在頻繁定增,想盡各種辦法籌措資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對東方盛虹“舉巨債求大發展”似乎一直都不排斥,甚至是非常支持。
如今年6月30日,東方盛虹發布定增公告,預計募集資金40.89億元。參與申購的資金達到了109.9億元,認購倍數高達2.69倍。與此同時,東方盛虹此次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5.33元/股,較發行底價12.56元的溢價超22.05%,可見投資人的競爭獲配意愿強烈。
也就是說,盡管東方盛虹身背巨債,投資者依然看好它的發展前景。
不過,面對千億級別的負債,幾次定增似乎難以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這件事上,東方盛虹足可謂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但債務風險問題永遠是一顆雷,處理不好就“玉石俱焚”,此等風險值得警示。
來源:華夏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