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Gx
動畫電影《沖出地球》再一次定檔了,此時距離它去年經歷定檔、宣傳、點映、預售,最終選擇撤出了暑假檔,已經過去了近1年時間。
在動漫愛好者眼中,《沖出地球》是一部有爭議的電影。跟2011年動畫《星游記》同一世界觀、同主角的《沖出地球》,算得上是前者的衍生動畫電影(電影名曾為《星游記之沖出地球》)。《星游記》版權所有方和核心創作者割裂,這使得大量核心動畫粉絲并不認可《沖出地球》是《星游記》的衍生作品。去年電影首次定檔時,大量粉絲曾在微博、B站等各種動漫愛好者聚集的社區抵制過作品。這對高粉絲向電影來說,顯然是致命的,會對口碑和票房產生極大影響。至今,《星游記》以及其他衍生動畫之間從版權到內容的種種糾葛,仍是關注國產動畫的年輕群體中屢屢提及的話題。
有意思的是,關注《沖出地球》影訊的除了動漫愛好者,還有不少A股股民。
2021年7月13日,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詢問:
B站有用戶對《沖出地球》惡評如潮,揚言抵制。沖出地球投資成本大嗎?
光線傳媒(300251.SZ)回應:
《沖出地球》起源是十年前《星游記》的番劇,所以難免會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聲音,都是可以理解的。《沖出地球》歷時六年打磨,無論是電影的制作還是音樂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全新升級,系彩條屋“國風科幻”系列第一部動畫電影,也是誠意之作,將于2021年7月30日上映,敬請期待。該影片的投資成本不高。
投資者互動平臺是一個普通股民與上市公司互動交流、進行信息溝通的渠道。只需要簡單注冊,就可以向上市公司提出相關問題,上市公司人員會站在官方角度進行回復。絕大多數股民針對影視公司提出的問題都與公司業績、電影上映時間等相關,而針對動畫電影這塊的問題就非常有意思了,包括電影過審進度,到上線檔期推薦,再到衍生品布局,ACG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問題,都深受股民關心。
在2021年10月,再次有股民向光線傳媒就《沖出地球》撤檔提問:
請問《沖出地球》7月30日撤檔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疫情?因為版權問題引發的一些負面評論?還是對自身作品質量和票房信心不足?有沒有考慮過在寒假期間(2022年初)上映?(請不要敷衍回復上映時間還沒有確定!!!)
從這段5連發提問,可以看出《沖出地球》在暑期檔的缺失引發了股民的不滿。根據提問的時間,這位股民的問題或許與2021年Q3光線傳媒業績增幅明顯回落有關,而動畫電影在光線傳媒過去的財報中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最終事實也證明,由于真人電影沒有起色,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動畫電影,光線傳媒2021年全年凈虧損達3.12億元。實際上有關光線傳媒旗下動畫電影的各種信息,一直是股民們關注的熱點。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有股民曾希望光線傳媒能夠將《沖出地球》或《深海》在2022年春節檔上映,還希望能夠效仿漫威做“封神宇宙”,甚至有建議光線收購追光動畫的。今年5月,有股民詢問《深海》《沖出地球》何時上映,而光線傳媒也終于給出了答復:《深海》《茶啊二中》已經送審,預計將與《沖出地球》《大雨》一起在年內上映。
在股民眼中,動畫電影之于光線傳媒顯然有著極為特別的地位。
2015年,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影業,以“高性價比”投資當時中國不少窮得叮當響的動畫公司,接下來幾年陸續推出主控的《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大量動畫電影,以及引進《你的名字。》《煙花》《千與千尋》等日本動畫電影,都在國內文娛市場掀起過極高話題度。
超級成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2019 年光線傳媒業績的主驅力,同時也促使光線傳媒在同年追加了包括凝羽動畫、十月文化兩家動畫公司的投資。
《哪吒》之后,是《姜子牙》在2020年貢獻16億票房。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過10億的唯三作品,有兩部由光線傳媒主控,另外一部超10億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其制作方十月文化也在電影上映期間被光線入股了,因此外界給光線傳媒打上中國國產動畫電影NO.1的標簽。
在中國股市,因為押中爆款電影帶來影視公司股價大幅抬升,早已有數例。國產動畫電影這塊起步晚,幾年來產出雖然有限,但是每個爆款的市場號召力以及后續影響都十分巨大,所以也可能成為影視公司在二級市場獲得追捧的工具。《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期間,就曾帶動光線傳媒的股價持續上漲。無論是因為缺乏健全的投資回報機制,還是站在價值投資角度,股民們都對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發展方面抱有高期待。
但是,對動畫制作略有了解的讀者朋友都知道,中國動畫電影要擺脫低齡向,吸引更廣泛年齡層次的觀眾,這對劇本、制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部非兒童向動畫電影從立項到最終上映,需要大量動畫團隊通力制作,可能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如何有效地進行宣發,也是一個大問題。動畫電影與光線傳媒主推的青春題材電影有著受眾高度重合的特點,在早期動畫電影宣傳中也曾利用青春片的宣發渠道,而后完全不同風格的《姜子牙》捆綁《哪吒》宣傳,盡管收獲高票房,卻讓走進影院的觀眾感覺“受騙”。讓股民們難以接受的,是光線傳媒的股價在《姜子牙》上映后遭遇的“大跳水”,市值蒸發90億。
距離2016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引爆動畫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熱度已過去6年,動畫電影在各個方面仍舊有著太多變數,這并不是中國的資深股民們可以預判的。
實際上,光線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到的2022年將上映的四部動畫電影,在內容、制作方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境遇。
屬于長篇動畫衍生電影的《沖出地球》《茶啊二中》,其票房很大程度要取決于動畫粉絲的口碑宣傳。
《沖出地球》在去年被粉絲“開除”出《星游記》的故事中,今年再度定檔后明顯宣發低調了不少。
講述東北中學生故事的《茶啊二中》,制作團隊凝羽動畫自2018年停止網絡動畫的制作,改為全力制作動畫電影,這一做就是4年。
不思凡的新作《大雨》,從PV來看將會貫徹其對哲學和社會的思考,會有一定觀看門檻。
2016年開始制作,啟動投資就達2億人民幣的《深海》,顯然是光線傳媒今年宣發的重頭。自電影發布PV后,唯美的畫面引發了動漫愛好者的極高期待,他們同時也擔心國內動畫電影通病,“美術部分無可挑剔,劇情部分無能為力”。如何為它做宣發,則是另一個問題。
今年光線傳媒預計上映4部國產動畫電影,是有史以來上映作品最多的一年,但是其中具備絕對票房號召力的,可能只有《深海》。
不同于真人電影有明星加持、一流導演保駕,被當今年輕觀眾賦予了極大情懷的動畫電影,要想再度如《哪吒》那樣成為爆款,難度其實相當大。在2019年金雞獎的開幕論壇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談到,《哪吒》的高票房是一個意外,如果是有5部10億的電影,整個市場會是健康的狀況。王長田的看法無疑是站在整個電影市場的角度,如果我們細化到動畫電影市場,票房顯然只是一部分,衍生開發收入的占比提升,才能成就真正健康的動畫電影市場。
目前光線傳媒旗下待映的這些作品,并不具備足夠的長線衍生開發的能力。光線傳媒今年4月成立了專門做神話宇宙的“光線動畫”,同時在投資者的回答中證實了這一問題:
公司重新梳理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神話傳說、故事、人物、事件等等,已經初步形成了中國神話宇宙的世界觀和人物譜系,涉及成百上千的神話人物。我們也規劃了早期動畫電影的開發方向,部分電影已在制作和籌備中;希望能每年推出2~3部左右的中國神話宇宙系列電影,會有幾十家公司參與到中國神話宇宙的開發和制作中。
目前,公司動漫周邊營收占比不高,但隨著公司動畫IP的逐步豐富,以及中國神話宇宙的逐漸開發,未來動漫周邊的營收占比會不斷提高。
7年前彩條屋收購的這些動畫制作公司產出的作品,有著創作者們各自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畫面風格,彼此之間是很難產生聯系的,更遑論“宇宙”。光線傳媒也深知真正系列化后的動畫電影才能在資本市場談及價值,這個目標要實現,可能還要一個7年。