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匯源果汁退市一年后,日前終于迎來新的生機。
經法院裁定,文盛資產成為匯源果汁核心經營主體北京匯源重整投資人,并以小額債務一次性償還、大額債務債轉股等形式清償巨額債務。
按照文盛資產的計劃,將通過上市等途徑為實施債轉股債權人提供退出通道。
經歷債務危機、退市和重整,曾執掌公司的朱新禮家族已甩手而去,留下“匯源果汁”四個字和生產資產,這也是重整過程中的核心要素。
當文盛資產成為新的主人,匯源又能如何演繹新的故事?
重整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食品工業蓬勃發展,崛起了眾多快消品品牌。比如,娃哈哈、旺旺、維維豆奶等,它們至今活躍在市場上,唯有家喻戶曉的匯源果汁,走上衰敗之路。
6月底,經近一年重整程序,北京一中院正式裁定批準北京匯源(匯源果汁核心經營主體)的重整計劃,專司不良資產管理的文盛資產成為重整投資人。
根據北京匯源破產重整專項審計報告,截至去年7月16日,北京匯源母公司負債總額124.67億元,資產負債率1140.99%,資不抵債金額113.7億元。
文盛資產介入之后,計劃投入16億元成為北京匯源控股股東,有望將債權清償率由模擬清算的6.1%,提升至全額清償。
即對職工債權和稅款債權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償還;對有財產擔保債權以留債方式全部清償;對100萬元以下小額普通債權一次性現金清償,超過100萬元的普通債權以債轉股方式清償。
按照上述方案,“匯源果汁”品牌和生產資產得以保住,成為日后東山再起的重要保障。這也是文盛資產比較看重的核心要素。法院方面曾在北京匯源進入重整程序后,通過許可公司繼續經營、中止強制執行等措施,為北京匯源爭取到相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逐步實現收入、盈利能力回歸正常。
據公開報道,2021年,北京匯源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9.7%。今年前4月,線上收入同比增長200%以上。
證券化懸疑
產業鏈完備、產能充裕、加之匯源果汁金字招牌在市場仍存有號召力,這是匯源果汁東山再起的基本盤。
文盛資產披露,擬投入的16億元資金著中,部分用于支付北京匯源小額債權等費用,9成以上資金會用于實際生產經營中。
北京匯源高管咸曉芳也曾對外稱,未來公司將重點聚焦果汁業務,發力營銷渠道建設,與文盛資產的重整計劃不謀而合。
這是文盛資產的對北京匯源重整計劃的第一步。通過債轉股形式,債權人將持有重整后北京匯源30%股權,需要合適的退出通道。
文盛資產為此設計了證券化方案,在3至5年內將北京匯源推上A股,為債權人和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這與雨潤集團的重整計劃大同小異。今年初,南京中院裁定的重整方案顯示,雨潤集團將推動雨潤精選在2027年上市,為債轉股債權人從證券化平臺退出提供通道。
雨潤精選上市是重整計劃的關鍵,依據現有經濟發展形勢、豬肉行業發展趨勢等,這一對賭仍懸念重重。
結合目前重整計劃,對于北京匯源來說應該是貼合實際的,上市后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本助力,但操盤方文盛資產有否這樣的能力還有待觀察。
盡管文盛資產背后不乏中金公司、北京信托、黑石集團等實力股東,但把重整企業推向證券化方面,尚未有成功案例。
2017年,文盛資產就尋求在新三板掛牌,最終沒了消息。今年3月,文盛資產及一致行動人上海其錦成為拉夏貝爾第一大股東,拉夏貝爾不久就被摘牌退市。
金字招牌
匯源果汁并非等到今天才試圖起死回生。
2019年停牌期間,公司就和日前正向IPO沖刺的天地壹號“聯姻”。
彼時,公司計劃以商標在內的等價資產與天地壹號成立合資企業,并持股40%;另外,公司向合資企業及天地壹號提供果汁生產所需原料和代工業務。不過,這一被外界廣泛看好的重生計劃,最終以分手告終。
這是公司從港股退市前,最后的一次“回血”機會。在此之后,中小投資者們眼睜睜看著這家紅極一時果汁第一股,黯然離開資本市場。
匯源果汁被強制退市,看似為債務危機,本質上是公司經營出了問題。
2009年,可口可樂24億美元收購匯源果汁被叫停后,公司就基本失去造血能力。
2009年到2011年,公司通過每年2億元左右的各種補助,維持著凈利潤為正的面子。
在“失血”的日子里,公司以出售資產度日。2013年前后,公司出售12家子公司獲得28億元;2015年又一口氣賣掉9家工廠。
盡管一再開源節流,公司債務規模仍然飆升,至2017年底負債總額達114.03億元,直至向旗下企業違約貸款42.82億東窗事發。
很長一段時間里,匯源果汁是國內中高濃度果汁市場的霸主,這幾年里市場地位每況愈下。據公開數據,2016年,公司在國內100%果汁市場份額占比53.4%,2020年市場份額已跌至15%左右。
當匯源果汁分身乏術之時,果汁細分領域涌現了不少競速者,不僅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涉足,農夫山泉、娃哈哈們也在蠶食這一市場。
匯源果汁這一金字招牌,還能否重拾河山?
消失的朱新禮
匯源果汁退市之前,朱新禮、朱圣琴父女前后腳退出管理層,留下一堆債務未決。
事未了拂袖而去,花甲之年的朱新禮并不太體面。
長期以來,朱新禮一直是匯源果汁的靈魂人物。無論是企業創立初期帶領匯源前身沂源縣某罐頭廠扭虧為盈,還是力排眾議耗巨資在央視投放廣告,或是成為央視春晚常客等,朱新禮決策果斷、強悍,被柳傳志譽為“他身上有著企業家的非凡稟賦”。
春風得意之時,朱新禮逐漸放大了自己的野心。
2001年,他與德隆系唐萬新開啟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資本游戲,差點隨著德隆系崩塌走向毀滅。后以2億元代價,才得以全身而退。
可能他從沒覺察到危險的信號,在上市募得巨資后大躍進擴張,后又在可口可樂拋來收購案中大幅裁減銷售網絡,以至于收購折戟后元氣大傷,他更沒能化解企業百億債務危機。
如今,朱新禮個人麻煩纏身。公開資料顯示,自去年7月至今年5月,朱新禮被執行8次,被執行總金額33.82億元。先后被限制高消費18次,還涉及司法案件43宗。
從果汁大王成為一名老賴,已是他個人商業史上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