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子
過去幾年,在疫情影響、世界局勢動蕩之下,無數人產生了諸多迷茫:生活該如何更好的繼續下去?在數種掙扎及思考過后,人們發現“往里走,安頓好自己”或許才是最妥帖的方法。
以往,我們總是太過著眼于更高層面、更寬維度的元素去探尋生活美學。而到今天,那些融入在一點一滴中,藏匿于細微之處的生活之美可能才更能讓我們的內心獲得片刻安寧。
它可以是彰顯個人特色的穿衣搭配、也可以是品嘗一道美味食物,抑或是買來可愛的小物件裝飾自己的家,同樣也可以是繁忙生活之外,進入美術館欣賞一部作品。
生活美學作為生活與藝術的最終結合,它也許不被外人所熟悉,但卻給予了我們真正的舒適與平和。
PART 1 穿出理想的自己
近幾年,女性似乎被一種固定風格所局限,尤其是在“白幼瘦”審美的裹挾下,那種柔軟中帶有一絲慵懶風情的穿搭風格頗為流行,尤其是亞洲國家更甚。
這讓人不禁產生一個疑問,穿衣風格是否真的只能靠一些相似的單品堆砌?
非也。
事實上,衣品之所以能成為“品”,它絕不是指一次偶然的驚艷亮相,更多需要你一點一點地沉淀,探索出你的風格與氣場。
如果想擁有良好的衣品,那么你需要認真地解讀自己的內心需求。要知道,通過服飾,我們能夠讀取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審美趨勢、甚至是自我認知能力、價值觀和性格喜好。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衣品修煉手冊:穿出理想的自己》
作者:趙依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選擇衣服,就是選擇理想中的自己!真正決定衣品的,絕不是簡單的服飾搭配方法,而是一個人具備的審美能力。
在趙依霖撰寫的《衣品修煉手冊:穿出理想的自己》一書中,細化拆解了提升衣品的三個要素,以及身份、角色和性格喜好等是如何與你的衣品關聯的。
其次,作者搜集了五個案例,來告訴你不同衣品類型的人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打造自己。在這里,你或許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最后,你在本書中能習得一些關于“到底怎么穿才好看”的實用穿搭小技巧。
這是一本結合了底層邏輯和應用技法的書,作者希望通過本書詮釋衣品的精神,分享如何通過衣品得體地自我表達,使用好衣品這門“無聲的語言”,悄然打開一扇扇與自己、與他人、與商業的連接之門。
本書作者趙依霖不僅是芭莎藝術生活美學項目總策劃,更是鄂爾多斯、迪奧、古馳、卡地亞、LVMH集團合作培訓師。她苦心撰寫三年,總結各類穿搭經驗,考察亞洲人特點,煉就了這部經典的穿衣寶典!
讀完這本書,你或許會發現,即便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物也折射著每個人對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認知,而使用好一件衣服,也會加深你對于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更重要的是,你會意識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培養出好的品位和審美感知力,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更加豐富的美感體驗。
PART 2 暖胃食物
當代青年對于戀愛與婚姻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冷熱鮮明。
有人認為,如果愛情與婚姻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為何要選擇湊活;也有的人依然對愛充滿期待,認為擁有婚姻和孩子是一件自己必須經歷的事情,并積極參與婚活;同樣,有的人認為一紙證明并不能夠為愛情帶來保障......
先來科普一下“婚活”是什么?“婚活”一詞源于日本,是指為了找到婚戀對象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相親、聯誼、約會等。
對于他們而言,參與婚活的過程仿佛尋找一個自己最鐘愛的餐廳一樣。如同愛情和美食之間的相似之處,千千萬道食物,你愛的可能只有那一味。
找到適合你的那一道風味,學會接受不同,就是對愛情的最大敬意。
圖片來源:四川文藝出版社
薦書:《婚活食堂》
著者:[日]山口惠以子
出版: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無論是任何人生態度,一家位于日本東京小巷的下町食堂似乎都能包容接納,它的老板娘惠曾經表示:“有人討厭結婚的話,無須勉強,但是如果有人想結婚卻結不了,便想幫助她們,為她們做點什么?!?/p>
原是人氣占卜師的惠,人生經歷波瀾萬丈,她因過去發生的意外而失去了預見未來的能力,隨后轉行開了一家下町食堂。
被工作、婚戀、人生問題所困的人們不約而同來到這里,惠每天都能聽說“婚活”的新動態:形形色色的婚姻介紹所、婚活派對,父母替孩子相親,“殺豬盤”婚姻欺詐師,再婚重組家庭……
一面費心制造美味,一面犀利吐槽,惠漸漸解開了客人們的煩惱。在她的“深夜食堂”里,人們滿滿消化著小日子的酸甜苦辣。
由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會員,日本食堂文學、料理小說代表作家山口惠以子所著的《婚活食堂》系列是一部以婚戀為主題的治愈系料理小說,本書以美食、美酒撫平現代人焦慮,展現人們不同婚戀觀和追求幸福的各色樣貌,苦樂參半又溫暖人心。
《婚活食堂》系列是她所有作品中,最接近現實生活,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一個系列。它可以讓你非常真實地了解到日本現代婚活的各種真實現狀:不著急結婚的單身貴族,不被看好的忘年戀,受過傷的人們,被一地雞毛困擾的家庭……生活的個中滋味全在進入食堂后人們的嘴里和心里。
魔芋絲、蟹面、木魚花、魚丸、牛筋、蔥段金槍魚……咕嘟咕嘟關東煮,配上歷史悠久的清酒,眼花繚亂的創意菜,在吃吃喝喝中,都市男女關于戀愛婚姻的那些事兒一覽無遺地展現在老板娘惠的面前。
除了西紅柿關東煮、魚白橙醋等特色料理,婚活食堂中還有鱈魚子沙拉、茶飯、烤秋刀魚,咖喱牡蠣等美味食物……每冊登場幾十道讓人口舌生津的料理,只看文字,就感覺胃完全被俘虜。不僅如此,作者還在書后貼心附贈了詳細菜譜,讓你可以動手制作100%同款美食。
愛情和美食,這世界上最美妙的兩件事從來都是難解難分。在《婚活食堂》系列小說中,它們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暖胃的食物、動人的故事,貼心的話語。相信在這間食堂里,你會看到人們追求幸福的不同模樣。
PART 3 我們的家
轉眼快三年時間,人們因為疫情,與家相處的時間大幅度延長。
當我們不得不與家朝夕相對時,不少人才開始懂得,家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感來源。更有甚者,家從各個層面對我們的容貌氣質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小一方家的天地,或許就藏著一個人的一生,如何讓一套房子在新婚、有娃,到養老的人生不同階段都適合居住,答案或許就藏在房子的布局中。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雅信
薦書:《小家大變局》
作者:逯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雅信
《小家,越住越大》作者逯薇帶來了她的全新力作《小家大變局》。
如果說主要講家的收納、功能、顏值的《小家,越住越大》三部曲是“子”,《小家大變局》則是“母”。這本新書的著眼點,是一個小家在裝修剛一開始就要考慮的,最底層、最宏觀、最總體的問題——布局。
基于自己近20年住宅設計及居住研究經驗,逯薇從居住空間設計宏觀大局出發,針對中國住宅戶型特點及中國人居住痛點,在本書中專注解決顯大、實用、適老三大問題。
通過書中的6個普通家庭的裝修改造實例,作者為我們串聯起了從單身,到新婚到養兒育女、贍養父母、自己養老等各個人生時期的居住需求。
此外,逯薇還把小家布局的知識總結為1個底層真理、3個趨勢、18個布局密碼,幫你層層撥開迷霧。
通過每一幅漫畫,中國普通居住者的群像被縮影在《小家大變局》這本書中,逯薇走進數個小家,為他們點亮了生活中更多美好,也為千千萬萬個小家,帶去了關于布局的更多可能性。
PART 4 行走的流動藝術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對于藝術是麻木的,彼時都奔波于忙碌的生活,很難抽出時間及金錢認真欣賞一番。
然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及社會的進步,對藝術的需求以一種近乎“饑渴”的狀態吸取著。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產生與藝術溝通的需求,人們對作品的解讀和觀看大部分仍然是處于被動狀態的。一幅畫可能僅僅只是一幅畫,似乎難以再往深處去挖掘背后的起源與發展。
這種被動的審美體驗已然成為了最習以為常的觀看方式,甚至當走進美術館時,常常會陷入“打卡”模式:走馬觀花地拍照,然后迅速進入下一個區域拍照......
人們真的看得懂當代藝術么?行走進美術館是否重要?它究竟對日常生活有何意義?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走,到美術館去!》
作者:蘇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由蘇也所著的《走,到美術館去!》解答了這些疑問。這本書不同于你所理解的美術館導覽,更不是枯燥無味的藝術圖解。在書里,作者依照自身判斷和私人回憶,收集并回味了過去在美國的7座城市所拜訪與學習過的14座美術館。
她從大眾生活角度,聚焦美術館,結合日常生活、人文和地理、過去與未來,分享了多年來在美術館中感受到的東西:人類智慧、時代勇氣與藝術之美。
本書作者蘇也2010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2012年碩士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新聞系。2014年,她創立獨立藝術雜志《布林客BLINK》。多年來,蘇也出版多部作品:《如何看懂當代藝術》《不是天才:當代藝術家們的故事》等,其藝術創作曾在紐約、邁阿密、倫敦、北京等地展出。除此之外,她還有另一個特別的身份:“知乎”知名答主“了不起的蘇小姐”,有超28萬粉絲。
憑借自身深厚的養分積累,蘇也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藝術闡述的更加日常,在地化。多年的學習讓她感受到圖像思維更大的魅力,而對藝術的體會讓其更加明白什么是生活的包容。
事實上,身處美術館內的人們,常常會在圖文信息的茂密森林中迷失方向,而本書無疑會成為一盞溫暖的明燈,為普通人點亮去往藝術世界的道路。
在這樣一個充滿儀式感與可能性的地方,你既是觀眾又是作者。在發現、觀看、欣賞、品味一件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你可以經歷起起伏伏的內心變化,這種交互、對話式的觀看方式會讓你更加沉浸其中。
如果足夠幸運,你會在與藝術品短短一秒的相遇中看懂藝術家精心插入的前因和后果,在佩服和贊嘆中被人類的創造力折服。有什么樣的交流和體會能比這樣的過程更令人滿意、更充實豐富呢?
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在美術館中,完全可以找到空間的雋永美感和心靈的純粹寧靜。
PART 5 細嗅心中之花
過去幾年,疫情似乎將人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包括對美的獲取。
2022年上半年,隨著疫情的放緩,世界各地相繼恢復舉辦時裝周,從紐約到米蘭再到倫敦,以及最近以環保、多元、包容為主旨理念的特拉維夫時裝周。T臺模特們展示出當下最新設計元素,美到讓人無法呼吸。
回望歷年時裝周,最吸引眼球的元素莫過于紋飾。花草、動物、幾何、建筑……豐富多彩、清新簡約的紋飾,一秒到達心靈深處。
而這些驚艷眾人的紋飾,被廣泛運用在服飾、家居、繪畫、設計等領域,引領了整個世紀的時尚潮流,直到今天仍被時尚品牌大牌們爭相模仿和借鑒。
通過這些美的事物,人們迫切地汲取著光芒,希望能為生活帶來一些活力、能量。
圖片來源:北京出版集團
薦書:《威廉·莫里斯的花》
作者:[英]羅恩·貝恩
譯者:王語微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團
對于英國設計史而言,像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這樣舉足輕重且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屈指可數。他不僅是一位高產的家居用品設計師,還是莫里斯紋飾的締造者,同時也是一名工匠、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和環保主義者。
于人們而言,在繁忙枯燥的生活中,了解他的藝術設計過程或許可以成為拉近與美之間距離的重要一步。
由羅恩·貝恩(Rowan Bain)撰寫的《威廉·莫里斯的花》為我們描繪了這位大師的藝術世界。羅恩·貝恩是威廉·莫里斯美術館的高級策展人,曾經是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
《威廉·莫里斯的花》一書,通過館藏壁紙、地毯、織物、瓷器、玻璃、書藝等6大品類、75件傳世作品,大量手繪設計圖案,讓我們直觀體驗了威廉·莫里斯紋飾藝術的獨特美感。
書中的花卉紋樣均是是由莫里斯及其公司設計和描繪的,筆觸繁復而浪漫,古典而前衛,畫面內容大多數基于自然,包括樹木、植物和花卉等。
讓我們跟隨這本書,一起走進莫里斯的紋飾世界,共同感受其紋飾與思想的律動。
尾
我們時常分享和記錄美,
生活之美、設計之美、植物之美、心靈之等等。
凡是與美好相關的事物,
眾人都會心生向往,
而「美」到底是什么?
我們似乎一無所知。
事實上,美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在你的手里。
當我們回歸日常,用心生活,
將看似細小的事,踏實地握在手中,
就是在當下創造美。
當我們學會全身心投入熱愛之事,
就定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精神天地。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